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及作者杨雄

最近读杨雄所著《方言》一书,原以为一部古代词书读读便了,谁知竟然兴趣盎然地读完,并查阅了一些资料。
杨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四川成都人。名士严君平弟子,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词赋家、思想家。杨雄少年好学,早年好词赋。中年转而研究儒学,著《太玄》、《法言》,被后人称为“汉代孔子”。40岁游京城,得到汉成帝重视任给事黄门郎,王莽篡位后校书天禄阁。历经27年,以一人之力调查全国方言词汇,著《方言》一书。找到杨雄画像、雕像、《方言》清乾隆年版书以及现存子云亭、杨雄墓的照片。有趣的是找到张大千写杨雄投阁自尽未遂一事,一并附后。






我们不是古代方言的研究者,无资格评论《方言》一书的学术价值。但读书后有几点感想。
第三,语言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动中,这才是活着的语言。中国话延续5000年,有传承、有更新,赓续不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当时的语言和它的解释,到今天成为了连在一起的词汇。卷十三128:菲,薄也。卷十三138:萃,集也。
第四,《方言》中呈现的方言分布所属区域极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的方言也有所搜集。历史悠久的祖国,幅员也辽阔。
学习祖国传统文化,滋养现代文明,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