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九卷《西风东渐》五克性谓之道

(2018-04-11 11:53:03)
标签:

西班牙

七宗罪

佛教

基督教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庞迪我是西班牙人,比利玛窦小十九岁。他二十五岁那年启程到东方传教,本来是想去日本的,到澳门后,却被当时的范礼安神父派往南京。在那里,他成为了利玛窦的助手,与利玛窦一同去北京,为朝廷绘制了四大洲的地图,与熊三拔神父一起修订了历法。而他最最著名的,还是编写的一本有关基督教道德实践的书,也是他流传最广,在当时影响最大的著作。那本书叫做《七克》。

 

为什么要叫《七克》呢?“七克”其实就是“克七”,就是克制七宗罪的意思。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本书是指导人如何克制七宗罪的。

 

什么叫宗罪?宗罪其实应该叫罪宗,就是罪恶渊薮,是万恶的祖宗的意思。人的一切罪恶,都是因“宗罪”或“罪宗”而起。

 

那什么叫做七宗罪呢?傲慢嫉妒、贪婪、暴怒、暴食、色欲、懒惰。各种说法顺序可能不同,但内容都差不多。一个人但凡沾染了这七宗罪的任何一宗而不知悔改的话,迟早要再沾染上别的罪恶,而让自己不可救药。比如说,人一旦骄傲,就看不见别人的长处,就会歧视,就会欺负或侮辱别人,就会产生偏见,就会自负,就只拣好听的话听,就会与人比较,就会时时希望胜过别人,就会虚伪,就会掩饰自己,就会夸夸其谈,就会好大喜功。比如说,人一旦贪婪,就会一味索取,就会吝啬,就会只知其利不见其害,就会损人利已,就会猪油蒙了心,就会渐渐泯灭良知。

 

而如何才能克制这七宗罪呢?当然是提倡美德啦,“以谦伏傲,以仁平妒,以施解贪,以忍息忿,以淡塞饕,以贞防淫,以勤策怠”。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分析七宗罪的本质,以及针对这本质进行有效的道德实践。在庞迪我看来,之所以大家都是劝善戒恶,最后还是坏事做尽,无非是“一曰不念本原,二曰不清志向,三曰不循节次”。

 

七宗罪的本原是什么,在庞迪我,那全都是信仰缺失,认知出现了问题。比如人为什么会骄傲呢?因为他觉得长得漂亮,聪明,那全都是自己应该的,有才能,有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劳,能修德行,能克制欲望,那也是自己的本领。可他们却不知道,他所有的一切,那都是上帝给的。人一辈子能平安,能幸福,那全是上帝给他的福报。人在陷入困境,将要做出罪恶的时候,忽然一念之间,神志清醒,悬崖勒马,那也都是上帝在提醒他。可他却浑然不知,长此以往,必将再次进入迷途。

 

既然本质是信仰缺失,那么解决的办法,自然就是坚定信仰,让上帝时时警醒自己,让自己迁善改过。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精神上坚定的信念,善行即使能保持一时,也难以永存。

 

有了信仰之后该怎么去积善改过呢?“克性谓之道”。


 这显然和《大学》里的“率性谓之道”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克制本性,认为人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下是难以道德自主的,一个是发挥本性,认为人自身是能让道德完备的,所谓“人人皆可为尧舜”。为什么会这样?多半是因为宋学——至少尊孟的宋学——主张性善,而基督教主张性恶吧。在基督教看来,如果没有上帝的指引,人是难以摆脱恶习的。不过庞迪我显然不想直接跟儒家的主要流派打擂台,大谈什么原罪,所以他只是从实践的角度说“夫人心如地,久不耕耘,必生荆棘”。这个看起来还是比较顺眼的,至少与程朱一派的“主敬”,与古代儒学的“克已复礼”,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既然“人心如地”,不耕耘就会长满荆棘,那么反过来也许可以说“久加耕耘,定长美枝”。

不管怎么说,根源有了,解决方法有了,那怎么具体操作?循序渐进。在庞迪我看来,改过就象拆房子,不能一下子就把支柱拆了,更不能动不动搞爆破,会伤人的,你得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上帝的指引,一点点地改进。

 

平心而论,庞迪我的《七克》对于当时的世道人心还是有点作用的,信仰缺失也的确算是商品经济繁荣的晚明的重要问题,而把坏的行为一条条列出来,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也算是颇具实操价值的方法。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日也不仅是基督教在这么做。佛教有《功过格》,列出各种行为对应多少分值的功,或者多少分值的过,佛教讲因果,会有什么报应你可以自己算算。道教有《太上感应篇》,具体行为更多,只是没有对应分值,但也有因果,也可以自己算算。但无论是《功过格》还是《太上感应篇》,都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哪两个问题?一是各种行为比较多而乱,没有追究恶行的根原,二是解决的方法无非是因果报应,而因果报应的约束力比较有限。

 

相较而言,可能只有比庞迪我更晚推出的,刘宗周的《人谱》,能够真正与《七克》相抗了。刘宗周是王门修正派,在王学“致良知”的基础上,推行“慎独”功夫,有理论有实践,与基督教伦理相较,还真能不落下风。《人谱》同样把人的过错分成几个级别,每个级别各有若干行为,而且针对性地分析根源,提出了解决方法。这本书与《七克》最大的区别,除了基于阳明心学立场外,就是更注重家国天下。也就是说,《七克》的恶行,基本上都是个人的罪恶,而《人谱》的恶行,则是涉及家事国事天下事,这一点,考虑到刘宗周的东林党背景,以及他一贯的坚持,最后在明亡JUESHI而死,也就并不为怪了。

 

但不管怎么说,传教士们从西洋科学入手,次之以西洋道德观,最后终于系统性地推出了基督教,有经院派,有实践派,总有一款适合你。那么,对于这些基督教的教义,中国的读书人又该作何反应呢?而躺着也中枪,莫名其妙就被西来宗教排斥的佛教,又该如何回应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