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西风东渐》二十四从武林到儒林
(2018-06-20 19:08:25)
标签:
崇祯清朝十变颜元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毕竟家境不太好,比起其他学者来说,读书不算太早,大约八岁才开蒙。
不过颜元的启蒙老师有点特别,他既不是那种学费很低,让穷人家孩子也有学可上的乡村秀才,也不是那种主要教有缘人的名宿大儒,这么跟你说吧,颜元的启蒙老师是一个武林高手。
说是武林高手,并不意味着这位老师已经象小说时空里写的那样出神入化,内力高深,武功神鬼莫测,而是说,按照真实时空的标准,算是个不错的武术家,至少,出去打架啦,砸场子啦,是足够了。这么跟你说吧,这位老师刀剑枪戟样样精通,骑马射箭十发九中,再加上擅长兵法攻防,就连医术和术数也是非常了得,可以知脉象,起沉疴,辩阴阳,识吉凶,端得厉害。对了,这位老师姓吴名洞云,洞里云天啊,倒真象个世外高人的样子。
所以颜元还算是比较幸运的,生父过继后逃难,生母改嫁,养祖父也不过是个小地主小商人,居然给小颜元找了这么一个武林高手当老师。这样颜元就不是从什么三字经百家姓,或者什么四书开始启蒙,而是从武术、兵法、骑射、术数、中医开始启蒙。
不过吴洞云虽然名字很象个世外高人,懂的也非常多,志向也很高远,娶的媳妇却实在不怎么样,也无怪乎后世侪侪无名了。这位媳妇叫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只知道他对小颜元非常不满,也不知是不满小颜元给的束修太少,还是在自己家吃的太多了,总之,颜元在吴洞山那里只学了四年,就被吴妻赶走啦。
颜元和吴洞云此后就没有多少交集了,吴洞云虽然曾经感慨国事,写过军事著作,但后来如何就没有人知道了,这可能也要拜他那个小心眼的媳妇赐吧。要知道,对于武林中人来说,找一个好师傅固然不易,找一个好徒弟其实更难,因为前者也许跟着大家走就行了,而后者却要看潜力。用马后炮的眼光来看,颜元的悟性资质应该是上上之选,不能师从吴洞云,从短期看,也许是小颜元的不幸,但从长期看,也许是吴洞云的不幸。
虽然从世外高人身边被赶走了,小颜元并没有丢下一颗成为世外高人的心,这么跟你说吧,他对吴妻大声地喊了几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妻少年穷”,然后离开吴家之后,就开始修仙之旅啦。
到了十四岁的时候,经过两年求索,他开始师从北天师道的天师寇谦之,啊不对,寇谦之已经飞升一千年啦,他师从寇谦之的丹法,开始练气。当然,为了保证修仙的效果,他不近女色,连家人给娶的媳妇都不圆房。
再过得几年,可能是因为一直停留在练气初期,难得寸进,觉得自己实在是缺少灵根,也有可能是因为后世灵气稀薄,吸收的还没有散的多,颜元就放弃了修仙,开始与小媳妇过起了神仙眷属的好日子。这还不够,自从放弃修仙之后,颜元开始迷恋尘世繁华,交了很多品行轻薄的坏朋友。
就在这个时候,他拜了贾端惠作老师。这位老师与吴洞云正好相反,就是个搞八股文的老学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象什么开派对,逛夜店,喝花酒,嗨歌蹦迪,什么迎来送往,私相馈赠,都是他反对的,在他看来,学生就要学生的样子,就要把心思都放到学习上。在这位老师的严格要求之下,颜元痛改前非,并且在十九岁考上了秀才。
眼看着颜元就要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步步高升的时候,颜元二十岁的时候,家道中落啦。他不得不放弃学习,担负家养家糊口的重任,他什么活都干,他把心思都放在种田上面啦。当然,他也知道,光靠种田是挣不了多少钱的,所以他一边种田一边学医。除了种田和行医外,他还开了个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一边种田,一边教书,一边读书。
二十一岁的时候,他读了《资治通鉴》,惊为奇书,开始以天下治乱为已任。二十三岁时,读七家兵法,废寝忘食,不停地研究军事攻防,并且继续练习武术,终于成为武林高手,后来曾经三招打败精通各家拳法的高手李木天。在这时候,他又接触到了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学,也是非常佩服,认为圣人之道就在这里。
到了二十五岁时,他又读了《性理大全》,这是有关宋学的非常完整的书,这让他惊奇不已,不论是周敦颐、张载、邵雍,还是程颢、程颐、朱熹,都让他叹为观止,他又开始学着象宋儒那样打坐——本来也曾经象道士那样打坐过嘛。当然,这也让他显得很另类,因为在地里耕种了一段时间后,别的农民到田头休息时都是说说话,谈谈家常,只要他总是在打坐。不过他不在乎。
不过有一天,他听某个农民说,在隔壁县还有一个比你还怪的人,人称“狂癫”。他赶紧打听清楚姓名地点,姓名叫王法乾,地点在蠡县北泗村,然后跑过去结识。那个王法乾果然是狂到没边,他反理学,反心学,反佛教,反道教,反四书,反八股文,只认五经,然后以周礼来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颜元和他一见如故,两个怪人从此没事就聚在一起讨论。
不过颜元对于宋学的态度这时还没有根本变化,他三十三岁时,养祖母去世时,还是严格按照朱子家礼的。因为遵守朱子家礼,他弄得又病又饿,几乎被折磨死,他虽然认为不近人情,但也不也太怀疑。直到几年之后,他校订古书,这才发现朱子家礼相比古礼来说,有很多地方都改了,而且改得还不好。从此,他开始怀疑宋学。再后来,他在朱家被排挤,回到颜氏本家,又出关寻父,备尝艰辛,对宋学的怀疑越来越厉害,终于走上了与宋学完全相反的道路。那条道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