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西风东渐》十六心学的传承
(2018-05-21 13:33:42)
标签:
黄宗羲历法算学哲学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思想里最为超前的部分,但这绝不是全部。事实上,他的著作很广,可以说天文、历法、地理、算学、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无所不包。
先看天文。天文方面,黄宗羲学贯中西,他参考西方天文学中托勒密的本均轮理论考察了中国“日高于月”的说法。他还非常擅长推算日食,作《春秋日食历》,并且用推算日食的方法证明古文《尚书》是伪作的,因为里面的日食记载错啦。
历法也差不多,他写的书有《授时历注》、《大统历推法》、《故授时历假如》、《西历假如》、《回回历假如》、《历代甲子考》,可以看出,东西方的历法他都懂。而且啊,他还重新推算了孔子的确切生辰日期,论证了周正建子和周历改月。
再看地理。他详细校对了《水经注》,批驳了当时流行的“分野说”
再看算学。看看《勾股图说》、《开方命算》、《割圜八线解》、《测圜要义》这些书名,你大概也知道他都在写些什么。他还纠正了朱熹《壶说书》中的错误,分析了当时流行的算盘和《数术记遗》中记载的计算器的区别,又对乡射侯制进行了详细数学分析。甚至他还对西方数学有所了解,不过有可能是当时翻译的西方数学著作实在太少,连微积分都还没有——这玩意直到黄宗羲死前十年才被创立,所以他认为西方算学不过对中国古代算术的窃取和修改。
文学方面,他比较主张文学要反映现实,不喜欢明朝一帮读书人一味模仿、摘抄的毛病,他有诗文数卷,也大都为现实反映。
艺术方面,他详细注解了蔡元定的乐律学,还指出了朱熹注释《孟子》时的乐律错误。
再看哲学。他是心学出身,所以不太认同理学一门“理先气后”的说法,在他看来,气是组成世间万物的实在,而理是气的运行规律,这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怎么可能分离开呢。但与其他心学流派不同的是,他师出刘宗周,所以更注重功夫,也就是说,他注重力行,他把“致良知”的这个“致”,理解成“行”。
不过他在哲学方面最大的贡献还是哲学史的编写,这么跟你说吧,他用了一种“学案体”,记载了明代十几个流派两百多个学者,把各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都说得很清楚,而且加了论断。
最后看历史。黄宗羲是浙东史学的开创者,著述极丰,撰有《弘光实录钞》四卷、《行朝录》三卷,更有搜集史料编出来的卷帙浩繁的《明史案》二百四十二卷、《明文案》二百十七卷、《明文海》四百八十卷。
写历史是极难的,这加起来近千卷的史学著作,自然也花了他无数的心血。首先,黄宗羲的史料概念极广,正史、野史、方志、笔记、诗文、亭台碑刻中涉及到人物、事件、典章、法令、建置、山川,无所不用。接下来,他还要对这些史料广证博考、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并且做出中肯的评价。
黄宗羲一生真的是精彩,少年与阉党斗争,壮年参加义军反清复明,中年之后开始著书讲学,包罗万有,著作等身。如果他还有什么遗憾的话,第一也许就是他的理想国一直在纸上,终其一生也未看到实现的希望,第二也许就是一身学问,并没有完整的流传下去吧。
是的,黄宗羲最大的学问,是《明夷待访录》,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有传人啦。
这一点,看看黄宗羲的同道兼好友兼战友,一起抗过清的吕留良就知道啦。吕留良的思想跟黄宗羲有点象,比如“井田”、“封建”什么的,当然啦,也有严“夷夏之防”之类。他的思想也的确流传了,也有人看了,结果呢?不仅自己死了还被戳尸,不仅儿子被杀,不仅著作被毁,而且吕家后人几十口,全部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其次,心学呢?似乎都有点生不逢时。
晚明心学最大的本有三派,左派的大本营在泰州,与禅宗差不多了,右派的大本营在江西,相对保守一些。而浙江则情况复杂,内部还有分岐。到清初依然如此,一个小小的姚江,居然两大心学阵地,一块是沈国模创立的姚江书院,一块是黄宗羲提倡的证人学会。当时倒是挺热闹,不过好景不长,心学在当时本就在走下坡路,加上大清朝又很不喜欢的,所以很容易就被一帮理学家所诋毁。
浙东的两派在邵曾可手里统一时,已经应对不暇啦。邵曾可之后,只有一个全祖望比较厉害些,不过他注重的,应该主要是哲学史而不是哲学,他把黄宗羲没有完成的《宋元学案》给写完啦,涉及宋元两代数十个流派,两千多个学者,有八十七个学案,两个学略,两个党案。
江西派也好不到哪里去,黄宗羲之后,只有一个李绂稍强一些,但与明朝时期也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其有生性伉直,容易得罪权贵,最后也过得很不好。到李绂之后,就再也没有象样的心学人物啦。
说起来,很多年以后,阳明心学再次成为显学,一帮可能连《传习录》都没有看,也不明白“功夫”与“”的区别,却声称自己很懂阳明心学的人,大概不会想到,心学最后一个大师黄宗羲还有过怎样的思想吧。大概他们更没有想到,黄宗羲的时代,心学有过怎样的处境,怎样地一天天式微。
其他的还有吗?比如经学和史学?这方面,黄宗羲的传承要更好一些,至少万斯大也算是经学大家,而万斯同还以布衣的身份参与了《明史稿》的编著。只是他编的这个明史,后来到张廷玉再编时,删改了哪些内容就不知道啦。不过可以欣慰的是,黄宗羲也算是留下个浙东学派,成了清初经学和史学的重要标杆。
那么,这个浙东学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