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还在那儿

(2014-10-22 22:07:28)
标签:

杂谈

音乐还在那儿

很多人都认为选秀毁了音乐,比如我很尊敬的乐评界前辈 @王小峰-带三个表 ,前两天《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完结后,在三联上撰写了《音乐去哪儿了?》一文,批判选秀节目对音乐生态的迫害。音乐陷入萎靡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看来,选秀恰恰是一剂强心针,帮助音乐保留了更多的正在被其他娱乐产业飞速蚕食的市场份额,为未来的复苏和繁荣保留更多可能。

探求流行音乐萎靡的原因,也不妨对它不太长的历史略作梳理。二十世纪以前,人们欣赏音乐的成本很高:要么买票去听现场演出,要么买本谱子自己演奏或演唱。188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1888年埃米尔·玻里纳发明了唱片,使得音乐可以直接以声音的形式储存、复制和播放,为音乐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可能。尔后,广播开始大面积普及,为唱片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唱片产业逐步成型。传播渠道的革命也深刻影响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流行音乐逐渐从古典音乐中形成、脱离并快速发展。

唱盘、LP黑胶、卡带、CD……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载体的「唱片」都非常符合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标准化、可低成本复制、易于传播。唱片逐渐主导了流行音乐产业,歌手的唱片销量基本决定了其商业价值,而从上游的词曲创作,发现新人,到下游的巡回演出、 广告代言……一系列业务也以唱片公司为核心,依次展开。唱片产业作为整合资源的关键角色,基本主导了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是又一次传播渠道的革命。作品的复制及传播成本几乎平摊到零,而既有技术几乎又无法防范盗版内容的泛滥,于是,庞大的唱片产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轰然倒塌,传播渠道的革命养成了用户免费收听音乐的习惯,形成了对既有商业模式的倒逼,先破坏,再建立。几乎所有的文艺行业(小说、电影)都被强行推向了变革,音乐只是格外惨烈一些而已。

整个二十世纪,音乐都是最赚钱的行当之一,所以有前仆后继的社会精英投身到音乐产业中,殚精竭虑地创造出各种好听的音乐。互联网来了,唱片销售行情不好了,音乐人挣不到钱了,好作品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音乐萎靡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新的时代一定会有新的玩法,人对音乐的需求摆在那里,唱片萎了,早晚会有新的形式出现。未来音乐产业的发展方向尚不明朗,数字音乐的若干业务模式尚未清晰。但至少过去的十年里,在唱片日渐萎靡而音乐产业还未寻找到新的稳定盈利点时,选秀,为流行音乐保留了相当的公众关注度和市场份额,吸引并选拔出了一定数量的优秀歌手,使他们有能力维持体面生活和事业发展,确保在下一个音乐产业爆发点来临之前,市场潜力和从业人员,不至于消减到出现断层。

选秀当然也有问题,但有些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就拿《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现象级选秀作对比,就可以看出选秀这些年的进步;05年超女的短信投票轮可以决定选手的去留,致使粉丝投票往往演变成选手花钱砸票,饱受诟病。七年后的首季中国好声音,晋级方式已经改成了非常接近唱片公司比稿模式的导师盲听。超女选手平均音乐素养不高,在淘汰赛阶段偶尔也会出现演唱硬伤,但好声音的晋级选手高强度的排练(复赛曲目导师会从排练好的几十首歌里选一首)会保证大多数演唱能达到 Live House 标准。至于批评选秀优胜者频繁参加商演却无建树,总要给他们些时间嘛……李宇春、梁博,还有快男冠军华晨宇,都在努力做自己的音乐,挣到钱了谁不愿意往高层次发展啊。至于那些不思进取埋头赚钱的歌手,不让他走穴他也不会呆在家里安心写歌的。

有些问题是共性问题。社交媒体给了草根阶层更多的话语空间,而他们会更倾向于媚俗,哦不,接地气的内容。选秀如此,当年的《爱大米》、如今的《小苹果》也是如此。但我们也要意识到,选秀解决了一些唱片产业可能没解决的问题,比如把现场乐队伴奏基本提升为专业水准的流行音乐演出的标配、

把编曲者和音响师的价值更直观地呈现给观众、把梁翘柏、刘卓、金少刚等幕后人员越来越多地推向台前——甚至你们有没有发觉,选秀火了以后,在各种场合放伴奏带走穴的歌手,都少了一些呢?

选秀拯救不了音乐,它更像是一碗高参汤,在你快晕过去的时候帮你顶口气,喝完精神以后该治病治病,该吃饭吃饭。在音乐的惨淡年代,选秀让有音乐梦想的少年们能够继续保留梦想,让已经扬名立万的业内人士还能维持些体面,让流行音乐还能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就够了。

报纸已经萎靡,新闻还在那儿。实体书陷入滞胀,文学还在那儿。唱片即将消亡,选秀赶来救场——不管以后生意怎么做,音乐还在那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