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

(2025-01-30 14:24:14)
标签:

历史

旅行

文物古迹

古城

魏晋南北朝

分类: 古城の遗骸

接《谁识漳河回转处 请君只看清都邺(上)

 

04  南城诸门

由仙都苑之地继续向东,我们最先到的便是邺城的上秋门遗址,上秋门的文保碑位置,算是当时邺南城西墙的外侧。

上秋门是邺南城西面最南之门,与东侧的仁寿门相照。再向南不远,便可到邺城的西南角,不过西南角当初并未设立文保碑,所以我们前次寻找也未看到。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邺城上秋门遗址合影 西向东拍摄

张子欣老师告知我们,如今我们可以从各种地图上看到邺城西南角的弧形走势,但当年第一次发现弧形走势的时候,因为是孤例,谁都不敢确定,先后送到过省里、故宫和北大研究,最终结论也因历来无圆角城被否定了。所以考古所最早的文章,是以直角发表的调查报告。这个成果后来被日本学者们关注,一些日本学者来邺城参观时也做了关于圆角的询问。为了再度确认邺城的南城角是否为弧形,不久后,考古队又一次展开了发掘,通过三个探沟,最终确定了其为圆角城。

说到此,我其实联想到了汉魏洛阳城的东北角一带,印象里那个城的东北角也是明显的弧形,不知邺南城在参考汉魏洛阳城时,是否也参考过弧形这一点。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汉魏洛阳城东北角

至于为何设计成圆角。张老师分析,圆角城可能与邺城为龟形城有关。

《邺中记》引《河朔访古记》里有记载:

邺中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高欢以北城窄隘,故令仆射高隆之更筑此城。掘得神龟,大逾方丈,其堵堞之状,咸以龟象焉。唐时星光的分割线

可见在邺南城的建城伊始,是因挖出大龟,所以才将城市设计成了龟形,邺城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龟形城。龟壳的弧形边缘,似乎也与南侧两角均为弧线有所对应。从军事角度考量,这种龟形城的军事防御能力更强。而整个龟的龟头部分,便在我们接下来要前往的朱明门。

另外,近读张海林老师所赠的《解码邺城》,对于城门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因古代城门往往蕴含着四季,五行,八卦的内容。如果把邺城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时钟,顺时针而行,其实也代表了四季的周而复始。如上秋门,因西方属金,为秋,其名正表示秋天刚刚开始。以此类推,西华门则表示了成熟与收获的金秋。

从上秋门离开,我们决定先前往朱明门,若到晚还有时间,再绕回已经去过多次的西华门。一路向东再向南,终于在快到达朱明门的点位时看到了路旁的文保碑。天气暴晒,大家站在树荫里听张老师讲解,我拿出小飞机起飞想看看朱明门的俯视图。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邺城朱明门文保碑 南向北拍摄

朱明门之名,源于朱雀,也暗指着光明四射的正午时分。对于东魏北齐时的邺城,朱明门是最重要的城门,也是整个都城的正门所在之地。按县志里记载,和士开的宅邸,在朱明门内南街之西。南街次西则为元文遥之宅。两位北齐时的权臣在此安家,可想此处地价不菲~

从航拍中可以清晰看到朱明门复原的大道和残存的考古痕迹。张老师说朱明门是1986年时开始发掘的,时间大约从4月到6月,当时由徐光冀先生全面负责。因挖掘前这里是烧砖窑和起土坑,所以高低不平。当时诸多探方一起发掘,雇佣了近百人。后来为了拍照,还借来热气球,在那个年代,因为发展滞后,这些都是新鲜的大场面,所以彼时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围观。朱明门发掘的成果可以看到三个门道,中门宽5.4米,两侧门各为4.8米,门道间隔6米,并且是首次揭露全貌的含双阙的城门实物,在考古史上意义重大。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邺城朱明门遗址及标注图 上北下南

《彰德府志》中言:十一门南面三门,东曰启夏门。中曰朱明门。邺中记云门上起楼,势屈曲,随城上下,东西二十四门,朱柱白壁,碧窗朱户,仰宇飞檐,五色晃耀,独雄于诸门,以为南端之表也。

不过这段文字在今存《邺中记》里并没有记述,从《邺中记》成书的年代来看,东魏北齐的部分也应为后世补注的内容。其描述,或参考了凤阳门、三台等,或补注时仍可得见。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邺城朱明门合影 西南向东北拍摄

