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硅溶胶型壳脱壳性能差, 直接影响复杂结构精铸件的生产效率和铸件表面品质。
型壳过渡层采用“ 混合涂料” 的 方法可改善型壳脱壳性, 显著提高脱壳效率。 利用“混合涂料”
中的熔融石英高温“析晶” , 低温“ 相变”
的特点使型壳在高温 时的强度不受明显影响,
而在冷却后由于熔融石英由α方石英转变成β
方石英时的体积收缩,
使型壳残留强度大大降低,
提高了脱壳性能。
由于硅溶胶型壳脱壳性能差 。在精铸件生产中 ,相当一部分的结构复杂、有深孔、盲孔、弯孔或窄槽等复杂
内腔的零件, 其后处理相当困难
。
一般情况下, 硅溶胶型壳的常温强度与水玻璃型壳 相近,而高温强度及残留强度则是后者的 6 .7
倍及 2 .8
倍[ 1] 。型壳高温强度过高时 , 其残留强度相应偏高, 不 仅使脱壳性变差, 还会因型壳退让性差而导致铸件产生 裂纹[ 2] 。脱壳性差不仅降低了铸件后处理的生产效率, 提高了工时成本, 往往会因滚抛(丸)、浸酸时间过长损 伤铸件表面, 降低铸件品质 。改善型壳的脱壳性能是亟 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
在吸收国外精铸同行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近一年的 反复试验和批量生产验证 ,在改善硅溶胶型壳脱壳性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铸件脱壳效率显著提高 ,缓解 了我厂长期以来铸件后处理工序长 、成本高 、质量差的 状况。
1 脱壳性能的定义及测定
精铸型壳的脱壳性能是指:型壳在浇注金属液、冷
却至室温时 ,经除壳工序处理后脱离铸件表面的能力。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效率最高 、最经济的首道除 壳工序是使用“震动脱壳机”震动去壳,
又常以浸酸、抛 丸 、喷砂 、碱爆(煮)等辅助后处理工序彻底清除铸件表 面(主要是内腔)的残壳 、余砂。
铸件的脱壳性能, 不仅取决于型壳本身脱壳性能好 坏 ,还与铸件自身结构复杂程度和后处理除壳工序的设 备效率有关(如震壳机冲击能量
、抛丸机效率等)。
至今,国际精铸业尚无统一的评价铸件或型壳脱壳 性能的标准方法。其中型壳脱壳性常以试样经高温保 温后,冷却至室温的残留抗弯强度(σ残)来反映。σ残 值
越低则型壳脱壳性越好 ,反之亦然。
以我厂常年产品中脱壳最困难的两种铸件为例(见 图 1 和图 2), 在生产条件基本相同前提下来对比不同
制壳工艺时对脱壳型能的影响。
http://s2/mw690/0020Ajqvgy6UvaiGgOlc1&690
通过多批次生产验证, 基本上能真实反映型壳的脱 壳性能 。必须指出 ,不少结构复杂的铸件仅靠“震动去 壳”并不能完全除净残壳、余砂。故在对比脱壳性时不 应只看“震壳”效率 ,还要包括其他辅助除壳方法(抛丸、 喷砂等)的总工效来合理评价型壳的脱壳性 。
2 影响型壳脱壳性能的主要因素
硅溶胶型壳由粘结剂和耐火材料组成。硅溶胶中 SiO2 含量及型壳耐火材料的特性及组合决定了型壳高温 强度和残留强度,它们是影响型壳脱壳性的主要因素。
2 .1 硅溶胶中 SiO2 含量的影响
精铸生产中常用
SiO2 含量在 24 %~ 31
%之间(H B5346 -1986), 应用最广泛的是 w(SiO2 )=(30 ± 1)%的普通硅溶胶。SiO2 含量越高 , 型壳的 σ高
