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宁电器业绩快报

(2011-07-30 18:37:07)
标签:

杂谈

分类: 苏宁云商

评论:苏宁的宏伟计划正一步步变成现实,2010利润40亿,今年利润50亿,2020利润接近400亿,十年十倍。

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简要说明

  2011年上半年,在国家激励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家电产品结构升级,农村市场消费稳定增长,但由于宏观经济调控、季节性因素作用,消费市场相应受到一些影响,整体来看,上半年家电市场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

  报告期内,苏宁电器按照既定规划推进连锁发展,在大陆地区新进入地级以上城市10个,新开连锁店152家,置换/关闭连锁店12家,净增连锁店140家;同时,公司进一步加速国际市场连锁网络拓展,在香港地区新开连锁店5 家,并协助LAOX在日本北海道新开连锁店1家。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全国大陆地区 243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 1451 家,在香港地区拥有连锁店28家,在日本市场拥有连锁店9家,共计拥有连锁店 1488 家。随着连锁网络拓展的有序推进,公司可比店面(指2010年1月1日之前开设的店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4%,二三线市场销售占比稳步提升。

  在完善网络布局的同时,公司深化推进营销变革创新,组织架构方面,增设运营总部,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发展;商品采购方面,加强消费者需求研究,优化供应商合作模式,提高自主采购能力,自主产品占比稳步提升;销售渠道方面,大力推进多渠道拓展,尤其是B2C业务发展逐步走上正轨,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5.69亿元(含税)。

  此外,作为一家注重长期持续发展的企业,随着苏宁电器未来十年发展规划的明确,公司已经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为未来十年长远发展进行的基础平台夯实工作中:

  物流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物流基地选址、建设工作,截至报告期末,物流基地投入运营5家,进入施工阶段12家,签约储备10家,基本落实选址10家;

  信息方面,在加强企业原有的ERP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互联网IT能力,有效配合B2C业务的发展;

  人力资源方面,持续推进自主人才引进培养计划,1200工程、店长储备计划、社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同步推进;薪酬、奖励、激励体系进一步完善;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二三线市场渠道下沉、营销变革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公司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2011年1-6月份,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2.6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2.95%),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基本每股收益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00%、25.35%、25.00%。

机构评论:

    苏宁电器2011年上半年实现22.68%的收入增长(其中同店增长3.14%)和25.35%的利润增长,业绩基本符合预期;二季度公司大陆地区净增103家门店,较一季度的37家门店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香港和日本等海外门店,分别新开5家和1家门店;公司B2C业务发展逐步走上正轨,报告期内实现销售含税收入25.69亿元,其中二季度收入14.6亿元,较一季度11.1亿元的销售额,环比增加。

  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有所提升,2011上半年净利率为5.59%,较2010年同期的5.47%略增加0.12个百分点,25.35%的净利润增速略高于22.68%的收入增速。

  维持对公司的判断。

  苏宁是零售A股中治理良好、经营优异、具有可持续业绩成长和可信赖价值的投资标的之一,之前在企业发展方面高瞻远瞩做的铺垫(人才、物流信息、战略规划、实施细节等)是领跑行业的坚实基础。长期看,在中国内需转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中,我们仍可看到巨大的市场空间,在一个专业、优秀、治理完善的团队的清晰战略定位和有效执行下,渠道延伸、产品拓展和模式升级、以及发展苏宁易购电子商务平台将是公司业绩成长的三个主要驱动力,公司仍有潜力,是长期投资者的价值投资标的。

  暂维持盈利预测。2011-13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76元、0.97元和1.19元,对应于32.48%、27.11%和23.56%的利润增速。按照公司当前12.24元的市场价格,对应PE为16.1倍、12.7倍和10.2倍。公司11年16倍左右的PE估值在整个商业零售板块中仍处于最低水平,具有吸引力,基于优异的业绩表现和持续增长预期,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19元(对应于2011年摊薄后EPS约25倍PE)。

  风险与不确定性。行业和渠道竞争风险;县镇店开拓进展低于预期。

  机构来源:海通证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