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西风东渐》二十 新的宋学
(2018-06-06 15:22:10)
标签:
才子经学王夫之清代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后人谈起宋学,首先想到的基本都是朱熹。
接下来呢,在十个王守仁的粉丝里,也许有那么一两个知道王守仁的心学其实算是宋学的一部分,源于陆九渊,人称陆王学派,而陆九渊与朱熹曾经有过一场鹅湖之会。
然后呢?估计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比如与朱陆二学同样源于二程的洛学,曾经与朱学新学鼎足而三的湖湘学派,比如在湖湘学派之后曾经非常牛气的,与什么新学、洛学、朱学、陆学都完成不同的浙东事功学派——这一派在明清之际还有不错的发展,比如与洛学同时代,但比洛学影响要大得多,成为官学近百年的荆公新学,以及荆公新学的另外两个对头温公学派、苏蜀学派。
除了这些之外呢?把时间再往前移一下,移到甚至荆公新学都还没有诞生的时候?邵雍的数学?或者张载的气学?虽然门人数量不如朱陆二派,争议和热度不如荆公新学,但如果仅从哲学意义上来看,这两派其实是足以与另几家比肩的。
邵雍的数学先且不去提它,这个难度太高。这个数学当然不是你们平常学的那个数学——那个古代叫算学,只是一种术,一种工具,而邵雍的数学其实应该叫象数学,是一种结合周易和五行学说,试图通过模型和演算的方式理解世间万物的哲学流派。现代社会尚且无法用数学模型演算世间万物,况乎古代。
张载的气学要好一点,历代还是有几个人传承的。而在这些人里,能真正把气学发扬光大的,就是王夫之。
是的,王夫之如果说对宋学有所继承的话,他既不继承朱熹,也不继承王阳明,甚至也不继承二程,更不继承王安石,他继承的是张载,并且在张载的基础上,把气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甚至可以说,他创建的是一种新的宋学流派。
先看看他到底继承了张载的什么。
首先是本体论。
在这方面,王夫之既不同意朱熹的理气二元论,也不同意王阳明的理气一元论,他赞同的是张载的气一元论。也就是说,在王夫之看来,世间万物,都是由气凝聚而成的,而世间万物也终将消散成为气。气是什么? “虚实皆气”,气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比如黄金啦木头啦,也可以是无形的存在,比如说风啦光啦,还有什么电磁场电磁波啦,甚至什么超弦啦,只要它是客观存在的,它都是气。
那么问题来啦,这世间万物,还有什么不是客观存在的吗?难道真有什么东西,你心里想着它,它就存在,你不想着它它就不存在吗?所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完美否定陆王学派的“心外无物”论,连“心”本身都是因气而生,何况是万物呢。
至于程朱学派的理气二元论,更是扯淡。你们说的什么理,那不说是客观规律么?而客观规律也是依赖于客观存在的啊。难道连物质都还没有就有客观规律吗?就连宇宙常数也是有宇宙了才有的好吧?如果是另一个宇宙,说不定宇宙常数都不一样,光速不一样,普朗克常数不一样,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好吧。甚至就连时间和空间,也是有了宇宙之后才有的,在大爆炸之前根本无所谓时间和空间好吧。所以嘛,先理后气也是错的,理本来就是气的规律的总结。
再是方法论。跟张载一样,王夫之也很重视通过《周易》来认识世界。如果说,对朱熹而言《周易》不过是一本古代的算命书,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帮人算命,对邵雍而言,《周易》是揭示一切宇宙规律的数学模型,是包罗万有的存在,那么对王夫之而言,《周易》更象是一本哲学书,它没有那么大,但也没有那么小,只是讲一些道理,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道理。这么跟你说吧,《周易》讲的是哲学规律,是万物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永恒发展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你能对万物发展有一些基本认识,同时,你还能通过这些规律知道为什么要做君子不能做小人,因为很简单啊,你通过演绎卦象就能知道,做君子,阴阳平衡,卦象会越来越好,而做小人,阴阳错位,卦象会越来越坏啊。为了这个,他还写了《周易内传》、《周易稗疏》、《周易大象解》、《周易外传》等一系列的著作。
本体论和方法论基本上传承自张载而有所发挥,不过接下来,他就比张载走得更远啦。
比如认识论,显然,王夫之是个经验主义者。他不相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事情,他认为要想认识宇宙的真相,是不能通过冥想之类的手段的,要充分观察、分析、提炼。那要怎么观察比较好呢?要注意概念与本质的统一和区别,既不能象道家或佛教那样否定概念,搞什么破除名相,什么“坐忘”、“无名”、“无念”,不能把概念看成刹那存在的不靠谱的东西,但也不能过于拘泥于概念,不能太教条,而要灵活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概念与本质的关系。在王夫之看来,什么形而上或形而下,根本没有那么大区别,它们是一体的,形而上根本就是形而下的总结,没有器就没有道,道是依赖于器的。
比如伦理观,显然,王夫之也是比较开明的。他反对禁欲主义,作为一个气一元论者,他不相信有什么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天理,所以他也同样认为,天理不过人欲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人欲而存在。既然天理存在于人欲之中,那么人又该如何取舍呢?很简单,人是自由的,人性是变化的,并不是生来什么样子以后也什么样子,所以你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是由你的一言一行决定的,你真的希望成为你曾经鄙视的那个人吗?
那么,还有其他的吗?当然还有,那就是历史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