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驰,2008年下半年就已买入平安、招行、兴业等金融股,一直抱着金融股这些“美女”睡觉,睡了3年,几乎颗粒无收,还有一只3年的私募基金到期清盘。还要再睡多久,他也不知道,反正现在已经成了反面教材。
林园,2007年几乎家喻户晓。根据壹私募网提供的数据,莱钢股份、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是现在林园私募基金投资的重仓股。关于后市,林园表示:“预计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20%,以25倍左右合理PE测算,对应上证指数应在3800点左右,当前上证2700点位置已被低估,股市的底只有一个,我不能确定现在就是底,但我坚信现在就是底部区域,而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股票已经被严重低估,我认为在未来12个月内会得到纠正,现在就是买入股票的好时候,看好酒业、医药等大消费类公司和低估值的银行、保险等金融股。”
史玉柱,今年以来已经花费近40亿巨资40次增持民生银行,非常看好银行和保险股。现在史玉柱是有劲使不上,不让买,呵呵。“增持民生银行的是上海健特公司,并非是有人推测的巨人网络上市公司。持股量从去年的1.1亿股,增到当前8亿股。依法规,半年报前1个月内我们不能买卖,最后一次购买的6个月内不能卖。我们增持民生,非投机性买卖,属长线战略性投资。三年内的股价涨跌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关心的是三五年后民生的PE和PB。”“近期收到不少国外基金的批评函,起因:在美国上市的巨人网络有很多闲散资金,我们董事会决定用闲散资金在保险金融领域进行些财务性投资,赚取更多现金。尽管安全性很高且回报可观,但基金们认为我们不务正业。在人家地盘上就要遵守人家习惯。我们要屈膝投降,痛改前非。”引自史玉柱今日和昨日微博。
风中散发,今天写到:“按照20%的硬标准,20只自选股里,只有三只算是严重低估:招商、兴业、民生。还有两只算是低估:万科、保利。还有两只算是合理低估:平安、苏宁。剩下,基本都是高估了。
44元的平安、5.3元的民生、12.6元的苏宁,都是好公司,估值都低估,怎么办?
有钱可以买,没钱不买,但是绝不能卖。
又有人开始预测股市崩盘了,不管它,继续搂着自己喜欢的“美女”公司睡觉,虽然审美有些疲劳,但不能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