越高, σ残 也越高 , 故脱壳性越差。反之 ,降低 SiO2 含量可以 使 σ残 下降 ,脱壳性能将会提高 。
2
.2 耐火材料(砂、粉)的影响
2
.2.1 型壳工艺组合
目前,硅溶胶型壳典型的组合是 :表面层(第一层) 采用锆英石(ZrO2 ·SiO2);过渡层(第二层)及背层(第 三层后各层)均使用高岭石硬质粘土熟料 。这种壳组合
具有型壳高温强度高 、抗蠕变能力强、涂料工艺性能优 良 、铸件(型壳)表面质量好、性价比高的优点 。但其不
足之处是,优质锆英石矿源稀缺
, 价格高
。高岭石虽矿 源多, 成本低 ,综合性能好, 但由于其杂质含量高(见表 1),因而大多数只限于在型壳过渡层 、背层中应用。又 因高温时有多种低熔点氧化物产生 ,在型壳高温焙烧及
浇注后有液相及固相烧结和二次莫来石化等原因, 导致 σ残 高,脱壳性变差 。虽然因其 Al2 O3 含量较低 ,又含有一定量(10
%~ 30 %)方石英,
尽管其 σ残 比高 Al2 O3 含 量的刚玉质的铝矾要低得多(见表 2),
但对于有复杂内 腔的精铸件而言 ,脱壳性能仍较差。
目前,国内大多数精铸厂不论生产结构简单或复杂 铸件、质量在 2 ~ 100 g 的特小件或 50 ~ 150
kg 的特大件 ,几乎都采用同一种制壳工艺(只是在型壳层数上不 同而已),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往往结构复杂的中小件 由于型壳高温强度过高,σ残 相应提高 ,致使脱壳性能变 差 。片面追求高强度 、安全系数过大、制壳工艺“一刀 切”的现象是导致硅溶胶型壳(铸件)脱壳性不良的主要 原因。
http://s14/mw690/0020Ajqvgy6UvayINGt4d&690
http://s9/mw690/0020Ajqvgy6UvaBjt6U58&690
2 .2.2 高岭石耐火料种类的影响
生产实践表明 ,即使化学成分、杂质含量、主晶相数量相近的高岭石熟料,
因矿物组成和含量不同, 其制成的型壳高温强度及脱壳性差异也很大。高岭石类硬质粘土可分为煤系和非煤系两大类。煤系高岭石主要是与烟煤、无烟煤伴生的耐火粘土层,即“煤矸石” 。其生料可分为“致密状粘土”(高岭石含量)≥95 %,系纯高岭石土 ,色白)和“炭质粘土、砂质粘土"等炭质粘土是典型的煤矸石, 含有残煤 , 粉料呈黑灰色,配制涂料时有黑色煤(炭)质漂浮
, 砂料中也常有
“黑色”煤质存在。上述两种煤系高岭石熟料,高温强度 比非煤质高岭石略低, 但残留强度更低, 仅为后者的1/2 。非煤系高岭土制壳后型壳强度高, 脱壳性差, 这可 能与其高岭石含量低
、水铝石(α-Al2
O3
及
γ-A l2
O3
)含量高有关。其矿物组成接近于三级铝矾土(高岭石含量
为 65 %~
88 %,水铝石为
8 %~
31 %)。
综上分析 ,采用“煤系”高岭石熟料作型壳过渡层或 背层耐火料, 具有较高的脱壳性和适当的 σ高 、σ残 。曾批
量生产过 30 ~
160
kg 的大件(8
~ 13 层), 型壳强度正 常 ,脱壳性良好。
2
.2.3 高岭石砂 、粉料煅烧的影响。
高岭石须经 1 250 ~ 1 400 ℃高温充分煅烧, 才能 保证型壳在高温焙烧和浇注时有足够的高温强度、抗蠕
变能力和良好的脱壳性能。较低温度锻烧的砂粉,在高 温浇注(1 600 ~ 1 700 ℃)时型壳产生液相 ,冷却后烧结 残留强度剧增 ,脱壳性恶化 。因而在型壳耐火料验收时 必须要测试其在 1 300
℃灼减(烧失)值 ,若 >0 .5%则
