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九卷《西风东渐》十四黄宗羲的顶层设计

(2018-05-13 19:34:58)
标签:

黄宗羲

宋学

卢梭

民约论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黄宗羲也是一个制度决定论者。

 

别人都喜欢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治人无治法”,而黄宗羲却认为“有治法无治人”。在他看来,人终归是难以依赖的,而好的制度却能保证国家良好运转。

 

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呢?

 

首先看官制。

 

官制首先就是恢复宰相。下面的奏章来了,先给六科给事中,给事中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汇报给宰相,宰相再拿来跟皇帝商量。有些小事皇帝忙不过来的,宰相就直接处理了。宰相在政事堂办公,有若干副宰相,参知政事什么的,还有吏、枢机、户、兵、刑礼五房,分曹主事。这样才对嘛,象大明朝,内阁拟票,司礼监批红,大权都在残疾人手里,成何体统?

 

中层官员,这个要从选举上用功夫。现在中层官吏最大的问题是严进宽出,进来的时候很难,只有科举一途,千万个人里才出一个,而用的时候呢,又很宽,根本木有人管,干成什么样子,只有不做死,都能继续做官。所以中层官吏应该反过来,宽进严出,做官呢有很多途径,不光是科举,而做了官之后,又要有种种考核,种种公议,种种监督,贪赃枉法不行,懒政也不行。

 

至于底层小吏,也好办。小吏分两种,一种是主簿之类,涉及各种文书的,就用读书人嘛,反正没有考上进士的读书人多,另一种是衙役啦捕快啦,那就恢复差役,就是让老百姓轮流当差嘛。恢复差役有三好啊,一来大家都是邻里乡亲,不会随便欺负百姓,二来轮流当差,做得太过份了,回头就是现世报来得快,三来不至于让一些人长期把持衙门,造成权力寻租。

 

不过这中间还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就少不得要削减啦。那就是宫里的残疾人。这些人和大臣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是皇帝的家奴,他们事事听皇帝的,不会和皇帝顶嘴,什么事都顺着皇帝来。所以在皇帝看来,这些家奴才是最忠心的,同样的事让他们做,他们屁颠屁颠地就做了,而让大臣做,大臣还未必愿意去做。这才是最要命的啊,因为他们讨好的,是皇帝的私欲。所以在黄宗羲看来,皇帝尤其要控制私欲,也不要在宫里弄那么多女人啦,没得耽误人家青春,有个三宫就可以啦,平头百姓,也未有多少人妻妾成群嘛。如果这样的话,残疾人也会非常非常少,算上各种日常事务,几十个绝对够用啦。皇帝老儿,我这个安排不错吧。

 

接下来是取士。

 

官制是用人,取士则是选人。选人不能光是科举啊,还可以荐举、太学、任子、郡邑佐、辟召、绝学、上书。

 

这后面的一堆是什么东东呢?

 

太学当然是通过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啦,在学校学习毕业后考试,优秀的可以做官,良好的可以送去科举,不合格的发归乡里。

 

任子呢,就是六品以上的官员,孩子可以入州学,三品以上的官员,孩子可以入太学,其实就是大官的孩子可以保送上大学啦,至于在大学里学得好不好,能不能做官,还得看成绩。

 

郡邑佐呢,之前不是说胥吏里那些级别高的,要招读书人么。这些读书人在各郡县做小吏时间久了,熟悉各种政务,那些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的,也可以保送上大学,在大学里成绩优秀也可以到六部任职,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辟召么,就是这个人在当里非常有名望,当地的封疆大吏就可以征辟他们到自己手下做官,相当于汉朝的察举征辟制啦。

 

绝学呢,就是有人在某方面有专长,是领域内的专家,如熟悉历法,擅长水利,精通音律,善于测量,可观星象,能造火器,这都是人才啊,当然可以做专门负责相关事情的官员啦。

 

上书呢,就是有的读书人虽然是一介布衣,但关心天下,又有见识,更加之胆量惊人,敢于上书言事,而且言之成理,这样的人才当然也不能浪费啦。

 

看了这些,你大概就知道在黄宗羲的理想国里,读书人做官的路是多么宽啦。甚至就是科举,黄宗羲也是八股文的反对者,当然这也不代表他就认可唐朝的诗赋或宋朝的策论。在他看来,考试要考的,还得是圣贤经典,但不能是死记硬背,也不能是标准答案,而应该就某一问题让考生把各家各说都陈述一番,然后再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读书人要想考好,就得博闻强记,要多读书,要熟悉各家学说,然后还得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甚至这些还不够,什么六经,什么四书,这是远远不够的。科举不是好几场么,场场都是别开生面。

 

第一场考十三经外加四书,分成几科,《易》、《诗》、《书》为一科,子午年考,《三礼》和《大戴礼》为一科,卯年考,《春秋》的三传为一枓,酉年考。反正就是你没有自己见解不合格,只有自己的见解但没有各家学说的也不合格。

 

第二场考其他思想家、军事家的学说,也是分为几科。周敦颐、程颢、程頣、张载、朱嘉、陆九渊这宋学里的各家各派大佬,作为一科,孙子、吴起的兵法为一科,荀子、董仲舒、扬雄、文中子为一科,管仲、韩非子、老子、庄子为一科,也是分各年来考。

 

第三场考历史,同样也是分几乎。《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为一科,《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为一科,《新唐书》、《旧唐书》、《五代史》为一科,《宋史》、《明实录》为一科,同样分年来考。对于历史,必须要把事实分析清楚,而且能明辨是非。

 

第四场则是时政题,要就三个问题写三篇时政的文章。

 

看到这个科举内容,你大概知道在黄宗羲的理想国里,一个读书人要想通过科举做官有多么的不易了吧。

 

那么如果不通过科举呢。太学要在学校学习,任子要在学校学习,郡邑佐也要在学校学习。黄宗羲有什么办法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且能选出优秀的学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