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卷《哲学家们》七十八 王艮的圣人事业

(2017-02-25 11:21:03)
标签:

王艮

王银

泰州学派

王阳明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一节的开始就说,“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泰州、龙溪时时不满其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而归之师,盖跻阳明而为禅矣。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於龙溪者,又得江右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决裂。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

 

这句话大体可以看出有清一代学者,对泰州学派的态度。

 

他的意思大概是说,让王守仁的心学风行天下,王畿和王艮这两个人功不可没,没有他们,阳明心学的影响力要小得多。但是,又要说但是了,但是让王守仁的学说变了个样子的,也正是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经常越过师说,把各种祖师禅,野狐禅的东西弄进来,还说这是他老师的意思。而在这两个人里,王艮的作用要更坏一些,毕竟浙中学派自王畿之后,没有什么有份量的人物,倒是江右王门贤人辈出,救正了浙中学派,并不严重。但王艮之后的泰州学派,那真是异人辈出,个顶个的都是大侠,赤手空拳能打死蛟龙的主,哪里是江右那帮人能对付得了的,到颜山农何心隐,到底还能不能叫儒学,都是不好说的。

 

王艮的作用是好是坏的确不好说,但他至少有两点说的是对的。第一,就是王艮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王畿,不是其他王门弟子能比的。第二,就是王艮对阳明心学的超越,或者说改变,也不是其他王门弟子能比的。那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王艮的出身,可以说和其他王门弟子完全不同。其他弟子,不管贫还是富,好歹是读书人出身,多半身上还有个功名,有的还是官宦子弟,总的来说,都是知识分子吧。可王艮不是,王艮是贩夫走卒。

 

这么跟你说吧,王艮是泰州人,出身灶户家庭。灶户是什么户?灶户就是盐户,就是以煮盐为业的家庭,你也可以理解成盐厂的工人,反正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个家庭,条件自然不会太好,所以他七岁上私塾,到十一岁就因为家里太穷辍学了。那年月上个私塾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几十户凑在一起请个先生,一年十几两银子,有钱出的多些,可能有个一二两三四两,没钱的出的少些,可能只有五六钱或三四钱。他们家大概连这点银子都出不起吧,也可能是因为家里要煮盐,缺少人手,或者干脆觉得我们灶户的孩子,些许识得几个字就行了,还能指望他中状元?总之,王艮辍学了,他成为一个小盐丁,跟着家人煮盐了。对了,王艮那时应该叫王银,名带金银,才是盐丁们应该追求的东西么。

 

但是小王银似乎并没有放弃读书之念,他在煮盐之余还常常想起那四年私塾学到的圣贤道理。圣贤,似乎是一个与他的职业,他的家庭,他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存在,但是,他很向往。真的,他发自内心地向往。

 

到十九岁那年,他们家终于攒了些银子,开始试着做些小买卖,他们来往于南直与山东,挣些辛苦钱。他们本来也只是想挣点辛苦钱的,但他们家有了小王银,事情很快就不一样了。小王银似乎天生就有经商的天赋,他对市场的洞察,对营销的措置,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而又恰到好处。在两年里,他“经理财用,人多异其措置得宜,人莫能及,自是家道日裕”。

 

家里有了点钱,小王银,不,应该叫青年王银,那在心里盘琚多年的圣贤梦不仅没有消逝,反倒越来越浓烈了。他第一次到山东,就忙着去拜谒孔庙,在孔子像前他徘徊良久,他对自己说,孔子也是人,我也是人,孔子能做圣人,我一定也可以的。于是他购买《论语》、《大学》、《孝经》等书,放在袖子里,时时诵读,念完了心里想一想,想不明白了再看书,遇到读书人,就拉着别人一起请教,交流,讨论。久而久之,他根本不用看书,随口就能呤诵解读,把里面的圣贤道理,说得清楚明白,用的还都是市井俗语。

 

他不仅理解书里的道理,还按书里道理去做事。有一次冬天早上,他看到父亲很早起床,打来冰冻的水洗脸,他很心疼,对父亲说,以后别这样了,有什么事我来替你做,你多睡一会。于是他就替他父亲做他能做的事,为此减少了读书时间也在所不惜。

 

到二十七岁时,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天忽然掉下来了,压在身上,日月星辰全部滑到了一起,众人惊呼逃命,但又无处可逃,他就用力把天顶了上去,再看了看乱了的日月星辰,又用手把它们一一归位。等到他心有余悸的醒来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是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心。是的,那是曾经多少年盘踞在他心里的梦想啊,他来到这个世上,是要做圣贤的,那是他的使命。他是要整顿乾坤的,他要为天下太平,为苍生饱暖而努力。他读过一句宋朝人说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不仅仅是读书人的事,也是他的事,他知道,从此,他要以天下为已任了。

 

于是他按照礼经的记载,做了跟古人一样的五常冠,深衣,大带,笏板,板上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说,我学习鸟生鱼汤周公孔子的道理,我按鸟生鱼汤周公孔子的道理做事,没有理由不穿鸟生鱼汤周公孔子的衣服。他还在门上写下几十个字,“此道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不论老幼贵贱贤愚,有志愿学者传之”,他要传播圣人之道,他要讲学了。

 

但是,他毕竟是盐丁和商人出身啊,后来也许还学过一点医,但不管怎么说,都是那年头的贩夫走卒。一个贩夫走卒,穿着奇怪的峨冠博带的衣服,拿着笏板,然后说自己要传播圣人之道,有人信么?

 

不知道,反正王银的圣人事业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