唐时星光的分割线

05  彭城王浟

朱明门短暂的停留后,我们继续向南不远,便是传说的曹操拴马树了。拴马之说很难当真,是否能追溯到曹魏,这个也很难证实。我初以为此树位置有些接近当初洛阳城外的永宁寺,没准是佛寺遗址残存。但张老师的故事却给了我新的启发。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曹操拴马树俯视图 上北下南

张老师提及,目前最早的材料《相台志》里对附近的张彭城村和赵彭城村地名来源,有这样的推测。因为此地并无城,彭城村与彭城王彭城太妃或许有关,有可能为北齐彭城王高浟的宅邸所在。

从目前三村整体的范围大小,感觉若此处为彭城王高浟昔日府邸,那真的是颇具规模。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曹操拴马树 东南向西北拍摄

先前和果果讨论邺城地图的时候,确实留意到过邺城从朱明门向南,有三个和彭城有关的村,当时还觉得怎么这么多个彭城,和磁州窑的彭城有没有关系呢?但它们一个紧挨着刚刚的朱明门,一个挨着这棵古树,另一个距离北齐佛寺不远。显然都与磁州窑窑址距离满远的。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曹操拴马树 东向西拍摄

而说起彭城,最先想到的便是徐州。古徐州之地大约在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与山东南部地带。北齐时,有徐州、北徐州、东徐州之分。徐州治所即为彭城,也就是今日的江苏省徐州市地区。其下辖的兰陵郡,正是兰陵王长恭的封地。北徐州治所临沂城,为今日的山东省临沂市。东徐州治所下邳城,在今江苏睢宁。从地理上来看,彭城村显然也与实际的彭城封地相去甚远。

当听到张老师的解释,我这才恍然村名彭城的由来,村名的演变必有历史原因。而在邺城生活过的彭城王,有两位比较知名。一位是迎娶了高欢长女孝武帝皇后的元韶,另一位则是尔朱荣的外孙,高欢的爱子高浟。

元韶是北魏文穆皇帝,彭城武宣王元勰的孙子,无上皇元劭之子,孝庄帝元子攸的侄子。因孝武帝西奔后,高欢将原嫁于孝武帝的长女许配给他,所以魏宫里不少珍玩随着皇后入了彭城王府。元韶又爱林泉,所以对府邸修缮时注重山水清音,华而不侈。有钱又风雅,元韶的宅邸想来占地面积挺大。但因北齐时,元韶被降为彭城县公,天保末年,又因元氏之难被囚饿死。府邸从天保时起应该就会以公主,驸马之类的称谓称呼,而不会冠以彭城之名。唐时星光的分割线

所以真正对邺城影响大的彭城王,似乎只有高浟一人。

高浟是高欢与尔朱荣之女大尔朱氏所生之子,排行第五,算是北齐的一位贤王,为政颇有建树,早在北齐建国前,就曾在沧州定州任上取得不少成绩,更使得定州境内无盗,政化为当时第一。天保初,北齐建国,他依例封王,于四年调回京师任职,据说当时有数百人相率具馔,道:“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

高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不难想象他在当地百姓当中的口碑。他入京后做过侍中,其断案能力也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后来高浟转司州牧,是北齐邺都的一州长官,相当于当时司州的市长,继续做着高家的包青天。在司州任上,“州旧案五百余,浟未期悉断尽。

从高洋时代到高殷,高演,高湛三朝,作为宗室之人,高浟一路升迁,历位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大宗正卿,司空,太尉,大司马,尚书令,太保,太师,录尚书事等。

其墓志里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提到:

宗正膺彤伯之任,司马乃后禝之官。自非行苞九能,器兼五美,俞往之寄,语跡辽然。惟王少以地尊,长兼贤重,仁爲己任,孝以成基,麾旆既栺掩,四狱而高引,羽仪己振轶,千官而驤首。犹能奉上居忠,临下以敬。既屈侧乘之仪,亦降分階之礼。

可想居于要职的他,是个忠以事上,礼以事下,深受皇帝信任,百姓爱戴的宗室之王。而不论是作为皇帝的弟弟、叔叔,还是司州的长官,后来的三公,他在邺城开府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高浟之母大尔朱氏,高欢尤为宠爱,并且因其为尔朱荣之女,又是孝庄帝的皇后,高欢一直以下官自称,昔日还曾想要废掉长子高澄和嫡妃娄氏,而改立大尔朱氏及其子高浟,只是最终未果。这一方面反映了娄氏对鲜卑勋贵的影响力难以撼动,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大尔朱妃可能仍受到其父代北集团的拥戴,因而受到其他势力忌惮。