说明未经充分锻烧 。
2 .2.4
砂粉料中的游离铁含量 。 高岭石料除其化学成分、杂质含量应符合要求外,
在砂粉加工过程中混入的 FeO 含量对型壳有重要影 响 ,它与各种杂质及 SiO2
、Al2 O3
等在高温时会生成低 熔点液相 ,恶化脱壳性能。验收时应严格控制 w(FeO) ≤0
.3%。
2 .2.5
熔融石英对脱壳性的影响。
绝大多数制壳耐火料其 σ高 与 σ残 呈正比关系 , 但只有熔融石英是例外 。精铸生产中应用的是石英砂熔 融后速冷制得的“不透明”熔融石英, 有别于水晶石制成 的“透明”熔融石英(石英玻璃)。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高温“析晶”, 低温“相变” 。即在 1 100 ℃以上会由非晶 型熔融石英转变为晶型的 α方石英(析晶),1 525 ℃达
最高值 。在浇注温度(钢液 1 500 ~ 1 700 ℃)时型壳约 有 70 %熔融石英产生“析晶”[ 3] 。当型壳冷至 180 ~ 270 ℃时, α方石英又相变成稳定的 β 方石英 , 体积收缩率 为3 .7%,型壳会骤然开裂
、松散, 使脱壳性改善。试验
证实,用熔融石英代替高岭石砂粉制壳 , 其型壳高温强 度平均会降低 20 %,
但 σ残 仅为高岭石型壳的 20 %~ 30 %,透气性则提高 100 %以上[ 3] 。目前 , 充分利用熔 融石英这一特点来改善型壳脱壳性是国外精铸界的主要动向。
2 .3 其他因素的影响
2 .3.1 型壳各层对脱壳性的影响。 表面层型壳只要采用优质的锆英石, 极少会与金属液产生化学或机械粘砂
,也不会导致面层型壳脱壳性恶化。故正常情况下,表面层型壳对型壳脱壳性影响不大 。
过渡层及背层是影响型壳
σ高 、σ残 的主要因素。其中过渡层(第 2
层)仅为 1 ~ 2 层对型壳整体强度影响不 大 ,但对脱壳性有重要影响 。美国不少精铸厂不论型壳 其他层数采用何种耐火料 ,但过渡层均采用“熔融石英” 砂 、粉来改善脱壳性 。背层层数多 ,对型壳强度影响 大于对脱壳性的影响 。
2 .3.2
型壳中砂和粉料的影响 。 粉料比表面积比砂料大得多, 与硅胶接触面也大。
型壳强度是粘结剂中
SiO2 含量和耐火粉料粒子的表面 积的函数**。由此可知 ,粉料对型壳强度及脱壳性的影 响比撒砂料要大, 生产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 。必须指 出 ,撒砂料,
尤其是第 1 ~ 3 层对铸件表面质量及强度、
型壳脱壳性等也存在一定影响 。
国外试验表明, 在涂料及撒砂中均采用熔融石英, 则其脱壳性能比只在涂料中使用,撒砂仍用高岭石砂要 高出 100 %以上(σ残 低 60 %) 。
3 改善型壳脱壳性能的途径
(1)采用较低 SiO2 含量的硅溶胶配制涂料 对于铸钢(铁 、铜)小件(≤0
.1 kg), 用 w(SiO2 )=25
%的硅溶胶配制表面层涂料 。熔点低、密度小的铝合 金铸件更可采用 w(SiO2 )=25
%和 w(SiO2 )=20
%的硅溶胶配制表面层及背层涂料。以达到不影响型
壳强度前提下改善脱壳性的目的。
(2)在表面层锆英粉涂料中加入占锆粉质量 5 %~ 10 %的熔融石英粉,或应用“混合石英砂”代替锆英砂作 中小件面层撒砂料 , 以提高型壳的脱壳性和透气性。
(3)在型壳各层, 特别是过渡层和背层中采用熔融 石英砂粉全面代替高岭石砂粉以改善脱壳性、透气性, 提高铸件尺寸精度。也有不少国外精铸厂为降低成本, 只在型壳过渡层或背层中应用熔融石英粉涂料 ,砂仍用 高岭石 。(4)在面层涂料中加入高聚物(聚乙烯醇)或采用 “快干硅溶胶”配制涂料来提高型壳的脱壳性 。
