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银行不同的拨备政策对利润也有很大的影响,喜欢兴业的朋友要注意了,兴业银行的拨备确实偏低,虽然只是数字游戏,但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背后也反映了不同的风险管理文化。如果按照相近的拨备政策,兴业的利润起码要减少30亿。投资难就难在这里,要穿透数据的迷雾,看清楚数字后面的东西:公司体制、企业文化、治理机制、发展战略等等。
民生银行拨备前利润285亿,净利润176亿,市值1493亿。
兴业银行拨备前利润262亿,净利润185亿,市值1720亿。
浦发银行拨备前利润300亿,净利润192亿,市值1954亿。
招商银行拨备前利润388亿,净利润258亿,市值3032亿。
生活中大家都与不同的银行打过交道,工行、建行等店大欺客,就不说了,这两家我都有过办理业务等待2小时以上的经历,那种无奈和愤怒无以言表。现在所有的业务办理基本都在招行,招行零售业务确实国内领先。
做过企业的都知道,国有大行的信贷文化令人担忧是很正常的,所以银行的低估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6年前这些大行给我们批量制造的数以万亿计的不良曾经令国人胆寒,最终是全体纳税人买单。归根到底,民营银行是试验田,也是突破口,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和商贷通,台州银行、包商银行的民营小企业贷款(100万以下),才是中国银行业的希望所在。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太贫乏了,服务质量也刚刚开始有一点起色,这都需要时间去一步步改善。
中国银行业真的每年能创造9000亿利润吗?投资人必须擦亮自己的眼睛,还是那句话,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人才。平安、民生、万科为什么工资高高在上,居于上市公司前列?那是阳光下的收入,好业绩就应该高收入。看看某些号称世界500强的大公司高管披露的几十万的收入,大家都笑了。
公司的治理机制什么是最好的,没有定论,但看了汇丰银行的历史,令人唏嘘不已。平安、民生、万科的治理机制渐渐和汇丰有异曲同工之妙,没有大股东、管理层是实际控制人,也许是百年企业的长久生存之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