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们不做被动投资

(2012-07-03 08:32: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投资理念

评论:“总之,盯着一个好企业、盯着一个好的企业家,帮助他成长,与企业家共同进步。”“除了不炒股票,我们也不做借贷、不做杠杆、不做短期投资、不作对冲套利型投资。”赵令欢确实不一般。对于苏宁电器的定向增发,可以放心了。苏宁有了这样的战略投资者,也是一种机缘。

弘毅投资赵令欢:为什么我们不做被动投资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703/Img347107419.jpg
  郭晨凯 制图
  2012年7月3日 上海证券报⊙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就目前情况而言,能游刃于中西两大市场之间且“年龄”未满10岁的PE机构可谓凤毛麟角,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算是其中佼佼者。在2012陆家嘴论坛之后,本报记者针对弘毅投资目前投融资现状及战略规划等情况,专访了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他预计,未来可能出现各地方政府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浪潮。

  “下半年将提高整体投资速度”

  上海证券报:2012年上半年弘毅投资的整体募投情况是怎样的?下半年预计会如何?

  赵令欢:今年年初,我们完成两支新基金的募集,分别是总额23.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6亿元)的五期美元基金和总额100亿元的二期人民币基金。但在投资速度上,我们上半年处于研究状态,主动放缓了投资下半年会提高整体投资速度。去年我们做了十多个项目,投资金额上百亿。今年至少是这个规模。

  上海证券报:弘毅投资的跨境投资业务,未来会在哪些行业开展?模式是怎样的?

  赵令欢:两大类模式:中国企业国际化、国际企业中国化,后者相对应我们此前做的国企改制,我们还开玩笑称这是“外企改制”。同时,我们主要是跟着被投企业走出国门,包括以下几个行业:工程机械、建筑建材、制药、金融与类金融、消费品和消费通路、文化传媒、再生能源和环保。

  “负责地进,负责地退”

  上海证券报:目前弘毅投资的退出策略与情况如何?

  赵令欢:我们投资一般持有时间长,因为我们所做的“增值服务、价值创造”有周期,同时我们不少项目增长很快,等一年又一倍,没有必要退出。

  总体上的策略,我们秉持负责地进(投资)、负责地出(退出)。企业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会只考虑基金的利益而退出;有些项目,如中联重科,我们还持续追加投资,这有悖于国际PE通行的规律。总之,盯着一个好企业、盯着一个好的企业家,帮助他成长,与企业家共同进步。

  上海证券报:理念很好,但股票是同一个股票,企业家的风险收益与投资者的风险收益是共振的。谁先退出、谁后退出,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直接的利益问题。如何建立平衡的收益风险控制机制?

  赵令欢:企业家、管理层的利益与基金出资人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总体一致、但划分时段,不一定一致。这个事情在行业很普遍,可在我们这里不常见。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进入时谈好,帮助企业成长后有序退出;其次,如果已知道企业经营开始下滑了,我们不能守着,怎么退?

  这种情况我们目前遇到的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做被动投资,实际上我们的进入对企业帮助是很大的,剔除市场因素,风险还是可控的。当市场长期处于低迷,我们一般会等待企业估值回升。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如果基金期限到了,但退出没有完成,且我们觉得企业还在快速成长,卖了很可惜,且出售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情况会有影响。这时我们会和出资人商量,延长基金期限;更极端的情况,我们会以向出资人划账分股票的方式实现利润分配,并建议他们长期持有。

  “不找"急功近利"的机构融资”

  更深刻地说,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融资时不要找“急功近利”的机构,并且在融资前实现充分沟通与价值观认同。这也是我们的出资人为何都是社保基金、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而少有企业与自然人。这和我们的投资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我记得社保基金在我们的某一期基金结束时,他还不想我们卖股票,最后就采用股票分账的方式。

  上海证券报:目前弘毅投资在A股市场参与定向增发越来越多,如最新的比如苏宁电器、友好集团,未来是否考虑开辟PIPE业务?

  赵令欢:首先,中国有很多企业,虽然已经上市,但我们认为市场定价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低估。其次,我们不是去简单地被动买股票,而是进去后帮助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最后,我们并非涉足二级市场交易基金,定向增发只是项目进入方式。

  此外,还可以补充的是,除了不炒股票,我们也不做借贷、不做杠杆、不做短期投资、不作对冲套利型投资。

  关注国企私有化新浪潮

  上海证券报:上一周,自主发债终未获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眼下,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融资平台继续整顿、新兴战略性产业仍需持续投入,按逻辑推理,五年内地方政府面临财政赤字压力巨大,弘毅投资如何看待其中机遇?

  赵令欢:国家把地方融资平台卡住,是一大好事,我们的地方政府目前还没有具备管理这种风险的能力。更深入去思考,地方土地财政已无法持续,未来中央会否进行财税分配体制改革,我们持续关注。此外,地方政府旗下的地方国有企业股权,都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应该给他们注入市场化机制,让他们变大变强,从而通过税收的方式、就业的方式、甚至社会公益的方式再回归于地方。

  在这层面上,把地方政府的财路堵了,逼着他们让国有资产的股权多元化、市场化,从而根本的、良性的让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好的策略。我们预计,未来可能出现各地方政府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浪潮。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赵恩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