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06
  • 关注人气:4,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老北京梦寻

(2016-08-08 20:18:52)
标签:

杂谈

​文/杨军

北京寻梦

作为一个外地人,对“北京”二字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感情;我问过几个熟知的北京本地人,他们也颇多微词、戏说。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而感受与心得似乎有几分惊人的相似——爱恨交织。北京人爱他们的家乡,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没有多少道理可以说明白的这份爱的;外地人爱北京,因为奋不顾身的聚集于此,拖家带口,希望扎根、发芽于此,那份爱也是道不明、写不清的……北京到底是怎样的?新北京到底有多少老北京的元素?老北京又传下来多少给新北京做家宝的?每个人进入北京的时间、状态和心境都不一样,所以心中理解的那份老北京和新北京的概念框架必然不相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体会老一辈北漂人的心境与历程,看懂自己的过去,读懂未来的自己——读一读《老北京梦寻》吧。

在北京的外地人,每天关心些什么呢?除了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电视里面的各种政策、法规和现象的讨论了。人常说,北京人的政治觉悟高,我今天才发现不这不是北京人独有的特性,外地来京的老太太也很喜欢抒发自己的个人政治生活意见,像被压抑很久没有表达过一样,他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去诉说他们的认识和感受,这让人想起革命年代井冈山的岁月来。在革命年代的时候生活贫穷、精神富有,每天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但辩论赛和讲故事却是不可或缺的上乘活动。今天,人民的生活富足起来了,大部分中产阶级也开始有房有车了,而精神生活却是相当的匮乏。一帮朋友聚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洗桑拿、KTV,再也找不出个比这些更没有精神食粮的活动了。北京的外地人在闲暇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叙说老家的山山水水。你家曾经怎样怎样,我家过去如何如何;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在北京的外地人时常想要渗入到北京人的圈子,最终却发现总也加入不了。他们说话的那份轻松劲,任谁也学不来了;他们开口便会说,我们北京有故宫、长城、鸟巢、水立方,胡同文化、大四合院、京剧的发源地……开口的那份“我们北京有”,在一瞬间就已经把你排除在外了,但俞敏洪曾经也说过:“放低自己的心态,你将会收获不一样的天地”。尊重我们是外地人的事实,再去看北京的帝都文化、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和京剧发源地,似乎天地更加宽广、眼界更加开阔了。

我们不曾真正拥有过北京,我们经历了北京的各大事件。我们爱北京是深沉的,不在乎过去是否拥有谁的传说,我们只是在乎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去创造传说!俞敏洪是一个江阴山里头的人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声望;王强是一个内蒙古包头的小农民教师出身的人,如今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庭与事业;赵本山是一个铁岭下的小乡镇的二人转小演员,如今有了弟子千百,家产万贯;郭德纲一个天津麻花街上出生的人,如今成为今天相声界的翘楚,出入厅堂,好不气派!北京,是我们的舞台,有戏的人,便会有戏;北京,是我们的未来,你努力拼搏,舞台时刻为你敞开。这就是北京,北京的文化整体是奋斗,是自我的实现。甭管别人在北京如何过活、快乐,你不努力不坚持不加油,你就永远只能永远羡慕别人的一切,而陷入自己设定的陷阱。

《老北京梦寻》里头,客观描述了北京的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吃穿住行文化、和历史沧桑感。穿越着所有的线索,作者没有着重埋下艰苦与奋斗的伏笔。古往今来,京都之地从来是竞争最为激烈,斗争最为严厉的地方;老北京是军阀、政治的斗志;新北京是奋斗和未来的比拼!我们从《老北京梦寻》里看到老北京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似乎看懂了那一个时代年轮;站在北京的地界上,感悟北京今天的发展与变化,你我都是历史的奋斗者。

『书评』老北京梦寻

​封面图片来源:《美丽的故宫角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