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存在三大缺陷
(2011-12-12 22:10: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民生银行 |
评论:为什么买银行只买民生?答案就在这里,董文标、洪崎都是敢说真话的实干家。
“中国银行业总体上的仍然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基本面是比较良好的,但是也存在三个最重要的制度缺陷。”这是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12月12日举办的“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研讨会上的观点。
董文标指出,银行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治理结构缺陷。欧美银行业近期暴露出的巨大风险,关键就是其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中国银行业这个问题更严重,特别高管团队的“代理人”困境,导致投资者的回报缺失。
“中国银行业的股权结构有四种,一是中央直接控股,二是地方政府控股,三是大型国有企业控股,四是股权分散化,只有第四种结构相对比较优良。银监会成立以来,致力于抓治理结构,这就抓到了要害。”董文标说。
董文标指出,中国银行业第二个缺陷在于其商业模式和组织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银行走向世界就只能是个口号。
“比如,高风险业务三级经营、三级管理、支行做房地产的行为、两个客户经理跑房地产贷款的这种案例会造成一大堆后续问题。”董文标说“犯这样的错误关键在总行,是总行的拼存款、拼贷款、拼规模的思路造成的。所以商业的组织模式、制度必须要做重大调整。
董文标认为第三个缺陷是银行业全面开放走向国际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团队,具备了搞好本土银行的实力。但是如果要走向国际,全面开放仍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最后,董文标还指出,中国银行业70%、以上都是靠吃利差,这样不利于中国银行国际化,但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政策设置不到位。
他指出,解决的方案在于未来靠信贷资产证券法,盘活巨大的银行信贷资产,增强银行业的创新,不能因为发达国家出问题,就延缓中国的这一进程。
“目前中国50多万亿的中长期贷款是一个巨大的可开发资源。通过证券化,一方面吸收了社会上炒作的游资,一方面增强了银行的活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