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札记:生物组张老师上高三一轮复习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标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生互动融入生活肉为什么比菜贵回归教材 |
分类: 听课札记 |
1、推进生生互动,提升课堂效益
教学片段:
张老师给学生布置“尝试构建能量流动某营养级的过程图”学习活动,3分钟之后,他呈现A生的答案,然后请B生点评。当B生说自己的答案和A生不一致时,张老师又请C生对A生和B生的答案进行评判,并说出理由。
观课感悟:
教学中要有意识增强生生互动,这种互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学会倾听,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高三复习课也可以紧密融入生活
教学片段:
课题引入是以“左岸生活市场本周菜价表”切入口,以“为什么肉比菜贵?”为讨论话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题。最后也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来回答“为什么肉比菜贵?”问题,用的是生物学知识,而不是用的市场经济知识来回答,让人耳目一新。张老师这节课高度融合生活,不仅仅体现在“为什么肉比菜贵”这样的问题,还在其他多处引入生活话题来研究生物学知识。他引导学生分析“鸡在吃玉米过程中,能量如何流动?”的探讨来让学生认识“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以及同化量的去路 ”是养鸡过程中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他让同学观察和分析熊猫的粪便中竹子的形状来分析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最后还运用本节课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患病风险。
观课感悟:
高三复习课,绝不是只有“讲-练-评”的单一方式,也可以想方设法将生活现象和生活知识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来,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会,又能学会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真实社会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而后者本身就是高考指引的方向。前不久生物组沈晶晶老师以“假如被校猫抓伤了该怎么办?”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人体免疫系统,化学组李飞老师以解读补血药品说明书明显来研究铁及其化合物,这些教学设计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匠心独运。
3、老师要带着学生回归教材
教学片段:
张老师做完导入和考纲解读等内容后,进入“二、基础检测,落实概念”环节。他设计了5个学生似是而非的5个判断题让学生回答,监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他不但让学生判断正误、分析原因等,还让学生回归教材找到依据,并且在最后公布答案时连同教材的出处也注明了。例如,判断“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正误的内容在“P93第1段”。
观课感悟:
我们经常强调“落实双基”,那么何谓“基础知识”?如何落实“基础知识”?如何判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这是教学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很显然,基本概念要理解清楚,基本术语要掌握准确。生物学科名词术语多,基本概念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混淆基本概念,基本术语表述不准是生物考试中常见的现象,导致学生文字表述题丢分严重。于是“回归教材”就成为教学共识,然而很多老师把回归教材当做口号喊了,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多看书,但课堂上却很少留时间让学生看书,也很少把习题和书本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练习,导致很多学生不会看书,看不到教材文本背后的学科意义、应用之处和考查方式,进而学生也不愿意看书。更遗憾的是,老师的示范也不够,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一本教辅资料走天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希望老师们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回归教材,包括由习题回顾教材、整理知识框架、自绘概念关系图和思维导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