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那脚踏两省的地方 (16) ——  三人成虎?

(2011-12-05 04:20:45)
标签:

例如:高考

互联网

影评

李宇春

情感

口述实录

越狱

老照片

分类: 往事如烟

自插队来到农村,关于老虎的传说就一直不绝于耳。

传说中,我们生产队有一个人,曾在打老虎时被老虎咬伤。

吊睛白额猛虎,武松,高大威猛,腰圆膀扎,一堆词一股脑呈现在脑海里。

我的心中对此充满了好奇。谁是“打虎英雄”?现代武松?那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事情经过如何,众说纷纭,谁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而且,似乎有些忌讳,不大愿谈此事。神秘兮兮的。

最终,我还是打听到了,“打虎英雄”是我们生产队的政工员,人称“政治队长”的寿清。他人不高,在那饥馑的年代,身架子还算壮实。想直接问寿清本人故事经过,但觉得这样问有点唐突,故一直把它埋在心底。

终于,我找到了一个发问的机会。

唐山发生大地震,全国为之震惊,也陷入了恐慌。大队布置各生产队晚上要有人值班,“观察”震情。一有风吹草动 ,如什么地质异象,动物异常举动,就敲锣报警,救众人一命。值班时,每班两小时,两人一班,轮流坐庄。

正巧,有一班安排我与寿清一起。两人坐在一起,仰望星空,靠摆龙门阵来打发时间。

话匣子打开,谈到兴头上,我趁机询问关于老虎的事。

他爽快地把故事和盘托出。

事情发生在五十年代。

村子附近发现有老虎,猎人们决定去把它剿灭。那时,没有老虎是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之说。老虎会伤人,会吃家畜,所以,把它猎杀是天经地义的事。

村里的农民,也是业余的猎人,直到我插队时,许多人家里都还有猎枪。

 

寿清当时十五、六岁的年纪,他也跟去打老虎。

任务分工的结果,猎人们拿枪从山上往老虎所在的山谷往下压。寿清和另一小伙子手提铜锣,在山谷口敲锣,堵住老虎。猎人相传的经验常识,说老虎怕锣声,不敢从山口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老虎包围剿灭。但事与愿违,老虎不怕锣声,从山口逃出。唉,科学研究没做好,会有这样的“常识”。寿清和他的伙伴看到一个黄色的动物窜出,吓得锣也忘了敲,赶紧把锣举过头顶,顶在头上,护住脑袋保命。老虎冲出,在寿清的肩膀咬了一口,逃之夭夭。之后,村人赶紧把他往城里的医院送。那时,没有大路,只有羊肠小路。翻山越岭,沿着江边,赶到城里,好歹保住了他的性命。

寿清笑了笑,说,其实,他自己也搞不清咬他的到底是不是老虎。到现在,是人云亦云。

呵呵,原来是这样。

以为老虎的传说只是历史的故事,可我错了。

就当我在大队林场干活期间,一天,忽然风传在我们大队的地域内发现有老虎!接着,又一个消息传开,公社派了十几人的打虎队来打虎,清一式冲锋枪装备。但当他们进山时,恰逢一场大雨,把老虎的踪迹毁灭干净,老虎无影无踪。及后,又有消息说,可能那老虎是过境的,走得无影了。

在插队期间,除了老虎,还听队里的放牛娃(准确地说,应是“放牛婆”)唠叨,她在放牛的草山,看到豹子的踪迹。我总觉得是不可能的事,但放牛婆则信誓旦旦,煞有介事的说有那么一回事。

真真假假,无可对证。谁也没法证实。

我怀疑,会不会是“三人成虎”成语的现实故事版?

该不会是“周老虎”吧!但那时谎报发现老虎拿不到什么利益好处。

老虎的传说,还在世代相传。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