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经历即财富
经历即财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73
  • 关注人气:2,9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平安“空翻多” 一天加仓数十亿偏股基金

(2012-12-14 09:10:23)
标签:

股票

杂谈

分类: 中国平安

评论:到今年年底平安的可投资资产将接近1万亿,可运用到资本市场的资金超过2000亿,可谓不折不扣的大户。一直被市场诟病的中国平安投资能力在稳步提升,今年做的相当不错,虽然仓位一直不高,但重仓近500亿元的银行股令人称道。

    今年以来保险业最大的“空军”中国平安(601318),终于出手了。据上证报报道,仅1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平安申购股票型、指数型基金的规模就达数十亿。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平安大幅加仓偏股基金,可能是认为中期底部已现,备战跨年行情。

  “空翻多”似不坚决

  据上证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称,12月12日那天,易方达、华安、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收到中国平安发出的申购指令。“几乎每家基金的申购量都过亿,有的一家就有十来亿。”

  闻讯后,多家保险机构四处打听中国平安申购背后的动机何在。有机构投资者甚至认为,中国平安有可能打响了大机构“做多”第一枪。

  这主要是因为,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平安一直未有大幅积极加仓举动,权益仓位徘徊至10%附近(上限为25%),看空A股心态明显。中国平安投资“掌门人”陈德贤8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甚至果断表示:下半年A股总体投资机会有限,暂不考虑加仓。

  为何此时突然“变卦”出手?上证报就此向中国平安方面进行求证,得到的答复是“不予置评”。该公司表示,从不就短期市场表现或行为做出任何官方回应。而消息灵通的市场人士解读称,中国平安内部态度其实已经开始“空翻多”。

  不过,中国平安在“空翻多”上的态度似乎并不坚决。记者获悉,中国平安12日的大幅加仓之举,并未延续至13日。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不解,“如果真的坚定"空翻多"的话,任何一次回调都可以是抄底的机会。或许,在看到13日的市场行情表现后,中国平安在是否继续加仓上有些犹豫了。其下周是否还有举动,值得继续关注。”

  “平安效应”减弱

  因每年握有1800亿至2000亿庞大投资资产,加上屡次踩对市场节奏,中国平安一直被投资者视为“市场风向标”、“波段操作高手”。其“一颦一笑”亦常常伴有很强的示范性,从以往市场表现来看,不少机构选择了与其同进同退。

  以往几次加仓经历显示,“平安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批机构随其同行,共同购入偏股基金和指数基金,而指数基金必须被动大量买入权重股。此时,市场上形成做多氛围,指数开始上行,各路投资者开始购进股票参与做多。

  然而,近两年来,“平安效应”似乎在减弱。记者采访的多位保险业投资人士表示,由于2011年、2012年,中国平安的投资业绩在众多保险巨头中并不算出众,因此其“风向标”的效应已经有所减弱。

  实际上,并非只有“平安效应”在减弱。2011年过于乐观的惨痛教训,令多数主流保险机构看走了眼,踏错了市场节奏,从而背上了数百亿股票投资浮亏的沉重包袱,进而吞噬了当年利润。

  其他险资尚未跟进

  中国平安此次大幅申购偏股基金的举动,并未引来其他险资巨头的跟进。从目前来看,中国平安似乎唱了一出空翻多的“独角戏”。

  从基金、券商的信息反馈来看,目前除泰康人寿在交易上表现相对积极外,其余如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601336)等均维持着保守谨慎的投资态度。

  但一位与保险机构常有沟通的资深保险研究员对记者说,近几个月以来,保险巨头的持仓动态基本稳定,不加仓并不代表保险资金看空市场。

  事实上,上述保险大佬们的权益仓位已经逼近历史次低点,基本已无继续减仓的动力。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今年一季度以来就开始谨慎的新华保险,截止10月末的权益仓位仅有7%,几乎是保险巨头中最低的。

  “相对来说,我们认为明年机会比今年要多,股市机会比债市多。现在只是在等机会。”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道出了原因。“我们在等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明朗化,这将决定我们下一个阶段的投资配置策略。”

  而在改革未明朗之前,保险公司的普遍观点是,预判A股将在2000点至2100点之间箱体震荡。“反弹时间窗口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届时"新城镇化"将代替"经改"成为2013年的投资主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