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脚踏两省的地方 (17)—— 逃过一劫
(2012-01-09 05:17:02)
标签:
肝炎公共卫生 |
分类: 往事如烟 |
人生都要经过无数的劫难。生病则是人生常见的劫数。
在插队的日子里,上天保佑,我逃过了一次劫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人民就这样休养生息。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还较为原始。在农村,生活与大自然更是熔为一体。基本上,生活的地方有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生活。
我插队的生产队分为四个自然村,依山傍水,一条小河流经四个村落。全大队十个生产队,分布在三岔山沟,都有涓涓溪流,依次流经各村落。这些小河,是大部分村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全都来自这些小河。所以,饮用,洗米,洗菜,洗衣服,洗农具,甚至洗粪桶,以及农业灌溉,都是用它。牲畜也在河中饮水,洗澡。
劫难就此产生。
下游的“新鲜干净”的水,实际上是上游的生活废水。水一旦在上游被污染,下游的人就可能遭殃。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不知谁是祸首,肝炎在我们大队忽然大规模爆发,大人小孩纷纷染上病。
流行肝炎的爆发,惊动了上级。省、市两级卫生防疫站,加上市里各医院抽调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来到我们大队进行普查,人人抽血验肝功能。同时,对村民进行肝炎知识教育普及。全部政府买单,农民一个子都不用付。
虽然不用付体检费,但医疗费还是要自己付的。当时正当文革后期,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大有中医盖过西医之势,所以,医生开出的治疗药方,都是以中草药为主,花费不大。农民患上肝炎的境地是很凄惨的。大家都知道肝炎是“富贵病”,需要静养。但为了生计,农民不得不拖着病躯去干活,而且是重体力活。真是折寿。
我能逃过此劫,得益于我们知青组使用的是清洁水源。我们住处旁边山沟有细细的一条水流,刚从山里流出,没有上游使用者。因此,谢天谢地,我们知青组没有一人染上肝炎。
这一肆虐大地的流行病,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公共卫生教育课。从此,我们格外注意饮食卫生。
若干年后,八十年代,肝炎曾在全国大规模流行。而此时的我们,有逃过插队时的那次劫难的经历,自然是胸有成竹,藐视那病魔。只要自己洁身自爱,病魔能奈我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