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中央编译局 高 璐 侯镌琳 2015年11月于北京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有趣、感情真挚强烈的博物类著作——画 家罗贝尔与作家朗贝尔合作的结晶。 第一眼被吸引的就是那五十幅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图片。我们不是绘画 方面的专家,无法从着色、笔法、构图等方面加以分析;我们只知道,在查找 资料以助翻译之时,不止一次被网络照片与本书图片的高度相似而震惊,更何 况,这之间,隔了一百多年的遥遥岁月。不过,想到罗贝尔1877年和1896年在 巴黎国际沙龙和柏林国际沙龙上两次斩获金奖,便也释然了。没有如此高超的 技艺,又怎有这流传百年的经典? 至于文字,我们感慨更多。作为译者,日日琢磨、时时推敲的正是这一页 页描述鸟儿的奇文短篇。
回到文字本身,不得不感叹:叙述方法丰富多
样,叙述语言生动优美,叙述情感饱满真挚。
朗贝尔不是千篇一律地先谈样貌、再讲歌喉、最后说习性,而是不断变化 叙述方法,有时前一种鸟的样貌直到讲述后一种鸟时通过对比才举重若轻地描
绘出来,有时明着是人类辩论、暗里却点出了这种鸟的爱好特长,还有各种娓
娓道来的实例、各种切中肯綮的点评……就像移步换景,每掀开一篇,都是绝 不雷同的新鲜气息。
语言的丰富优美同样毋庸置疑。这位集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艺术评
论家及博物学家于一身的才子费尽心力写就的篇章又怎么可能不使人惊艳?细绘鸟儿的盛装华服时让人心生向往,描写鸟儿的生活环境时让人身临其境,叙
述鸟儿的小小伎俩时又让人忍俊不禁。他时而雅致、时而朴实,时而平和、时
而激越;他不吝形容词,也不惜响声词;他择词准确、用语丰富——他把自己 的文学造诣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这部作品能够流芳至今,除了它画作与文字的出类拔萃,更在于 它袒露出来的情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对乐观的歌颂,对平等的
追求。朗贝尔不是以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自居,他把每一只鸟儿都视为平等的灵
魂,随着它们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乐:他赞赏鸟儿的勇敢与乐观,哀叹它们无
法躲避的厄运,尊重它们选择栖所的自由,更显著的是,谴责人类疯狂无情的
捕杀。他如此小心翼翼、又温柔深情地对待着每一只鸟,所以,跃然纸上的, 是满满的爱! 看到灰白喉林莺的结尾:“生活是什么,如果不是爱、歌唱、还有飞
舞?……都说林莺变得稀少,但这逐渐远离的一族可为此歇曲停歌?若,因上
帝不悦,它必须彻底离去,末了的那只林莺也会鸣着它的终曲而消逝。”你会 潸然泪下吗? 看到欧柳莺的结尾:“远方复何求?……何处微风呢喃更细密,何处阳光
身影更斑驳?何处又可寻到更妙的猎场,四周围绕着更宜飞舞与跃动的篱墙?
巢,为生地;树,即世界。远方复何求?”你会唏嘘感慨吗?
正是这一处处真诚热烈的直抒胸臆让这本介绍鸟类的博物书籍上升为视角
广阔、心胸广大的情怀之作,从而任岁月悠悠,它独自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