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式脂肪酸?or 棕榈油?

(2012-04-08 13:14:45)
标签:

棕榈油

反式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李纯

营养

美食

分类: 生活常识

反式脂肪酸?or 棕榈油?

                 http://s15/middle/6df039c3tbd2407bd378e&690棕榈油?" TITLE="反式脂肪酸?or 棕榈油?" />

      (本文为敢吃网征稿,如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现在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吃”更有讲究了。吃什么样的油,哪种油更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棕榈油流行的背景

近几年,反式脂肪酸令人们谈“反”色变。反式脂肪酸导致肥胖的能力是天然脂肪酸的7倍,在体内代谢需要51天。经常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产生。很多大型快餐店纷纷表示,油炸食品所用的油均为棕榈油,而不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煎炸油。

 

 

 

何为棕榈油?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的棕榈果实中榨取出来的。它是食用油中生产效率最高的。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较为中性,饱和脂肪酸占50%,呈半固态流体。由于含有类胡萝卜素,所以一般呈深橙红色。

 

 

 

棕榈油的分类

1、根据原料可分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两种。从棕榈果实压榨的油为棕榈油;从棕榈果仁压榨的油为棕榈仁油。我们平时所说的棕榈油是指从果实中压榨的毛油或精炼油。

2、根据饱和程度可认为地分为棕榈油、棕榈液油、棕榈硬脂(包括中间分提物)。棕榈液油在常温(25℃)时为液体状态,适合煎炸、烹制食品。棕榈油在常温(25℃)时为半固态流体,棕榈硬脂为硬脂,是生产人造奶油、起酥油很好的原料[1]。表1为三种分类成分及物理性质的比较。

 

http://s6/middle/6df039c3tbd24309550d5&690棕榈油?" TITLE="反式脂肪酸?or 棕榈油?" />

 

 

 

 

为什么要用棕榈油代替氢化植物油?

1、延长煎炸食物的保质期。棕榈油不含亚麻酸,具有类胡萝卜素和生育三烯酚(一种活性很强的天然维生素E),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避免短时间内油脂变质,产生哈喇味。同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可与猪油相媲美),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2]

2、价格低廉。棕榈油的产油率高,价格便宜。而植物油经过氢化成本又会增加。所以相比之下,棕榈油用来制作人造奶油、起酥油更节约成本。

3、气味清淡,不会掩盖食物本身的味道。棕榈油略带甜味,有令人愉快的香味。其味清淡,不会掩盖食物原有的味道,保持食物的本质特征。

4、耐热性强。这个是和其他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等)相比较来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担心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温度即使不超过200摄氏度,但长时间加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棕榈油虽然饱和度高,但不饱和脂肪酸也占有50%,所以棕榈油加热时间久或油温过高也同样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棕榈油的营养评价

1、相对耐高温。相比其他植物油,其饱和度高。饱和程度高,作为烹调用油较耐高温,所以更适合煎炒的时候用。

2、营养价值低。不含有亚麻酸,亚油酸含量也只有12%,人体必需脂肪酸不能够得以补充。经过加热处理,其中的抗氧化物质也所剩无几。

3、存在健康争议。一种说法是:碳链较短的饱和脂肪酸如存在于棕榈油中的棕榈酸(C16:0),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风险[3]。另一种说法是,纯的棕榈油对于控制血脂具有良好的影响,和橄榄油一样具有降低“坏胆固醇”(LDL),升高“好胆固醇”(HDL)的效果[4]

 

 

 

温馨提示:

     棕榈油的使用主要存在于外面的煎炸食物、快餐、冰激凌、饼干、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中。避免吃加工食物是远离棕榈油、远离反式脂肪酸的最切实有效的方法。记住,最安全卫生的食物来源于自家的厨房~

 

 

 

 

 

 

参考文献:

1.刘红丽,刘文捷,毕艳兰,等.棕榈油在常温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2(2):34-38.

2.马振兴,王伟,王振丽.方便面生产中棕榈油稳定性的分析.中国油脂.2007,32(12):70-72.

3.范志红.炸方便面的棕榈油是好是坏?.搜狐博客.

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95684488.html

4.王兴国.最坏的脂肪在哪里.搜狐博客.

http://wangxingguo1969.blog.sohu.com/162446427.html 

 

 

 

 

                                                                  作者:李纯

                                                                  头衔: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中国互联网食品频道特约记者

                                                                  约稿电话:18801154670

                                                                  QQ:4742097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