通过试验及生产验证 ,针对上述几种改善型壳脱壳 性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
(1)降低涂料中硅溶胶 SiO2
含量将造成型壳 σ残 下 降
,会直接影响到型壳常温和高温强度。其生产适用范
围小, 仅限于小件或特小件, 此工艺通用性不强。表层 SiO2 含量低常会引起型壳裂纹, 造成铸件产生“
飞翅”或“流纹”缺陷 ,尤其是平面较大、结构复杂、有深孔、盲
孔 、深槽等不易干透的铸件更易因常温强度低在脱蜡或
浇注时引起局部“穿钢” 。故这一方法只适合某些小于 100 g 的特小件(如缝纫机零件)或熔点较低的铝合金 铸件。背层中降低 SiO2 含量风险更大, 除铝铸件外一 般很少采用。
(2)面层中加入
5
%~ 10
%熔融石英粉 ,
其对涂料 工艺性影响较大, 而对脱壳性改善并不显著 ,对铸件表 面质量则有一定影响。熔融石英与锆英石比较 ,膨胀系 数 α值相差近 10 倍(见表 1), 常会引起面层型壳裂 纹。表面层撒砂用“混合石英砂” 虽能对脱壳性稍有 改善,但其适用范围受限制 。目前也只在一些内腔不太 复杂的中小件上应用, 其工艺性、质量稳定性仍比不上 锆英砂 ,但在过渡层中使用风险要小很多 。
(3)在型壳过渡层
、背层全部采用熔融石英砂、粉则 成本过高,对于附加值不高的精铸件难以推广。实践表
明 ,熔融石英粉涂料其涂料性、覆盖性 、流平性及均匀性 均不及锆英粉及高岭石 。全熔融石英型壳整体强度比 典型型壳组合要低约 20
%[ 3] , 因而在脱蜡、焙烧或浇注
时壳损 、漏钢较多 ,还因膨胀系数差别大,易产生型壳裂 纹 。虽然脱壳性很好但质量风险大 ,性价比低, 较难推 广应用 。
(4)采用“快干硅溶胶”虽有许多优点 ,但目前成本 偏高仍是其广泛推广的最大障碍 。应指出 ,采用快干硅 溶胶再结合耐火材料的正确选用是今后改善型壳脱壳 性的必然趋势
,也是最佳型壳组合。国外已在不断推广 应用。
目前使用普通硅溶胶生产精铸件要提高型壳的脱 壳性能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过渡层型壳中采用“混合涂 料” 。其最大特点是,不会过多降低型壳整体强度,改善 脱壳性效果好 ,成本增加少 ,铸件通用性强 ,对铸件表面 质量影响小, 性价比高。如过渡层再撒“ 混合石英砂” ,脱壳性则更好。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 (1)可改善型壳脱壳性而不影响其整体强度(σ常 ,σ高),过渡层(第 2 或第 3 层)不会过分影响型壳强度。
但因熔融石英的作用会使型壳
σ残
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型壳总脱壳效率可提高
100 %左右。型壳层数也不必
增加。
(2)成本增加不多
。计算表明, 使用 1 ~ 2 层混合涂 料或混合石英砂料与原工艺相比, 其成本仅增加 0 .1~ 0 .2元/kg(铸件)。
(3)型壳各层间膨胀系数相匹配, 不致使型壳产生 开裂而影响铸件质量 。
(4)过渡层中高岭石含量降为
20 %, 杂质含量(尤 其是 Fe2 O3 )大幅降低 , 铸件表面质量提高
,可减少“墨 点”“黑斑”等缺陷 。
(5)生产适用性强。可根据铸件结构复杂程度、材质
