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帝国黄昏》三十四 要变天了
(2017-09-01 15:15:59)
标签:
奕&amp18211咸丰道光公使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奕䜣本来跟奕詝关系不应该算太差的。
因为奕詝的生母死得早,都是奕䜣的生母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一起抚养大的,两个孩子也是自小亲近了。虽然长大后因为争储,的确闹得不太愉快,猜忌肯定是有的,但感情基础还在,还是有改善的余地的。
问题还是出在博尔济吉特氏那里。
本来当初道光皇帝立皇储时,也问过她的意见,她可能是觉得要牵萝卜须须一下,就替自己亲儿子推让了一番。嘴上在推让,心里却在暗喜,毕竟他儿子文武双全,再怎么牵萝卜须须,也不应该输给老四啊。可是没想到啊,竟然没给她儿子,心里自然就颇后悔,觉得也许是推让得太狠了。可现在木已成舟,如果再提这茬,那就是大逆不道了,现在得赶紧把这事忘了。可她忘不了啊。
忘不了就要出事。后来果然有一次生病,她发烧烧得迷迷糊糊的,看见自己儿子来了,就拉着手,把这事说出来了,说要不是自己当初牵萝卜须须,你就是皇帝了。结果这次来的,却是老四,现在的咸丰皇帝。毕竟是养母,咸丰看望她也很正常,而她毕竟是亲手把老四带大的,认错了也很正常。
可这两个正常的事情放到一起,就不正常了,咸丰从此对老六奕䜣这下是猜忌得不要不要的。
可以这么说吧,在他看来,自己死了之后,最有可能夺自己儿子权力的,大概就是奕䜣。虽然他和他的亲信们都不希望同洋人打交道,而洋人又打进来了,必须得用奕䜣。可他显然打算把奕䜣用完拉倒,正如他打算把奕䜣的岳父桂良用完拉倒一样。什么顾命大臣,什么重要的位置,一个都不会给奕䜣。
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能事情也不是太难办。反正就是让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精诚合作,把大局定下来,把奕䜣排挤出去。可是有三个问题他显然忽略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奕䜣和洋人已经谈好条件,洋人甚至愿意帮大清朝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咸丰还不愿意回京。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想见洋人,他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他甚至觉得让他的弟弟跟洋人混在一起,都很羞耻,他再三在书信里表达了这一点。所以在谈和时,他甚至告诉钦差大臣,只要公使不驻京,海关关税我可以全免。所幸被钦差大臣还有外省督抚们劝回来了。
他不想见洋人,而洋人非要见他。洋人说啦,你们不是说我们两个国家是好盆友吗,哪有到好盆友家作客,主人躲着不见呢,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啊。所以他只能继续称病,赖在热河。结果就称病啊称病的,真的病死了。
他一直赖在热河,结果就让朝廷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北京,围着奕䜣转,一部分在热河,围着皇上和他的亲信转。前一部分是受洋人支持的,包括奕䜣,桂良,军机大臣文祥等大量温和派官员。而后一部分,多半是咸丰近几年重用的,根基不深,他们的权力来源,主是咸丰的遗诏。
本来前一部分不过是跟洋人谈判过程中扩大的,随着咸丰回銮,理应慢慢分散。可咸丰一直赖在热河,哪怕跟洋人签约了也不回去,倒似乎成全了奕䜣,让奕䜣成了监国一样。毕竟京城有六部,有各寺各院各监,有各种日常事务要处理,不可能都通过书信往来热河的。
这就麻烦大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他显然低估了肃顺和那拉氏的矛盾。
他知道肃顺和那拉氏的确是有矛盾的,还在他准备立皇储的时候,肃顺就劝咸丰把那拉氏给杀掉,并且举出了汉朝刘野猪立刘弗陵,其后把勾弋夫人给杀掉的先例。咸丰当然没有答应,咸丰毕竟不是刘野猪那等雄猜之主,杀枕边人这种事情,他还做不出来。再说啦,那拉氏一个女流之辈,根基不深,也没什么势力,咱大清国,又没有女主临朝的先例,他并不担心权柄会落到那拉氏的手里。可这事肯定会被那拉氏知道的,矛盾在所难免。
但是,在咸丰看来,肃顺是自己的亲信,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忠心是没问题的,而那拉氏是自己的妃子,又是孩子的生母,忠心也不成问题。所以哪怕他们有点矛盾,但为了亲儿子的江山,还是会选择合作为主的。毕竟对他们来说,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奕䜣。
可他忘了一件事,肃顺是满人中的异类。
为什么说是满人中的异类呢?因为但凡满人政治家,第一个要考虑的基本盘,就是满族亲贵,他哪怕要重用汉人,也得同时争取至少大部分满族亲贵的支持,这样才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可肃顺不同,他很看不起满人,他欣赏汉人,而且直言不讳。他说,“咱们满人糊涂蛋多,懂得什么,汉人那是得罪不起的”。他看不起满人那是挂在脸上的,直接就给别人脸子。而他欣赏汉人,也是写在脸上的,对那些汉人中的才学之士,他那是眉开眼笑,恭敬有加,客气到不行。时人说他“对于满员,直奴隶视之,大呼其名,恶语秽骂无所忌。一见汉吏,立即改容致敬,或称先生,或称某翁、某老爷”。甚至还有更过份的,作为一个未能免俗的重臣,他也索贿,可他“索贿也亦惟满人,若汉员之一丝一粟,不敢受也”。
对了,曾国藩,就是在他手上重用起来的。在他之前,曾国藩不过是个普通办团练的,练了兵之后,跟着太平天国屁股后面跑,各省督抚要钱不给钱,要人不给人,打得很辛苦,差点给玩死。而在他之后,曾国藩权倾天下,任两江总督,同时还管着浙江,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江浙沪皖赣四省一市,都归曾国藩控制。下面的各省巡抚,以及很多地方官,曾国藩推荐的,也差不多都答应。
说起来,后来奕䜣和奕劻也重视汉人,可哪有谁能做成他这个样子?
但可惜啊,他又不是在南方,他是在满人的大本营,热河,还有北京。那可都是满族亲贵扎堆的地方,军队是八旗和蒙古兵为主,朝廷高官,军机大臣,也多半是满人。所以肃顺重汉轻满成这个样子,可想而知,在这里他很孤立。他的主要支持力量在南方,在曾国藩那里。但几千里外呢,远水救不了近渴。
所以他大概就想先立威,立威的对象就是那拉氏。他希望那拉氏放弃争权,只按规矩盖上大印就行。
可是不管是肃顺还是咸丰,也许还有奕䜣,都忽略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那就是那拉氏的野心。
是的,那拉氏要的,可不仅仅是他儿子的皇位安全,更不仅仅是他儿子长大成人。她要的,正是权柄。所以,她看到了肃顺和奕䜣的矛盾,然后,她准备利用这个矛盾。
是的,要变天了,大清国的江山,从此要变成另外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