史书里提到大尔朱氏死因,为“及文宣狂酒,将无礼于太妃,太妃不从,遂遇祸。”

事件的时间点可推断为天保末年,此时高洋虽然常常借酒行凶,但是杀人行为却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性,所以很难说高洋做这件事时,头脑是不是真的糊涂,或许他是考虑到大尔朱氏昔日对他们母子的威胁,才在临死前,为太子铺路吧。

相关阅读:《北齐彭城太妃尔朱氏·帝王的女人

如果彭城之名因高浟府邸而来的这个思路正确,那么此地也是高浟遇害之所。

高浟身为宗室懿亲之臣,每逢帝王巡行,常留守邺城。河清三年三月时,因高湛不在国都,有盗贼欲劫持高浟奉其为主,诈称为天子之使,来到了高浟府邸,至内室,称是天子之敕牵高浟上马,临以白刃,欲引其向南殿。高浟大呼不从,至此遇害,时年仅三十二岁。墓志里也记述了他死于邺城邸舍。这个略显戏剧性的故事,很难让人相信其真实性,也与当初文襄帝遇害时非常类似。与此同时,高浟的墓志,并未如邺城常见墓志那般写清他的葬地,更让人对他的死亡产生了怀疑…

可诸多的疑团,似乎都隐藏在了历史的深处,再难寻觅。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曹操拴马树东侧局部

另外,县志里提到:

魏大丞相波海王高欢宅。《邺都故事》云欢为魏丞相,所居在北城文昌殿之东南,后文襄及彭城王并遇害于此,周师平邺,尉迟迥自杀于此宅楼上。

此说法疑有不妥之处。高澄死于北城东柏堂,尉迟迥死于北城楼上,彭城王则死于其府邸,若彭城王府邸在城南,则三者均非一地。

在树下闲聊纳凉了些时候,张老师又和我们提及了1989年时大雪压弯古树,报来文管所出资修缮等事情,当时树木的断枝,还有些有趣的民间传说。唐时星光的分割线

 

06   邺下大寺

纳凉多时,我们再次启程前往下一站大庄严寺遗址。途中,上次前来看过的假曹奂墓匆匆掠过视野。

关于这处昔日被认为是曹奂葬地的遗址,在考古发掘后曾确认为一处塔基遗址,被改称为赵彭城佛寺。张老师也表示此处是方形的遗址,属于佛寺遗存,不过具体是哪座佛寺,尚无定论。

从赵彭城佛寺的定名,难免联想此寺是否与彭城王或彭城太妃有关。东魏时期,大尔朱氏出家为尼,高欢为起佛寺,如果为了应付柔然使臣,是否应该远离晋阳霸府之地,在邺城建设?以至后续此地才有了彭城王府?

之前我和果果看到过一篇文章提到这里可能是大总持寺遗址。其实结合彭城王被杀之事,个人以为却有可能。

首先关于双堂,在县志中提及:双堂。《北史》堂在城东,高澄遇贼之时,文宣改在此堂,然史又言,清河(河清)三年诏以城南双堂之苑造大总持寺,则城东城南,皆有双堂及苑矣。

东魏北齐时东南似乎均有双堂,一为高洋昔日待过的,在城东,另一个便是改成了大总持寺的城南双堂。双堂为哪双堂?考古学者认为是明堂和仰观堂。

仰观堂之名我没有查到,但却见过县志里仰观台的称呼:仰观台在城内当殿阙之东南,兴和元年与城同筑,周回二十八步,高二丈六尺。

明堂一般在城南,根据习文乡核桃园村出土的隋代赵觊与妻樊氏合葬墓,可知明堂苑的大概位置,确实也在赵彭城一带。

双堂由此看均在邺城的东南方向,大总持寺的位置若在双堂,与目前这座佛寺遗址有所吻合。

其次,《北齐书》里提到河清二年时,“诏以城南双堂闰位之苑,乃造大总持寺。

闰位之苑,说明大总持寺这地方应该是有非正统的帝王之气存在的。彭城王高浟若居于此,符合这闰位之苑的描述。

高湛之得位,虽是受传,却并非名正言顺。而为了使得自己帝位稳固,他也做了诸多操作,如修改高洋的谥号,杀害诸多宗室,提早禅位儿子以确定父死子继。

河清三年,高浟以离奇的方式死亡,这是否是在修造大总持寺过程中想以高浟应谶?同年,高欢的四子平阳王高淹死在了晋阳,史书也怀疑其可能被鸩杀。而恰好,在平阳王与彭城王死后,高湛尚在世的最后两位兄长均已身死,文襄长子河南王孝瑜与孝昭帝太子乐陵王百年也在河清年间相继遇害。高湛的建寺之举,除了祈福超度,也可能有厌胜之用。而地名因受到贤王之府的影响,被后世延续。

