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九卷《西风东渐》二十三批判者的诞生

(2018-06-16 19:22:57)
标签:

颜元

清朝

崇祯

十变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颜元是一个天生的批判者,他比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走得更远,走得更彻底。这么跟你说吧,他所反对的,不仅是陆王学派,不仅是程朱学派,甚至不仅是古文经学,也不仅是今文经学,他反对的是自汉儒以降那一整套读书、著书、静坐、修身的方法。

 

这也许是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自己身边,历经坎坷,见惯了世态炎凉,所以对于书本上的那些东西,多少有些怀疑吧。很多年后有个叫读书人说过一句话“好思想都写在书本上,一点儿也未曾实现过,坏事情在人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如果颜元能听到这句话的话,或者会引为知已吧。

 

那他的经历都有些什么呢?

 

颜元本名朱邦良。听到这个本名,你大概就能猜到,这又是一个因为过继或改嫁而变了姓的苦命儿。但真实情况远比这个复杂,这么跟你说吧,他父亲是过继的,而他母亲则在他少年时代改嫁,并且走的时候没有带上他。

 

还是从他父亲开始说吧。

 

他父亲颜昶是个真正的穷苦人,出生在直隶省保定府博望县的北杨村。颜昶的亲生父母叫什么已经没人知道了,一个真正的穷人,不会有人记得的。更何况,他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蠡县刘村朱九祚作养子,颜昶就变成了朱昶。然后等到他长大,娶妻生子,生的儿子自然也姓朱,名叫朱邦良。

 

朱邦良是崇祯八年出生的。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那年月京畿一带不太平,崇祯二年皇太极就曾经攻入到京畿一带,最后造成了崇祯三年袁崇焕惨死。而皇太极的另一个对手蒙古林丹汗崇祯元年西迁,崇祯五年败于皇太极,崇祯七年死,其子于崇祯八年降于皇太极,蒙古帝国宣告灭亡。所以可以说朱邦良出生之后,关外的皇太极简直是不可一世,要不是山海关和关宁防线还管点用,至少还能守得住,恐怕都得攻到紫禁城了。所以皇太极没事就到内地打草谷,抢钱抢人口。

 

这不,朱邦良四岁那年,皇太极又入关啦,抢了很多人口跑啦,其中就有朱邦良的父亲,颜昶,或者叫朱昶。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颜昶在朱家饱受岐视和虐待,实在受不了啦,这才趁乱跑到关外。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朱九祚家里条件比较好,而颜昶原来的家很穷,被其他人瞧不起也是正常的。更何况,朱九祚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叫朱晃——也许是侧室生的,毕竟颜昶的养母刘氏不能生育,朱晃长大后自然不希望家产被一个外姓过继者继承,矛盾是难免的,甚至也是难以调和的。

 

如果颜昶真的是自己要走,而不是被抓走的,那么还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颜昶文化程度可能并不是太高,否则即使想跑也不一定要去关外啊,毕竟在那年月,没有多少读书人愿意剃个头剪个辫子——读书人多少还是有点基本审美的。第二,颜昶估计真的过得很不好,不好到了宁愿去关外苦寒之地也不想留在京畿。

 

当然,这个已经不太说得清啦。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复杂的环境下,朱邦良可以说从小就饱尝世间冷暖。四岁失去父亲是一个劫数,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个劫数是清兵入关,不过朱九祚也许是因为清兵之前就经常入关,习惯了,并没有打算搞什么反清复明,反而是反清的义军起事时,他还拉了一帮人结寨自保,跟义军对着干。所以这段变化对他们家影响倒不是太大。

 

接下来是第三个劫数,朱邦良十二岁的时候,母亲王氏改嫁,而且更要命的是,他母亲改嫁的时候没有要他。这下他彻底成了无父无母的苦命儿了啦,所幸爷爷奶奶——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养子——对他还不错,让他读书,并且还有机会去拜师。

 

接下来是第四个劫数,朱邦良二十岁时,家里遇到事被人控告,又是逃难又是对簿公堂又是花钱的,一场官司打完,家道就此败落,家产被变卖,在城里住不下去,只好搬到乡下,靠着乡下几亩薄田过日子,而朱邦良自然也是家里种田的主力,起早贪黑的。

 

再接下来是第五个劫数,朱邦良三十三岁时,他的养祖母刘氏去世。这对于朱邦良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甚至不亚于父母离开。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啊,小朱邦良的父亲在他四岁就离开了家,没有带他走,母亲在他十二岁也离开了家,也没有带他走,算起来,反倒是养祖母刘氏跟他更亲,他倒算是被养祖母刘氏一手带大的。所以朱邦良哭得很伤心,从早上哭到晚上,又从晚上哭到早上,连血都哭出来啦。然后同乡其他人看不下去,对他说,其实你奶奶并不是你的亲奶奶,你本姓是姓颜。朱邦良还不太信,自己老豆找不到,就找到了那已经改嫁的母亲,这才得知真相。

 

这个劫数还不止于此,刘氏死了之后,朱老爹的亲儿子朱晃就唆使朱老爹把养孙朱邦良赶走,朱邦良只好搬走。等到他三十九岁时,朱老爹也死啦,朱晃自然更容不得这个假侄子,朱邦良就找到老豆出生的地方,改回颜姓,从此变成了颜元。再等到五十岁,颜元终于去关外,四处问人,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同父异母的两个妹妹。原来他老豆在关外得到一个千总照顾,借了点本钱开了家糖店,勉强能生活的样子,后来也打算入关寻亲的,可兵荒马乱的,最终没有成行就死了。兄妹相见,自然也是痛哭一场,子欲养而亲不在,只好祭奠了老豆,把灵牌捧了回来。

 

生活经历够离奇吧,不过比起他的求学经历来说,只能算一般啦,他的求学经历让你觉得这人就是两个字——折腾。如果说王守仁有个“五溺与三变”,颜元则几乎是“十变”。那都些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