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札记:自我点拨为主——杨燕老师的《融会贯通“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补写句子”》

标签:
论述类文本阅读补写句子教是为了不教自我点拨<西游记>为何被 |
分类: 听课札记 |
教学片段:
由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句子补写”类试题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历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即或是优生云集的成都七中学子也难言轻松。为此,成都七中第39届教学研讨会的语文分论坛集中研究高三语文教学中这类习题的专题复习教学。
语文组杨燕老师献课的主题是《融会贯通“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补写句子”》。杨老师以自己根据竺洪波的《<<西游记>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来原创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为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她提出的“察枝干,采果子”的思维技巧来分析文本和解答两道习题,从而归纳出论述文文本的阅读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补写句子”习题中巩固和强化“察枝干,采果子”的思维技巧。
听课感悟:
杨老师这节课设计新颖,有创意,课堂严谨而又不失趣味,活泼又不失深刻。然而,这节课最具价值的还是杨老师的“自我点拨为主”的教学观。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同时成都七中提倡和追求“启迪有方”,教师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上。她不但用“错了的同学有优先发言权”;“请同学们一边梳理文本,一边思考答案”;“自己想通,而不是等老师点拨”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话语,而且在行课结束之前留3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提问和交流,让学生努力去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构,实现她的“自我点拨”的教学追求。本节课,杨老师特别注重“对话”,通过不断抛出的问题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自我对话,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反思自省、分析思辨中自我生成与建构,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内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