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

(2011-02-02 11:25:34)
标签:

大雪

杂谈

分类: 活在美国

一个“被”字,流露出那被动和无奈,心不甘,情不愿。

2011年1月,我就这样被动地经历了历史纪录诞生的一刻。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雪特别地多。平均每五天就下一场雪。接踵而来的一场场雪,竟然轻而易举地打破了纽约市一月份的降雪历史纪录。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大雪封门

 

纽约市的降雪纪录,以曼哈顿中央公园为准。

历史上降雪最多的一月份发生在1925年,那时降雪69.6厘米。

今年一月份,降雪91.4厘米,比1925年多了21.8厘米。

我经历见证了这个历史纪录的诞生。

你说这是“杯具”,还是“洗具”?

说是“洗具”,我有了吹牛的资本,可以“自豪”地说,“我见证及经历了历史纪录的诞生”。这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福遇到的。

说是“杯具”,没完没了地清理积雪,使人身心俱疲。更不用说由此引起的生活不便。

从2010年圣诞节以来,纽约地区已降雪超过150厘米。想象一下,铺在地上几乎一人高的雪是什么样子。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埋在雪里的汽车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清理盖在汽车上的积雪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雪淹没了一切

一场40厘米的降雪,你得花上三四个小时去铲雪。那可是重体力劳动。可你又不得不铲雪。

每次雪一停,各家马上就开始铲雪。

大家那么积极,于公于私,有几个原因。

首先,刚停雪,雪很松软,铲起来不费劲。如果经过人的踩踏,汽车的碾压,甚至融化变成冰,那坚硬的冰雪,铲起来需多花好几倍的气力。

第二,法律要求停雪后八小时内,各家门前一定要清理出供人行走的道路,违者,有百元以上的罚单伺候。美国的警察不是吃素的,开罚单更是他们的专长。

第三,如有人在你的门前因冰雪未清理而滑倒受伤,房东可能成为被告。你要赔偿的。搞不好,被告个倾家荡产。

第四,自己也要走路。更重要的是,要清理出汽车行驶的道路。在美国,开不了车几乎就等于没有脚。

所以,各家往往同时出动,铲雪机,雪铲齐上阵,齐心协力,清理积雪。

这时,“杯具”又成了“洗具”。

其一,强迫你劳动和运动。要知道,美国佬好吃懒做,平时活动不多。

其二,增进邻居之间的人际交流。平时,大家忙于各自的事情,邻居很少机会交流。铲雪时,大家相互帮忙,有说有笑。这时,雷锋精神大发扬。只可惜美国佬不知有雷锋精神的存在。

我们清理完房前屋后的积雪就大功告成。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人行道畅通无阻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雪几乎有小房子高了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大家合力清理出汽车通道

 

而市政部门还在加班加点,清理街道,保证交通的通畅。

他们先用带铲斗的卡车在道路中间清出汽车的通道,维持基本的交通。等腾出手来,用翻斗车,将街道的积雪运到空地堆放起来。我们就在河边,但雪不往河里倾倒。为什么?为了环保。积雪中混有盐和化学融雪剂,会污染河水!结果,所有空地上的雪,堆积如山。问题是,所有空地用完后,次要街道上还是堆满积雪,大部分的雪还没清理。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市政部门将街道上的积雪运走

 

动用的人力,机械,车辆,所有耗费,全都由我们纳税人的荷包埋单。额外增加汽车的运行,也不环保。

冰雪成灾。苦也!

现在是雪灾,再往后,有些地区就会出现水灾。如天气回暖速度过快,融雪会引发水灾,产生二次灾害。

老天啊,你真是害人不浅。

进一步深思,也许我们不能怨天。怨人恐怕更为合适。

科学家们将这种极端的异常天气归咎于地球暖化。说起来也挺别扭的,如此寒冷(气温比正常平均值要低几度),多雪,却说是地球暖化。但科学家们这样说,总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平民百姓,是不是可以相信他们的研究?是不是应该行动起来,减缓地球暖化的速度?

地球暖化的元凶,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人类活动的后遗症。所以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省电,省水,减少用车,减少用纸,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等,等等,都是有效方法。

几曾何时,我刚到美国,第一次见到雪,多么的兴奋。时至今日,见到雪,反应是“够了”。套用老美的一句英语,”Enough is enough”。

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是我们地球的病体复原。到那时,我们见到雪,再次感觉到它的可爱,浪漫,不再有“雪怨”。

 

我“被”经历见证了历史纪录的诞生人造的雪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漆糍粉
后一篇:XO酱炒桂花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