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帝国黄昏》二十二 陆战更糟
(2017-07-22 13:45:51)
标签:
火炮火药清军英国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陆战陆战,先看陆军装备吧,先说火器。
清兵用的火器,也是明末清初的样式了,一般是鸟枪和抬枪。
抬枪听名字就知道了,要两个人抬,很重,当然用起来不方便。而鸟枪呢,其实也不太好用,有两米长,要在前面装填火药,一分钟只能打一两发,弹丸一钱,差不多就是三五克吧,射程只有一百米。而英兵的呢?有两种。一种摩擦点火,长一米一,一分钟能打两到三发,弹丸有三十五克,射程两百米。一种撞击点火,长一米四,一分钟能打三到四发,弹丸五十克,射程三百米。可以想见,如果是阵地射击,英兵只要保证自己能射到对方而对方射不到自己就行了。
那就让清兵一边冲锋一边射击?但两百米端着枪跑下来,估计也得要个半分多钟吧,英国人一个能打死打伤两个了。接下来一百米以内,靠着两倍的射速,又能一个打两个。加起来,差不多英兵一个换四个,前提还是清兵冲锋得够快。
还有更要命的,中国的枪长两米,比人都高,根本不可能装枪刺,而英国枪短,可以装枪刺。就是说,如果互相打着打着,冲上来了,或打着打着没火药了,有枪刺的就可以提起来就刺,没枪刺的,要么就扔了枪找大刀,要么就只能跑了。这么算下来,英兵能一条命换五条命。
而且啊,中国军队的火器,还是阶梯配备的,京城八旗最好,外地八旗次之,绿营的枪质量和档次最差。还有啊,绿营火器和冷兵器,还是一比一配备的。就是说,哪怕是质量差,又落后的鸟枪和抬枪,也只有一半的人有。热兵器对冷兵器,肯定不是一条命换五条命这个价钱了,估计能换十条。
好吧,武器不行,那么,靠量取胜怎么样?可惜的是,又遇到了与水战同样的情况,而且更糟。
满汉之防啊满汉之防,绿营兵除了武器差之外,还有无敌的化整为零大法。绿营分成几十人一百人一小队,分驻全国各地,抽调起来很不容易,而且数量也有限。结果呢,哪怕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花了大量的银两,抽调了大半个中国的兵力,可以说除了新疆蒙古外,内地十八省加上东北都调了个遍,统共也不过凑了个五万余人,加上原来本地的驻军,不过十万人。
当然,十万人在其他朝代不算多,但比英国两万远征军,是不少了。但更重要的是,英国人有船哪,英国人想打广东就打广东,想打浙江就打浙江,清兵知道要打哪?跟着跑?那时可没有高铁,两条腿在山路上花几个月跑过去,黄花菜都凉了,结果还得分兵防守,一个地方,有个几千人万把人都算是重兵了。
当然,英军的确也会分兵的,但一来分的不多,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地方,二来也可以随时集中,反正你也跟不上。
这么跟你说吧,英军第一次从广州出发,攻占舟山,再开到天津边上的白河,只花了三十五天。第二次从香港出发,从广东福建,打到浙江和江苏,攻下破门,定海,镇海,镇江等等,只花了五十三天。而清兵呢,广州沙角和大角战事,道光帝前后调了一万两千兵,五十天之后,只到了两千人。而江苏和浙江从前线吃紧,等到各城全部陷落,只有八百人赶了过来。一个开着汽车,另一个跟着后面跑,怎么能跟得上?
结果呢,鸦片战争时期大小战斗十二场,清兵占微弱优势的,不过两场,英兵占优的,倒有三场,其他七场,大家都差不离。综合算起来,在具体的战场上,倒是英国兵力占优一些。
武器差得太远,兵力也不比人家多。至于训练?绿营兵还有训练这回事么?不就是春秋两操抽点人过去凑个热闹,平时该干嘛干嘛么?平时该开茶楼的开茶楼,该开赌场的开赌场,种田的,做生意的,不都有么?当兵不是第二职业,找关系弄个指标一个月领一二两银子的么?
哦对了,还有啊,绿营兵的兵员还普遍缺额,有的地方有一半是空饷。当然,遇到抽调过去打仗的,哪怕平时是空饷,事到临头,大概也会连拉带骗的把人凑齐了。但这样凑出来的队伍能打么?再退一万步说吧,不考虑以上因素,全国二十个省几百个驻点调过来,磨合都成问题,甚至各说方言,话都听不懂,又能有什么配合?你说还打什么打?打起来还能有什么胜算?
那么,中国是主场,能不能靠主场得些地利呢?可惜啊,舟山的战斗可以说完全是一边倒,也证明了地利也靠不住,毕竟英军有西洋镜啊。
基本上历次战斗的发展都差不多。
每次都是英军先坐着船四处观光,然后根据地形制定作战计划。接下来先是用船和炮台对轰,毕竟中国战船根本轰不过,只有炮台还有一战之力。然后英军靠着射程和炮弹优势,占据主动,压制中国火力。
接下来,根据勘察好的地形,找地方登陆,水浅没关系,英国虽然当时蒸汽机笨重,大船多用帆力,但小船还是有蒸汽船的,炮弹不多,但船快如飞,吃水又浅,出其不意地就登陆了。一登上陆地,清兵的陆军根本不是对手,英军迅速占领炮台,调转炮口,基本上清兵的炮台就全面瓦解了。然后占领高地,居高临下,炮轰清兵陆军阵地,或炮轰城池,清兵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这个基本上就是历次战斗的标准流程。
所以你现在能明白,为什么说陆战清兵更糟了吧。毕竟水战不济,还可以往水浅的地方,往内河跑,而且多多少少还能靠着炮台,在英军的军舰数量少的时候,局部得到一定优势,然后要英军要等到增加军舰之后才能赢。可是陆战呢,基本上没有什么胜算。
这就是伊里布上任之后,碰到的真实情况。
而现在,道光皇帝下任务了,他要伊里布赢,漂漂亮亮地赢,伊里布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