鶡冠子是谁

鶡冠子战国时期楚人,因居深山,以鶡(读音:何)鸟之羽饰冠,故号鶡冠子。据说鶡是一种猛禽,似雉而大,性喜斗,其同类被侵辄往赴救。因其勇于斗,兼有同类相死之义,故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尝以鶡冠作为赵军服饰之冠。此人虽隐居深山,却有强烈的经世救民之志,他的论著堪称子部之瑰宝。《鶡冠子》一书在班固《汉书 艺文志》曾著录。此后历代学者均有研究,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
中华书局三全本将《鶡冠子》一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十九章。其学以道家黄老思想为宗,其文博辨宏肆。各篇含有丰富的哲理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尊“道”为宇宙万化的根本。第二,“道”化而生“法”,提出“道生法”的思想。第三,圣王治世,必循“天则”而行。第四,强调了治世当博选众贤,并探讨了选拔贤才的具体方法。第五,提出治世有五种基本政治制度,并以垂拱无为而天下化之“皇道”作为理想的政治模式。第六,推崇人的“内圣”修养之功。第七,提出用兵之道,在于制止那些行为严重悖离正义者。
《鶡冠子》一书文辞非常晦涩难解,幸而有注释译文帮助才勉强读下来。这样一位被誉“诸圣之源,帝王之师”的人竟然没有真名、生卒,实在是憾事。我认真查阅,认为它是战国时期楚人,也说是賨人,派芈性宗裔在今达州市渠县土溪镇。推断他大约生活在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至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左右。他的真实名字无法考证,找到他的雕塑照片,大约是今人凭空造出不可信。
《鹖冠子》的最终撰写年代在公元前二三六年至公元前二八二年之间,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鶡冠子》。此书曾在敦煌遗书中出土。宋版、最早活字印刷版本、三全版书籍照片附后。找到一张鶡冠俑图片,让我们对“鶡冠”有一直观印象。



《鶡冠子》典出《汉书》。“鶡冠子”作咏隐士的典故。用典举例:之一:《耳聋》杜甫
《鶡冠子》第十六章《贤才》里讲述了一个扁鹊三兄弟行医的故事: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针血脉,投毒药,敷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作为医生的我自问,神医扁鹊自称下医,我等则是下下医了。当然这则故事是讲治病与治国的道理,治病用良医,治国用贤才。
中华经典名著中有学习不完的知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