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祈吉迎祥的春节文化

(2017-01-25 21:53:56)
标签:

杂谈

​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中以春节最为突出。《中国风俗辞典》:春节“俗称‘新年’”。汉武帝时明确规定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实际上后来从腊月初八的“腊八儿”开始直至第二年的正月十五日灯节都属于过春节的范围。

祈吉迎祥的春节文化

从整体上说,辟邪祈福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核心思想。人自古以来,为了生存,就有了驱除邪恶祈祷吉祥追求美好未来生活的意愿。传统节日的形成,便是人们表达这种欲望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我国传统节日的除夕、元旦为例即可为证。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御凶也。”晋宗懔《荆楚岁时记》曰:“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除贫取富也”;“除夕,宜焚辟瘟丹,或苍术、皂角、枫、芸诸香,以辟邪祛湿宣郁气,助阳德。即閟室虚堂,亦无不到”:元旦“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吴自牧《梦粱录》说,在南宋都城临安除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街市扑买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说在明代北京除夕“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曰藏鬼秸中,不令出也。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瘟鬼。”刘若愚《酌中志》说,北京正月初一有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说清代北京“上帝于(腊月)二十五日下界,稽查臧否,降之祸福。故世人于是日谨起居慎言语,戒饬小儿毋得詈骂恶言,恐招不祥”,“岁暮,将一年食馀药饵,抛弃门外,并将所集药方,拣而焚之,名丢百病”;在元旦“出门迎春,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之(煮)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清代北京除夕“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以银易钱者,皆用彩笺书写,谓之红票儿。亦取其华美吉祥之意”,“挂千者,用吉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于门前,与桃符相辉映。”总而言之,除夕元旦祭神祀祖是为了祝愿神祖保佑家庭生活幸福,大搞卫生、装饰(如贴福字儿、挂千儿)以及节日禁忌、节日饮食(如百事大吉盒儿、年糕)、节日娱乐(如放花炮)等,无不贯穿着辟邪祈吉的这条红线。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节日与饮食和文化娱乐的紧密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围绕着民众的祈吉心理、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情思,对全国人民乃至整个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是一样的。

(《北京民俗》,2007年1月)


推荐图书


祈吉迎祥的春节文化

​《从大杂院儿里走出》

作者: 王文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