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寺金石博物馆
报载庆云寺辟为北京金石博物馆重张。从来没听说过北京也有叫庆云寺的庙宇,网上查不出名堂,只好前往一探究竟。在景山后街和景山西街交界处果然新张了一座小小博物馆。向工作人员请教,她说他们也没有很多资料,只知道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寺庙,清代是广济寺下院,民国时期为一座家庙。小院为二进院落,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不到400平米,但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与北海、景山仅一街之隔。原占据寺院的单位、居民腾退后修缮,政府引导、企业运营、专家参与,民间收藏家提供展览,成为北京再一处文物活化利用的空间。
一进院正房展览“红色经典金石永固----新中国开篇与北京琉璃厂的红色情缘”。其中最主要的展品是“开国大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当然是仿制品。刻制这枚大印的是琉璃厂同古堂的治印大家张樾丞。张樾丞(1883-1961)河北人,家境贫困,只身来京在琉璃厂刻字铺当学徒。他勤奋读书钻研篆刻技艺,名声鹊起。1912年自立门户,号“同古堂”。他一生治印五十余年,逾数万方,最重要的当属“国印”。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总理将承办治印事宜交齐燕铭具体办理,邀请张樾丞参加设计。他画了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毛主席选定宋体字印样,并指定由他刻制。几天后,一枚长宽各11.6厘米的铜质开国大印刻制完成。事后中央办公厅付给他高额酬金,他坚决不收。这枚开国大印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张樾丞为许多名人制印。前清的“宣统御笔”、“宣统御览之宝”。民国时期的段祺瑞、朱启袊、曹汝霖、冯玉祥、白崇禧等政界人士。文化人也多求张樾丞治印,例如康有为、陈师曾、张大千、沈尹默、罗振玉等等。展览中展示了张樾丞为鲁迅先生制木质印章“会稽周氏藏本”。(原件保存于北京鲁迅博物馆);以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章”。


小院其他房间还有石碑刻拓片演示、友石居、咖啡座等内容。北京金石博物馆将围绕金石工坊、金石茶约、金石趣玩等主题面向游客开展文化互动、非遗体验、游学等活动,我们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