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2014-01-12 10:32:17)
标签:
高尔夫benhogan五堂课体育 |
学高尔夫难,学Ben Hogan的五堂课更难!
难就难在,五堂课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几乎都与我们人类的本能是相反的。而且,就算是已经理解了书中对动作的描述,但从知到行,从理解正确到做正确,其实还差着很长一段距离。
即便如此,我仍然建议大家不要被外界的杂音所干扰,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的研读五堂课(英文有困难的可参考张建国先生所著的《高尔夫长打绝招》)的每一个细节,理解它、揣摩它、实践它、修正它,不断循环之——如同西天取经路上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当你把所有动作细节都融会贯通并流畅有节奏的挥打出来,不仅会有一种正果修成的愉悦,而且再看当今高坛的顶尖高手的挥杆,诸如伍兹、斯科特、杜夫纳等,会有一种师出同门的似曾相识。你能很快找出他们动作与你的细微差异,也能理解这些差异会带来哪些球路上的变化。
无论好坏,把球打出去就是一个结果,读五堂课,不要太在意动作出来的那个“果”,而应该把心思专注于产生困难的“因”上面。
比如第四章的那个左手手腕凸起的图,很多新手就算理解了左手手腕要凸起,但容易迷惑于在电光火石之瞬间,如何做到在“集中精力打穿球”的同时左手手腕凸起?
我要回答的是,下杆时的左手手腕凸起仍然只是一个果,一个当你正确了下杆顺序后必然出现的"副产品",一个检查点。当你的下杆过程能够感受到左前胸推动左臂、左臂带动球杆不断加速直至击中球。换句话说,如果你下杆的发力顺序正确,你的左手手腕想不凸起都难!
在阅读过程中,一些文字的表述的确会引起新手困惑,比如双臂要像被绷带紧紧缠绕一样夹紧不分开,但又提到击球前的预备姿态要学会积极的放松。这些问题会困扰新手一段时间,因为新手的握杆,就算别人再怎么教,也是天然的死死握紧的,生怕没握紧把杆子扔了出去。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减少挥杆幅度,多进行半挥杆幅度下的击球练习,适应了躯干带动双臂下杆的模式后,对于积极的放松自然会有自己的领悟和理解。
90%的新手上杆时,都会出现右腋窝大开形成所谓“鸡翅膀”,并由此带来下杆的各种后遗症。但这仍然只是一个“果”,那么,产生鸡翅膀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答案仍在五堂课里面。先给个提示吧,出现鸡翅膀的原因如下:1、为了能充分上杆,上杆时右手右臂跑出来帮忙把杆子往上举;2、预备姿态时双臂未有效夹紧,握杆不正确(常见),背部过于挺直,头未适当下低;3、预备姿态并没有做到完全正确,自然也无法积极的放松,导致左侧肌肉群启动上杆出现了困难。
Ben Hogan五堂课里面,握杆和击球前的预备(姿态、waggle)着墨甚多,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犹如穿需要拉拉链的衣服一样,对接准拉链头是顺利拉上拉链的前提,拉链头没对接准,就如同握杆和击球前预备没有做好一样,想打好这一杆又如何可能?很多上杆的问题都是出在了握杆和击球前预备的环节上,坏动作的“果”,往往都是这两者不正确的“因”所致。
对于教授高尔夫挥杆的本侯根五堂课,就如同一本上乘武功的练功心法,理解了是一回事,理解对然后又做对则是另一回事。没有太多的捷径可寻,唯有不断研习、摸索、实践、修正并循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