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靓的私房菜

(2011-02-16 12:10:17)
标签:

私房菜

杂谈

分类: 活在美国

我印象中,第一次听到“私房菜”这个词,是在关于京城某胡同深巷里四合院的 X 府私房菜的新闻报道。

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潜意识里,就把私房菜与后宫王府,富贵人家联系起来。似乎有私房菜的,不是皇宫王府,皇亲国戚,就是达官贵人。

我与皇阿玛,皇阿哥,格格等等无缘,祖上也没有大富大贵过。能沾得上私房菜的边么?

后来,凤凰卫视推出了沈星主持的“美女私房菜”。我才发现私房菜是那么的大众化,并不是某些人群的专利。

现在,我用上了“至靓的私房菜”这个词。

“至靓的私房菜”是真正的私房菜,全都源自自己的私家厨房。

从背起书包走进学堂开始,我也走进厨房,给辛劳的母亲加以帮手。母亲言传身教,把我带进了美食的殿堂,让我学会了烹调的基本功,也把她的拿手好菜传授给我。

当年我们住的单位宿舍,是公共厨房,十几户人家公用一个小厨房。煮饭时间,厨房里人满为患,接踵摩肩,转身都困难。这么恶劣的环境,却给我一个意外的好处,就是开阔眼界,可以看到百家姓的百家菜。更有邻居的大婶大娘,叔叔阿姨,帮我,教我。无数的日日夜夜,使我的烹调手艺渐渐提高。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也开始了早期的洋插队生涯。如同那时千千万万的中国大陆来留学生一样,在攻读学位的同时,也要为筹措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奔波劳顿。餐馆工作是留学生挣“快钱”的首选。家庭,学校,餐馆,三位一体,汇成了留学生活的交响曲。

粤菜,川菜,湖南菜,江浙菜,上海菜,中式快餐,宴开五六十席的大酒楼,只有十桌八桌的小餐馆,数年的餐馆打工生涯,令我见识大增。虽然做的是楼面的工作,但下单取菜,频繁出入厨房,近距离观察了餐馆后厨的运作。也曾在餐馆的“牛房”和厨房的厨师与厨工共居一室,朝夕相处。不时向厨师们求教,交流切磋。备料,配菜,烹调,偷师不少。

纽约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各国美食争芳斗艳。有此环境,潜移默化,一些外国的烹调用料也出现在自家的厨房。

现在煮菜,已是五湖四海,海纳百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然而,母亲的教诲不敢忘,基本还是以粤菜为主。

既是私房菜,只能在自家小厨房里捣鼓,条件没法与餐馆相比。许多餐馆使用的烹调方法,配料,在家里并不适用。家里不是少这,就是缺那。

另外,我们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加上纽约大都市每天两小时以上的交通时间,回到家已饥肠辘辘。还有多少时间让我们慢工细凿地烹调?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在菜谱及做法上加以变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繁存简。以求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又不失美食的本色。

长年的探索,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烹调体会。经过变革,面目全非,既使传统菜谱有同名的菜,我也不敢说我做的就是那个菜。也正是这样,我觉得 “至靓的私房菜”这个词还是蛮客观的。

坦率地说,在行家里手眼里,我的这些所谓“私房菜”都是些雕虫小技。将它们写成菜谱,大有班门弄斧之嫌。为此,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将它们写出来。

“野百合也有春天”,一句歌词把我点醒。不是吗?你有你的阳春白雪,我有我的下里巴人。

宴客亲朋,饭饱酒足之后,有兴趣的食客有时会询问某些菜如何烹制。

亲友们也不断鼓励我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现实生活中,象我这样的星斗小民多如蚂蚁,千千万万,每天为生活打拼。许多人缺乏经验,将烹调看得很难。常常与煎荷包蛋,西红柿炒蛋等有限的几个菜为伍。

下一代也成长起来,成家立业。连我家的90后,不远的将来也会离家去追求他的梦想。从长远看,或许(也许是一厢情愿),我家的90后离家后想家了,想吃老爸所做的菜,而老爸又在天边之遥,这些菜谱能派上它的用场。

总有人刚刚迈进厨房,对煮食一无所知,无从下手。

我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因而,把心一横,决意写出自己的私房菜做法,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在我的博客里所写的私房菜菜谱,都是我自己多年烹调的心得。绝大部分都是简单易做的菜色。

其实这些菜谱都很随意,我没有刻意去研究,去设计。往往就是打开冰箱,打开橱柜,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就着现成的材料,随意搭配而成。这些都是我一日三餐,平时家里餐桌上的家常菜。所以,你会看到许多别的高级菜谱里见不到的普通食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写什么菜?我没有计划,只是信手掂出日常餐饮的餐桌上,我认为朋友们会喜欢的某道菜。

我也会写一些最基本的菜色,甚至于素菜。让初学者对如何搭配用料有所认识。

色香味加上营养的均衡,是美食的基本要素。

火候的掌握控制是美食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从健康角度出发,低盐少油,原汁原味,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偏向于较淡用料和口味。烹煮的方法也尽量少用油炸。味精和鸡粉尽量少用。在餐馆里,师傅们烹调肉类基本上都先过油锅,味精也用许多。就是你看凤凰卫视的“美女私房菜”,沈星也会在一道菜里放上一到两匙的鸡粉。如此大量地使用,食物的原味就不易品尝得到了。

到开始动手写菜谱,才发现如何描述配料的多少,十分困难。中国人家庭厨房多数缺乏标准度量器具。讲到多少克,多少盎司,多少毫升,都很难实施。所以,我使用碗(一般的吃饭碗,约能装250毫升,或8 盎司的水),匙羹(中国人用来喝汤的陶瓷匙羹)来做度量的工具。

和西餐不同,中餐没有严格的配方控制,都是“随意”,“适量”。这就为我们做菜时任意发挥开启了方便之门。同一菜系,同一菜名,各个餐馆,不同厨师煮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好吃与否,取决于食客的口味。众口难调。能煮出自己的食客喜欢的菜就是好菜,不要拘泥于与菜谱的同与不同。大小厨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菜谱只作参考之用。欢迎各位看客拍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排骨南瓜汤
后一篇:猪心炒芦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