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平安公布资本筹集规划

(2011-12-20 23:08:01)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平安

评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投资平安,确实需要更大的毅力和耐心。

   再融资260亿,平安集团为何选A股而非H股?12月21日,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做出回应,称H股融资操作难度大,三方面原因决定了平安此次选择在A股融资而非H股。

  再融资为何选A股弃H股?

  具体解释这三方面原因,任汇川说,一是因为在H股发债非常难,需要国务院审批,“等同于发外债,迄今为止也只有中石化在H股发过债,目前这个不现实。”而第二个原因则是,“目前在H股增发,受国有股减持限制,也比较难通过”。谈及最后一个原因,任汇川坦承,曾考虑过A+H股配股融资方案,但因政策限制,若A股配股认购不足70%,H股配股难启动。“而前期调研显示,目前A股股东资金量不是很足。大股东参与资金有限。”

  今年3月,为满足收购深发展的资本金需求,平安集团向香港富豪郑裕彤折价定向增发H股。而此次再融资260亿,集团旗下哪家子公司最受益?任汇川解释,考虑到资本金使用的灵活度,此次融资将在集团统筹考虑,所以分配比例现在难确定。

  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7%,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3.2%,接近了保监会150%的监管红线。任汇川说,260亿融资会考虑此因素,但同时要注意到,“如果充足率过高,也会影响资金运用效率”。

  对于260亿A股可转债的发行情景,任汇川表示乐观,“目前市场上公司可转债发行利率在1%到2%之间,认购倍数可以几十倍。而平安集团A股可转债此次票面利率不超过3%,会很受欢迎。”

  摩根大通称对H股投资者不利  

  此次平安发行260亿A股可转债,任汇川解释,主要目的是提升偿付能力,以及业务发展需要。高盛出具的研报认为,此次260亿的融资可以用来支持平安未来2年左右的业务。同时,可转债的资金成本较低,显著低于次级债的融资成本。

  任汇川介绍,相比股权融资,转债对市场冲击较小。可转债从启动、申请到实际发行需较长时间,预计从董事会决议到转股期开始需一年以上,对股东利润摊薄效应也将是温和且逐步释放的,相比公开增发,市场冲击较小,“1年到1年半左右的资本筹划,最快明年第三季度才发生。”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此次可转债发行规模较大,对可转债市场冲击较大,但对A股市场冲击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行的可转债在保监会批准下有望首次允许增加资本金,而不是必须等到转股后,但需待保监会批准,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任汇川透露,“我们正在和保监会加强沟通,争取获批”。

  摩根大通研报提醒说,平安集团下属寿险、产险还有发行次级债的空间和额度,资本市场可能有担心平安股价受冲击。同时,摩根大通指出,此次只在A股市场发转债融资对H股投资者不利。任汇川解释说,此次可转债已属溢价发行,正是出于缩小与H股股价差异维护投资者考虑。他同时介绍,现阶段没有增发H股的安排。

 

    中国平安12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资本规划的相关议案,拟发行可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60亿元。该项规划发行议案还需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以及包括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内的相关监管机关的批准。本次资本规划的具体实施将根据市场的环境、状况和监管的审批进展再行确定。

  中国平安表示,中国的金融保险业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和增长前景的市场之一。中国平安在过去的20多年中,牢牢把握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凭借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领先的体制和机制,富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以及追求卓越的文化,为广大股东和投资者、客户、员工及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此次资本规划安排是为了进一步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计划地部署集团资本,稳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集团旗下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持续稳健的回报。

  根据中国平安公告,本次发行债券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60亿元,具体数额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或由董事会授权的人士)在上述额度范围内确定,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期限为发行之日起六年,可转债票面利率不超过3%,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支持各项业务发展;以及保监会批准的其它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在保监会批准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提高公司偿付能力),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补充公司资本金。相关议案将提交2012年2月8日召开的中国平安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中国平安表示,对于本次规划的融资规模和方式的选择,公司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了反复研究和周密分析。规划方案兼顾了市场环境、股东利益及公司发展需求、监管审批周期等多方因素

  据市场有关研究分析,转债产品具有在动荡市场环境中攻守兼备、对资本市场冲击小、对既有股东摊薄效应低等特性,是目前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广泛认同的融资方式。目前国内转债市场资金比较充裕,投资者认购热情较高,这使得转债市场对融资体现出较强的承接能力。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自2004年首次上市以来,积极善用股东资本,追求持续的,有效率的增长,为广大股东创造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价值。从2003年至今年9月底,平安总资产从1,82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1,894亿人民币,扩大了11倍,年复合增长37.8%;净资产从14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211亿元人民币,扩大了7.1倍,年复合增长率为31.1%;净利润从2003年的2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173亿元人民币,提高了7.2倍,年复合增长35.1%;营业收入从2003年的66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1,894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16.1%。此外,2003年底至2011年上半年,平安内涵价值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39.7%。与此同时,上市以来中国平安平均ROE达13.9%,公司注重对股东的投资回报,保持相对较高的分红比例,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37.1%。

  2011年以来,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平安仍然保持了健康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1,894亿元,较年初增长86.9%;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3.8%,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32.9%;顺利完成控股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银行业务现已覆盖全国,前三季度银行板块贡献的利润共计53亿元;证券投行业务保持领先,前三季度,信托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达11亿元,大幅增长152.8%。

  伴随综合金融平台的日臻完善,各业务板块的规模持续较快增长,中国平安维持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压力相应增加。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中国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7%,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3.2%,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1.0%。

  以2011年10月31日的数据静态测算,假设本次拟发行的人民币260亿元可转债全部转股,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资本可达到人民币2,089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达到19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