质量、大小,选用 1~ 4 层过渡层涂料及不同撒砂方案。
4 工艺试验及生产验证
(1)对不同配比的 8 种涂料进行工艺性能测定及型 壳脱壳性比较(见表 3)。结果显示 , 第 2 和第 3 方案, 涂料工艺性不良 ,涂挂性、流平性差 , 覆盖性偏小 ,脱壳 性良好 。为改善涂挂性,在熔融石英及精铸石英粉涂料 中补加了高岭石粉,结果证明, 加入 50 %高岭石后脱壳 性不良 ,10 %时则涂挂性差, 以 20 %最适中, 兼顾了涂 挂性及脱壳性 。熔融石英粉选用 300 目及 140/200 目 各 50 %[3] ,以期提高涂料粉液比及涂挂性能, 但生产中 140/200 目粉太粗 ,导致沉降严重, 反而降低了涂料粉液 比,甚至使 L 型搅拌机因叶片被沉淀的粗粉阻挡而停转 , 故改用了 300 目粉料。方案 6 为最佳配方, 即混合涂料 (过渡层)配方为:熔融石英粉(300 目)50 %+精制石英粉(300 目)30 %+高岭石粉(煤系)(200 目)20 %。
http://s2/mw690/0020Ajqvgy6UvbGgMaBd1&690
(2)“混合涂料”中各种涂料的作用:熔融石英(粉)是改善脱壳性的主要成分(利用其“析晶”
、“相变” 特点)。精制石英(粉)是为克服高岭石及锆英石 α值不匹配的缺点。
高岭石粉的加入是为改善涂料的工艺性能 ,提高覆盖性(δ值),
并可作为矿化剂,
有利于提高熔融石英粉的“析晶率”,
这点与硅质陶瓷芯中加入铝硅系粉料改善析晶率原理相同。采用 300 目的精制石英粉与熔融石英粉目的是改善涂挂性能及涂料悬浮性 ,同时也能提高熔融石英粉的“析晶率”(粉料越细,
析晶率越高)。
生产实践证明了以下两点
:
(1)应用“混合涂料”作过渡层时 ,若撒砂使用“混合石英砂”
,型壳脱壳性比撒用高岭石砂要好 。对于改善小孔、深孔、窄槽部位的脱壳性有利(表 4 中的方案 3
和方案 4)。
http://s6/mw690/0020Ajqvgy6Uvc0wI9725&690
(2)生产中可根据各类铸件, 对脱壳性的要求按表 4 中的 4
种制壳方案合理选择 。
在生产现场, 对过渡层型壳备有两只 L 型涂料搅 拌桶,一只按原工艺配制高岭石涂料(表 4 中方案 1), 另一只为“混合涂料”, 同时配有两台流态化撒砂机(30/ 60
目高岭石砂)及(40/70 目混合石英砂),分别用作过 渡层撒砂料。这样兼顾了难、易脱壳的两种铸件, 不会 过多增加成本 ,又适合于要求不同型壳强度的中大件制 壳工艺 ,方案不应“一刀切” ,也不宜过多。
在制壳生产中两种新旧工艺方案并存 ,使我厂过去 许多难以脱壳的铸件提高后处理效率约 100
%。主管
三通的震动去壳时间缩短了 50 %, 由原每组 3 min 减 少到 1 .5 min
,老工艺
18 m
m 孔震动去壳率为
20 %~
40
%,现已可震去 80
%~ 90
%。第二道喷丸工序也由 原来 1 .5 h
减少到 40 min
。原铸件喷丸后弯孔内残砂 还须人工用振动凿(弯形钢钎)手工去除,现只需滚动抛 丸除砂 。制壳工艺 ,此件采用表 4 中方案 3 。过渡层(1 层)涂料为“混合涂料” ,撒 2 层 30/60 目高岭石砂,背层 涂料及撒砂均为高岭石(16/30 目砂), 共制壳 5 层半。 其中第 2 和第 3 层均用硅溶胶预浸模组,混合涂料粘度η6=18
~ 20 s ,背层高岭石涂料 η6=9
~ 11 s 。
“喷头”零件(见图 2), 制壳工艺采用表 4 中方案 3 , 原内孔 18 mm 残壳无法震除 ,须滚动抛丸2 h ,再经人工 钻孔除砂。现震壳也只能去除开口端部分型壳, 但内孔 型壳较松散,只需滚抛 1h 可除尽残壳 ,不必经咬酸或钻孔工序。
