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卷《帝国黄昏》三十三  倒霉的奕䜣

(2017-08-30 10:02:11)
标签:

道光

奕&18211

倒霉

咸丰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说起来奕䜣也是挺倒霉的。

 

奕䜣应该是道光帝诸子里,最有才干的一位。但是他与皇位失之交臂,也是因为他的才干。而他失去皇位之后,历经三朝,几进几退,屡当大任,也屡遭排挤,也未尝不是因为他的才干。

 

道光帝旻宁有九个儿子,前三个早死,最后三个又太小,在他去世时还未成年,只有中间三个有希望继承皇位。老四奕詝,才能平庸,但为人恭谨,看上去比较老实。老五奕誴,不爱读书,大大咧咧,没有王爷架子,跟谁都能聊得来,知道民间疾苦。老六奕䜣,书读得好,博通经史,善于书画,也很有政治才干,主意还很多。

 

如果换成太平年月,这三个让谁当皇帝都可以,反正不昏不暴,倒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但现在是非常年月,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不是老四这种才能平庸,缺乏政治远见的人所能担负的了。

 

不论从事前的考察,还是事后的分析,老六相比之下显然要合适一些,才能突出,也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可为中兴之主。如果道光皇帝真的选择了他,历史的走向可能完全不一样吧。

 

其实哪怕就是老五也比老四强一些,虽然不爱读书,但是知道民间疾苦,有江湖气,也能拿得起放不下。最怕的是老四这样的,没事倒好,一有事,轻不得重不得,瞻前顾后,多半要坏事。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老四只活了三十岁,而老五老六,可都是活到老的。虽然也许是因为当了皇帝,把身体给折腾坏了,但显然文武双全的老六,或者是混迹于民间的老五,理应都比苦闷男老四身体好一些。比如老六吧,被一个女流之辈几次黜退,斥责起来毫不留情,而想当初,还是他帮了这个女流之辈一把,才让她有机会突出重围,真可谓“拍遍栏杆思往事,一场春梦不分明”,也曾意志消沉了十几年,可就这样,也没有把自己弄死啊。

 

所以哪怕是为了国赖长君,哪怕是为了避免大清朝出现凡末世基本都会出现的,接二连三的儿皇帝,老五老六也比老四合适。至少老五老六当皇帝,可就没后来的那拉氏什么事了。

 

可是,道光皇帝显然不喜欢老五,道光皇帝是个很保守的人,显然看不惯有些市井气和江湖气的老五。他还把老五过继给了别人,都过继给人了,自然要出局。

 

老四和老六呢,道光皇帝倒是考察了一番。结果历史上曹丕曹植争储,还有杨勇杨广争储的一幕又重演了。反正就是文比吧,老四记不住文章,就眼泪哗哗地说自己心念父皇身体不好,没有心思念书,武比吧,老四射不中猎物,又满脸悲容地说自己不想杀生。反正就是看你怎么说吧。

 

想来,当初的曹操和杨坚,一代英主,都很吃这套“恭谨仁孝”的把戏,何况是自己也够平庸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不过象个碎碎念的抠门富家翁,当然选了看上去比较老实本份的老四当太子,而让老六当了不尴不尬的“恭亲王”,“恭”的意思,无非是要他对老四态度好一点,听话一点。

 

这么跟你说吧,老四是个听话的好学生,也比较努力,无奈成绩不好不坏。老五呢是个学渣,根本没有心思读书,但很混得开,体育好,朋友多。老六就是个学霸,还不是读死书的学霸,乐器,书法,绘画都精通,还很有组织能力。本来老六以为班长是自己了,妥妥的,老四不过大了两岁而已。结果到头来,却发现老师让老四当班长了,理由居然是因为老四老实。

 

你说奕䜣倒霉不倒霉?因为太有才干,因为文武双全,结果反失去皇位。而且还有更悲摧的,那就是不光奕䜣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失去皇位,他的儿子也因为岁数太大,已经成年,不适合垂帘听政,在同治死的时候没当成皇帝,而他的孙子,同样因为岁数太大,已经成年,在光绪死的时候,也没有当成皇帝。

 

当然,老六奕䜣够倒霉,但老四奕詝就幸运了吗?是的,他的确当了皇帝,可他只活了三十岁,不到老六的一半,跟老五的一半也相差无几。如果他不是皇帝,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天呢。哎,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又有谁是幸运儿呢?

 

不过他们当时是不知道的,他们仍然争得不亦乐乎。奕詝看上去很幸运地成了咸丰皇帝,然后振作朝纲,亲贤臣,远小人。贤臣是谁?当然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主战派。小人是谁?当时以穆彰阿为首的主和派。所以穆彰阿永不叙用,琦善革职查办,耆英降职,林则徐重用,叶名琛重用。可惜事不如人愿,正士也盈朝了,朝纲也大振了,结果南方半壁乱了没完,北方又被洋人攻破京师,居然不得不跑到热河,真是天欲亡我啊。

 

咸丰想不通啊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亲贤臣,远小人,结果却大祸临头了呢。想不通就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生病。他恨洋人,恨得牙痒痒,洋人当年打过一仗,得了大量的好处,结果还不知足,这次又提要求。提要求也就算了,不就是把你们的船打沉了几艘吗,不就是把使者关了几天吗,居然把大清国园林艺术的顶峰,珍宝无数,富丽无比的圆明园给烧了。咸丰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场一口血就喷出来。

 

说起来咸丰还不到三十岁,正是青春年少,可自从当了这个皇帝后,就没一天好日子。现在更是快要不行了的样子,可他的儿子不过五六岁,怎么办呢?哎,还是要立遗诏啊,总不能让孩子再被人欺负才好。

 

最不会欺负他的,理应是他的生母那拉氏。那拉氏多少有些政治野心,不过女流之辈,娘家也不显贵,现在也没什么势力,倒也不用担心,就给她掌握一个印章吧。皇后是个本份人,没什么野心,为人温和,也掌握一个吧。剩下的权力,端华,肃顺他们一直跟着朕,算是亲信中的亲信了,应该会保护皇儿的,就让他们当顾命大臣,哦,其实就是“赞襄政务大臣吧。朕驾崩之后,一切事务,由这个八个大臣商量处置,然后还要由两个皇后盖上大印才能生效吧。

 

在这中间,他故意错过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奕䜣。

 

也许并不是故意错过的。也许在他看来,仅仅让八个顾命大臣外加两宫太后三方力量互相制衡还不够,还得给他们竖一个敌人,这个敌人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这样他们才会团结在一起,共同保护我儿成年。

 

但是他显然忽略了三件事。哪三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