其三,此佛寺位置位于邺南城外御道之东,应该是很重要的皇家佛寺。类似于洛阳城南的永宁和景乐,建造者也应与皇家密不可分。

北齐由皇家主持的重大佛寺,很多被记入了正史,在城南者有总持和庄严两寺。庄严寺遗址已经确定,那么比庄严寺还要靠近南侧正门的皇家佛寺,似乎总持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只可惜,没有一部如《洛阳伽蓝记》一般的书,将昔日邺下大寺的方位完全记录下来。使得很多故事仅仅存于高僧传记与史册行间,无法一一在实地对应。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赵彭城佛寺 西北向东南拍摄

听张老师说,1985到1986年前后,赵彭城佛寺向南300米左右,已至安阳境内的地方,还发现过大石佛,当初村里报来后他们也曾去看过,是个窑厂,里头有很多东魏北齐时的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虽寺院名字也不能确定,却可以想见当时邺下寺院的稠密程度。因当地属于安阳辛店乡,当时文管的经费不足,没有成功收购回临漳县的文管所。听到此,我想起我们2021年时确实在赵彭城佛寺南侧村里寻找某一佛寺遗址,然而村舍林立,最终也因大雨未寻到任何痕迹。那未果的遗址,似乎正是张老师提到的这座不知名佛寺。

有点遗憾千年后邺下之地事名难以俱全,也因出生得晚些,无法见证更多过往之事。不过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记录下今时今日这一时点中所知的故事,贻鉴后者。今日张老师以几十年前的故事讲于我们这些后辈,亦是如此。

车子行驶飞快,不多时,我们已经停在了大庄严寺遗址附近。大家见正午阳光正好,便将水拿出来晒晒端午的纯阳。我率先放起飞机,先往西侧记录起赵彭城佛寺的遗存,再飞回记录大庄严寺。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大庄严寺 东北向西南拍摄

大庄严寺的遗址,在目前所发现的赵彭城佛寺东北方向,其确认便是源自习文乡核桃园村赵觊与妻樊氏合葬墓中出土的隋代墓志,张老师也是当时发现的亲历之人。此墓志中写有“葬于明堂园东庄严寺之所”。

这基本划定了赵觊夫妇墓,明堂园与庄严寺的位置关系。

大庄严寺的前身,应该是清河王高岳在城南所起的大宅,此宅听事后开巷,有僭越之嫌。所以自幼受到高岳苛待的平秦王归彦恶意向高洋举报,说清河王所造宅邸僭越,虽然无阙,但做了永巷,从而导致了高洋对高岳的厌恶与忌惮,间接导致了清河王高岳被杀。天保九年十二月时,高洋又以其城南宅起庄严寺。唐时星光的分割线

如今的大庄严寺已是一片考古工地,从出土的诸多砖瓦数量,可以想象当初的建筑规模之大。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大庄严寺2号建筑 东南向西北拍摄

5号建筑遗址与2号之间的地方,恰好是现代之路,不免让人联想昔日的仿永巷设计。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大庄严寺5号基址西侧 东北向西南拍摄

从空中所见,1号遗址是一处很明显的四门佛塔塔基,可惜残存几无高度,不然也是一处能与洛阳永宁寺比拼的大型皇家寺院遗址。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大庄严寺1号塔基俯视图 上南下北

假期关系,没有见到文保人员,最终也就没有进2号基址。

启程出发,赶往仁寿。

张老师提到当时没有在仁寿门立文保碑,所以目前确实只能认为仁寿村即为仁寿门所在之地。

因无法寻到具体的仁寿门,我们选在了仁寿村附近用午餐,谁知寻到的餐馆只有固定套餐,不能单点,而套餐内容过于丰富,我们五个人最后只好打包了一堆菜,继续赶往下一站——宫城。

邺城:谁识漳河回转处请君只看清都邺(中)图 仁寿村标识

一下超了10000字~先发个中,请继续期待下篇~

参考文献:张子欣《邺墟事探考》,张海林《解码邺城》,《北齐书》,《北史》,《嘉靖彰德府志》,《资治通鉴》,《晋书》,《十六国春秋》,《历代帝王宅京记》,《水经注》,《邺中记》,《河朔访古记》特别鸣谢:张子欣老师,苗耕川老师,张海林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