投产后证实 ,数十种较难脱壳的复杂内腔件脱壳或 整体除壳效率提高近 1
倍 。有些原必须使用高压喷砂 的盲孔等复杂件 ,现只须滚抛或吊抛(丸)即可除净余砂 和残壳 。
5 工艺要点
(1)采用“混合涂料”代替全高岭石的过渡层涂料, 可改善型壳的脱壳性而不致过多降低型壳整体强度。 若在过渡层再撒“混合石英砂”更有利于脱壳性的提高 , 可根据各零件大小、质量、结构特点选用适宜的制壳方案 (表 4),要兼顾脱壳性和强度。背层砂粉料要选用杂质 少、含游离铁 FeO 少,经充分煅烧的煤系高岭土耐火料。
(2)铸件脱壳性不仅取决于“型壳”本身的脱壳性 能 ,还与铸件结构 、震动、抛丸、喷砂等设备效率有关 。
采用高效率的 7655 型等凿岩机 、破碎机, 比目前广 泛使用的由 G10 风镐改装的震壳机工效要高得多(表 5)(国内 20 世纪 70 到 90 年代普遍使用该机)。
http://s5/mw690/0020Ajqvgy6UvchXrJad4&690
改进震壳方式
,有效传递冲击能量 , 不宜采用橡胶 垫等缓冲、减震方法或刚性过高的钢墩座安放铸件组
(见图 3)。采用铸铝墩既可防滑 , 又不至于缓冲减震, 降低震动冲击能量和生产效率。
http://s4/mw690/0020Ajqvgy6UvcrtsDp03&690
震壳机应安装调压阀
。根据铸件材质 、大小、震壳 或震件(震下零件)要求,
调整进气压力 , 防止壳未震除
铸件却已震落(铸铁件
、高碳钢件等),应调整震动频率, 使其与型壳或铸件固有频率相同(近),产生“共振”提高去壳(去件)效率
。
铸件内腔被型壳堵满无空隙时 ,震壳效果比通孔内 腔差得多, 因而要求操作工在震壳时要用专用凿壳工 具 ,边震壳边凿孔 ,可加速残壳震出 ,提高生产效率 。要充分保证进气压缩空气压力最大可达到 0 .63
M Pa
,高气压才有高效率。压力越高冲击能量及频率也
越高, 生产效率相应提高(表 6)。
http://s2/mw690/0020Ajqvgy6UvcwDnnH21&690
(3)应按表 7 要求合理选择混合涂料及撒砂耐火 料 。
熔融石英砂粉也可选用 2 ~ 3 级粉 、砂料 。杂质稍
多 ,成本可降低(用于过渡层)且“析晶”率反而高 ,脱壳 性好。精制石英粉应选用 300 目以上的 1 级硅微粉(通 过 300 目筛应大于 85 %), 高岭石应用煤系高岭土熟 料 ,各项要求详见表 7 。
http://s9/mw690/0020Ajqvgy6UvcFgW1Oa8&690
6 结语
(1)型壳“过渡层”采用以“熔融石英”
为主的“混合 涂料” , 可以改善硅溶胶型壳脱壳性, 成倍提高复杂内腔 精铸件的后处理工效。
(2)铸件(组)脱壳效率取决于型壳的脱壳性好坏及震 动冲击能量大小和震动力的合理传递等因素。选用高效
震壳机可提高震壳效率,应保证≥0 .63 MPa
的高气压。
(3)应根据铸件特点及对脱壳性要求 ,合理选用制 壳工艺方案, 做到“高强度、高脱壳性”兼顾 。
@by 籍君豪
-----------------------------------------------------------------------------------------------------------
http://s10/mw690/0020Ajqvgy6UvdcPqC5e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