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歌手》S04E02

(2016-01-23 14:16:05)
标签:

杂谈

http://ww1/large/6dd026cbjw1f09eijymxjj20sg0jxafy.jpg 

1、徐佳莹的《修炼爱情》,前半段颇有些轻音乐的味道,编曲层次分明,间奏处的离调以及分两次共 2key 的升调安排得很细腻,但演唱上 lala 似乎没有匹配出相应的张力。低音(G3 A3)质量稍有欠缺,高音(D5)冲击略不足。


2、黄致列《从开始到现在》,采用了非常适合自己的选曲策略:韩剧主题曲(国人熟悉)、有中文官方翻唱(可以赢得演唱者粉丝的好感)、有中韩两版词(既可以用中文演唱讨好观众,还可以在后半段切换回韩文正大光明地少学一段中文词)。起在 #f 小调,比张信哲原版低 4key,主要为了展示他在中音区浑厚且富光泽的音色,而后升 key 到 #g 小调后,也给了足够多的强 #G4,假声到 E5,账面音域很漂亮,相比音色的饱满和冲击力也不错。


3、个人认为关喆的《神奇》是首很好的改编(尤其相对于本季整体相对保守的编曲而言),用了新疆民族音乐元素来重新演绎充满了印度风格的原曲,呈现得还不错。关喆的演唱技法锤炼得很好,问题在于审美——总要炫耀他掌握了嘹亮的主角式高音(再频频用颤音润色),结果把灵动变成了沉重。关喆缺的是虚实之间的收放能力(对于这首歌里尤其重要)。


4、赵传老师原调翻唱了汪峰的《飞得更高》,A 大调原曲里频繁出现的高音 A4 对于赵传毫无压力,反而会对他是种束缚,需要在结尾处上翻一个 #C5 才能透了气似的。不要翻这个高音、整曲提1-2 key、改掉主歌部分频繁出现的略微拖拍,赵老师的整个演唱效果(和成绩)会更好。


5、在现场听过几次我歌现场,以及看过信在前两季我歌决赛上无修音的表现后,知道信这首《人质》在现场上的发挥肯定和我们在电视前面听到的有相当的差距(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差距量)。但单从演绎上来看,信相对单调的语感处理,以及有点显楞的干拔高音,都会导致演唱的生硬。另,这歌不适合他。


6、《当我知道你们相爱》论深度几乎没有(瞅这大白话写的),论技巧路人水准(升 2key 后偶尔碰 #G4,大部分高位仅到 F4),论艺术性……你们不能讨论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所谓「靡靡之音」,说的就是这类歌,常见于黄金年代偶像歌手的专辑凑数位。郭天王用来撩妹的歌,克勤大哥拿来比赛,不知是何用意。


7、HAYA 是一群艺术家无疑,但他们在本季我歌上的表现再次说明了在艺术作品的高雅(内在深度)和通俗(传播广度)之间寻求平衡,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HAYA 的受挫并不是因为观众们有多平庸、有多不待见艺术,而是 HAYA 没有把作品的情绪烈度及信息量削减到大部分观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他们的第一首歌太猛,而第二首歌太大,大到其结构可以充分展开成一部十几分钟的交响诗。浓缩到一首歌里轰给观众,观众在震撼之余会信息过载,get 不到重点。


8、Coco 这首歌毫无疑问本期最佳编曲。用 James Brown 的《It’s a Man’s Man’s World》和滚石的《Satisfaction》,串起了《爱之初体验》。而且这两首歌的串烧并不是出来掰一下画风就切走,而是实实在在地用两首歌的骨架来唱《爱之初体验》的旋律(并为之构建了新的情绪场景)。技术呈现方面,歌曲的风格线索是 Soul & Blues (滚石早期作品形态很接近于 Blues),这本身就非常适合 Coco 展示转音。编曲上织体声部(尤其是铜管组)频繁的呼应显精致,强烈的律动感也很带现场气氛。拿到本场第一合情合理。



除了歌手们的表现,我还想另外再谈谈节目。


相比前三季《我是歌手》,本季让我感受最大的就是:这个节目失去了以前的那种「仪式感」。剪辑完毕的节目里呈现得还不明显,但在现场时这种感受非常强烈。


比如歌手在台上演唱前后开始和观众们互动、介绍乐手。而前三季(除了霸气的韩红老师)的歌手们上台都是紧张凝重一言不发;


比如主持人在台上越来越多的插科打诨(我非常不喜欢那句「金典有机~赖爱」)以及越来越不流畅的表达(个人认为羽泉和张宇的主持在庄重和诙谐间把握得更好);


比如「起立鼓掌」在现场导演有意识的引导下,从观众发自内心的对歌手的赞美,变成了每首歌进入高潮段后的例行公事;


比如录制现场越来越成为了一些人刷存在感的地方。第一期录制在9-10排、30-35号那个位置有个年轻男观众一直在大声地接主持人和歌手的话茬(更要命的是李克勤回应了他一次后他话茬接得更来劲了)。


这些都在破坏节目的「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也是《我是歌手》之所以超越那么多其他音乐综艺节目的关键要素。


但《我歌》毕竟还是个综艺节目,它的最终使命还是让大众消费。再美好的事物都会在全民持续而狂热的消费下逐渐走向平庸,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无可奈何之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