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我的港片十佳
录像厅的日子我也是有过的,但港片的记忆比这要早。银都机构的作品幼时看得最多,鲍氏世家予我的印象最深。至于港片滥觞之时,主要是通过家乡的闭路电视,也算看了个全面。港片的好感也在于此,像陈德森的《情人知己》、郑丹瑞的《姐妹情深》、陆剑明的《拆弹专家》,都在严格的情节剧框架下输入一些适可而止的人情人味。而让我对港片生起敬意的却是许鞍华的《投奔怒海》、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关锦鹏的《阮玲玉》,知道港片在癫狂之余是能付出些深情深意的。但我更爱在电影院里观看一些港片,像张学友演的《马路天使》、黎明演的《伙头福星》、万梓良演的《赌后》《风云再起》,也包括周星驰的成名作《赌圣》(当时对这片丝毫不感冒)。更不用说后来的一些诸如《青蛇》《东邪西毒》《新龙门客栈》这样的合拍片,更是得在大银幕前观看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眼睛。至于吴宇森的《喋血双雄》《喋血街头》《纵横四海》和《辣手神探》也是在影院得以观摩。
后来人们所提到的邵氏电影,在录像厅时代几乎是目睹不到的,邵氏电影之于华语大电影的地位,很多时候只具备文献研究的价值。李翰祥、胡金铨、张彻、楚原这“四大帅”,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都有着见招拆招却又屡出昏着的战绩。李翰祥相对要稳定一些,但真要把香港电影翻个底儿掉,自然要从《偷烧鸭》《庄子试妻》探究起。另一个对香港电影产生极大影响的导演朱石磷,这位身残志坚的江苏人却很少被港片迷们所论及。他的影片所带出的略带说教感的底层气息,是香港电影市民风范的源泉所在。无数香港电影人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像策略的熏染,不说他的弟子李铁、徒孙楚原,就连周星驰也是打通了这任督二脉才行走如飞。
其实不只是港片,港剧、粤语歌,连带到金庸、亦舒等人的小说,都让我对香江之地所特有的娱乐文化产生了另一番血浓于水的情分。但说穿了,大部分港片基本也属于流行文化,抑或亚文化的一分子。意识先行的文化构建对于香港大部分电影人而言,常会变成无稽之谈。主观如此,但客观上,港片却比大陆、台湾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扫描,尤其是对西风东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群氓状态所形成的无根感,都要切肤得多。但它并不切齿,也就很难谈得上入骨了。香港电影好就好在它常常无甚营养,可一旦注入,倒相当容易吸收。下面列举的十部影片只是个人心得,因对香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涉猎甚少,尤其是电懋公司出品的电影,外加盛传已久的奇女子唐书璇(其父乃大军阀唐继尧)的作品一部也未看过,由此提及的十佳,以偏概全在所难免,只能聊表一下心意了。
《父子情》
这部电影我看过多次,每次看,好印象似乎都要减弱一些,但奇妙的是,影片里的种种总要不请自来地在脑子里走上一遭。
感觉方育平是香港真正具有艺术品格的导演,虽身处新浪潮,其执念却超过了同辈的许鞍华、严浩,更不用说徐克、谭家明、章国明了。这些海外学子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技术和观念,而方育平则是一种态度,一种更散漫的对冲突的拒绝,对人生常态的抱拥。方育平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过三次最佳导演,近二十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杜琪峰追平,并被许鞍华打破。
1995 年马伟豪执导的《星光俏佳人》(也叫《山水有相逢》),大概是这位仁兄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方育平难得开了金面,在其中出演刘青云的师傅。当然是纯本色出演,扮演的是一位导演。《星光俏佳人》带有鲜明的怀旧氛围,把我们带进六七十年代香港片场的流金岁月。该片就此还只是一个包装,而方育平本人的影片却对演艺本身持有浓厚的兴趣。他迄今为止的四部影片有三部都是关于演艺的。处女作《父子情》应是方育平的自传,讲述了电影梦如何自幼时起便浸染心灵,而他又如何在干燥的青春期以影为托,虚掷时光。《父子情》的动人之处不止步于望子成龙的强横,也非在父权阴影笼罩下意欲出走的政治抒怀,而是那份不需炫耀的迷影情怀。电影在这里仿佛一无所长,却是一无所获者最终的避难所。李碧华是本片的编剧之一,联系此后为她带来盛誉的诸多大作如《青蛇》《霸王别姬》等,让人怀疑她参与《父子情》的成分并不多。
