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课札记:把握好课堂容量,不要试图上成“满汉全席”

(2023-03-15 16:25:08)
标签:

听课札记

教学反思

减即是增

课堂容量

教育是慢的艺术

分类: 听课札记

今天(39日)在五年级7班听了Z老师的课。

Z老师以“美好‘食’光,‘育’见未来”为主题,采取家校融合活动课的形式,全班家长也参与课中。全课分为“以食立德”“以食强体”“以食促劳”“以食育美”四个部分。除了张老师讲授“食”的相关知识,还请了一位家长讲解三明治的由来、样式、制作等,并由全体学生和自己的家长共同制作三明治。

应该说这节课的立意是不错的,将劳动教育与饮食教育进行一个有机融合,注重挖掘“食育”的育人价值。这节课的组织形式也不错,采用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课程资源作用,也有利于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和密切亲子关系。这些都是有益的、积极的探索,值得学习和推广。当然,Z老师想“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课堂容量太大,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Z老师想以“食”为载体,将“德”“体”“劳”“美”四个内容的教育充分体现出来,于是一下子安排了很多内容。本来在“以食促劳”环节中,家长讲解和制作三明治,以及家长和学生共同制作三明治就需要很长时间,足够用一节课时间。然而,Z老师在“以食立德”环节让学生介绍和讨论袁隆平爷爷,在“以食强体”环节讨论不健康和健康的食物、研究食品包装袋、小组合作安排一日三餐等,这两个环节都足以分别上一节课。这样一来,每个环节都只能匆匆忙忙,由老师浮光掠影般的做了介绍,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其中。

出发点好,但未必能把事情办好。教师都有一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于是情不自禁地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很多内容。教师给学生制作了“满汉全席”,而罔顾学生的“胃口” 能否承受,没有做到“以学定教”。由于内容多,老师就试图“赶进度”,于是学生小组讨论就大大压缩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就没有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本该由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就只有让老师合盘端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不可阻挡地出现了。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在两个点上把握好平衡和协调:“你想教给学生什么”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你准备哪些内容”与“学生能学哪些内容”。据此,教师做好教学内容在数量上的裁剪,做好在难度上的调控。

以本节课为例,Z老师的两个教学环节,即“完成食谱单”和“共同制作三明治”,可以任选一个来实现“以食立德”“以食强体”“以食促劳”“以食育美”的四个教学目标,将食育的多个教育功能融入其中,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将教学环节充分展开,让学生获得在充足的体验和积极的探究中获得真正的生长与发展。

要达到某个教育目标的形式和内容很多也很好,但老师不必也不能试图在一节课里全部呈现出来。“减即是增”,教育要学会做“减法”,这里的“减”不是“减”去教育的目标,而是“减”去不必要的、过量的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思维,从而获得的真实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要让教学节奏慢下来,这就要求教师从“减”内容入手。

    教学要把握好课堂容量,不要试图上成“满汉全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