《监狱风云》
一直钟爱监狱题材的影片,按徐克的自况,“人生就是场牢狱呀”。此类影片的大标杆是罗伯特· 布列松的《死囚越狱》,但林岭东兄弟联合编导的《监狱风云》,在我这儿是要远超《肖申克的救赎》的。无论是剧力如搅拌机般层层推进,还是狱友群像的描摹,以至《友谊之光》高歌之时人类意志力的那份难能可贵的倔强,都充满了那种不需打肿脸充胖子,但依然雄阔的傲气。
两位主演周润发和梁家辉都表现上佳,老同学对新同学的恨铁不成钢,是这部多少有些残酷的影片最大的笑点。周润发的潇洒恣肆、梁家辉的木讷坚挺着实相映成趣,而周润发咬掉张耀扬耳朵的一幕,又何止是酣畅淋漓。这一幕曾被港人喻为影史最残暴的画面,多年以后黄秋生之于《野兽刑警》中的困兽犹斗,在我看来是一份相当迷人的遥相呼应。
林岭东和吴宇森一样,是香港后新浪潮时期的中坚代表。两人一写实,一浪漫,而林岭东对犯罪的偏好,在香港如暴力军团般的导演群落里仍相当凸显。他比黄志强要节制,比黄泰来要细腻,比陈嘉上要粗放,比杜琪峰要直接。
林岭东和吴宇森都爱使用香港开埠以来最全面、最优质的偶像周润发。因林岭东与周润发曾是无线训练表演班的同班同学,想来对周润发的了解会更进一步。周润发在林岭东的影片里不穿风衣,不梳背头,不持双枪,而常以落魄之姿在沧海横流之时做殊死一搏。那是周润发和整个香港电影最挥霍的蜜月期,周润发自己也兴奋地在林岭东执导的《监狱风云2》和《龙虎风云》里露出了他雪白的屁股。在此也十分期待周润发与林岭东这对老同学的再次合作。
《刀》
武侠电影长期以来都是我类型片的首选,小时看武侠片,只要有得打就行,丝毫不顾及其他。而对于徐克,真是很巧,我第一次看此公的大作就是他的创业作《蝶变》。当时只是觉得古怪,谈不上太大的兴趣。
中国武侠电影的所谓文学给养,大多来自新派武侠的诸位名家,尤以金庸、古龙居多。古龙作品中貌似短促、实则繁复的叙事风格更得徐克等人的喜爱,但若将古龙小说所特有的神韵在银幕上大肆挥洒,于唯商业是举的香港电影而言无疑是在冒险。但徐克还是技痒难耐,拍出了这部在大陆公映时被唤作《断刀客》的奇作。一般人还是习惯称其为《刀》,大概是因这单字更显酷冽吧。
《刀》是张彻狂卖之作《独臂刀》的翻版,故事取自《神雕侠侣》中杨过断臂一节。徐克的这部作品比《独臂刀》在氛围营造、动作设计上都有长足进步。片中诗朗诵一样的念白也与一味粗豪的张彻迥然有异。不少有识之士将《刀》视作现代人在钢筋森林中的迷走,甚至有人读解出赵文卓扮演的定安其实有三个父亲,一个是生父江南百斤刀,一个是炼锋号的掌舵,一个是飞龙,而断手、断刀、断卷也象征了某种地理环境的缺失,强要苟同也未尝不可。只是《刀》的凌厉之姿,更多的还是对男性原始美感的崇敬,这一点徐克倒与张彻心有戚戚。
《重庆森林》
这是王家卫拍摄周期最短的一部影片,也是他最为轻快的一部。城市让人僵足,但独处一室仍能自得其乐。影片信誓旦旦地开出治疗失恋的良方,那便是开始新一段恋情,而更多的还是继续在城市中历险。林青霞是杀伐决断,王菲是爱谁谁的我行我素。女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高心理素质对应着男性的睹物思情兼患得患失,这与我们通常的性别经验完全相反,显示着现代都市生活中具有灵异色彩的生机勃勃。
王家卫之前之后的作品都不如《重庆森林》那般自在轻盈。他常常忘记生活的可能性,而直来直去地进入了死胡同。到了《2046》也想走可爱路线,比如梁朝伟要作武侠,王菲便书情色,但年华老去,力所不逮之处仍随处可见,不过是一朵小花在陋室中故作姿态的娇艳欲滴。反不如《重庆森林》里梁朝伟揉王菲小脚时,这位天后看似全不在乎却掩饰不住那副舒服受用的神形来得动人。
《重庆森林》的闭锁空间并没有连带心之宇宙也关门大吉。幸福不是发现,也不是追求,而是等待一场神出鬼没的破门而入。本片让王家卫第二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梁朝伟第一次夺得影帝。更厉害的是张叔平,他凭借《重庆森林》拿下剪辑奖之后,又毫不手软地凭《东邪西毒》摘得最佳美术和最佳服装两尊金像。张叔平也是金像奖所拥奖项最多的电影人,迄今一共九项。一般来说,时代剧和古装剧更容易获得服装和美术的奖项,但《重庆森林》的美工同样精湛而富有灵气。注意一下梁朝伟和金城武不同的居室,前者虽凌乱却整洁,后者则逼仄而充满意趣。希望张叔平有朝一日能凭时装剧的设计再次问鼎各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