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卷 《哲学家们》 二十四 孔颜乐处

(2016-08-03 09:18:56)
标签:

濂学

周敦颐

孔颜乐处

哲学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濂学的创始人,是周敦颐,就是特别喜欢荷花,写过《爱莲说》的那个周敦颐。

 

周敦颐跟那几个学派的大佬不太一样,并没有卷入过什么变法呀新政呀的政治漩涡,因为很简单,他从头到尾,就没有在朝中任过什么要职。甚至,他基本上,也没怎么到过北方做官,他的家乡是湖南道州,然后在江西做过主簿和县令,在广东做过判官和提刑官,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地方司法工作者,依法办事,不畏权势。可是,他自始至终,也只是南方的一个小吏,政治漩涡于他是无关的。

 

当然,他对那些政治漩涡,新法旧法什么也没有多少兴趣,他的兴趣,在于林泉之间。闲时看看荷花,听听鸟语,闻闻花香,走一走山间,看一看流水,那就是最开心的事了。他一生爱好是天然,他连门前的草坪也不让人修整,他认为那都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他喜欢那天然的样子。所以濂学一门,大概都有些出尘之慨,大程夫子跟着他求过学,回来后连科举都不想考了。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他真正的兴趣,是哲学。现在,宋学里,终于有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了。

 

他之所以喜爱哲学,是因为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想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个问题就是,孔子和颜回,哪怕在最为困厄的时候,都是快乐的,他们到底在乐个啥子?

 

是的,他们乐个啥子呢?“孔颜乐处”又是在哪里呢?为了这个“孔颜乐处”,他寻找了一生,也终于找到了。可以这么说吧,也许周敦颐一生都是小吏,并不富贵,但他仍然是快乐的,因为他找到了真理,他已然“明道”,他的内心自由了。真理不能带给我们富贵,却能带给我们自由。

 

这个“孔颜乐处”,后来也成了濂学一门的重要课程。大程夫子就说过,“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他要让弟子们,也自己找上一回那个“孔颜乐处”,等他们找到了,他们就“明道”了,他们的心灵就自由了。颜回过得那么穷,却很快乐,是因为贫穷有什么好乐的么?不是。他一生是富贵还是贫穷,都不能阻碍他的快乐,因为他快乐是来自内心的,是来自于他的人生境界,他的理想人格,他是自我实现的,他是心灵自由的。贫穷当然没什么好乐的,但是他能“见其大”,他能看到更大更好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叫做“道”。有了这个“道”,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是出将入相还是讲堂书斋,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致太平,你都是快乐的,因为你知道,“道”就在那里。文章里,载的是“道”,功业里,弘的是“道”。

 

那么,这个周敦颐所“明”的“道”,又有些什么内容呢?

 

第一,周敦颐给出了一张图和一篇文章,那张图叫做《太极图》,那篇文章叫做《太极图说》。

 

是的,周敦颐是儒家《太极图》的作者,不管这个《太极图》跟道教的《无极图》或《太极先天图》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它的确是儒家的《太极图》,它跟你经常看到的那两条鱼,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这个《太极图》与其说是两条鱼,倒不如说是五个环。这五个环,从上到下,构成了一个流程图,是的,这个《太极图》是一个五环流程图。

 

最上面是一个普通的圆,代表太极,就是一个圆,别的都没有。

 

接下来,是有黑有白,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但不是双鱼,倒象是六个半环黑白左右相套,中间再加上一小圆球或小圆洞的东东。左边三个半环,由外及内分别是白,黑,白,这个也可以说是离卦,右边三个半环,由外及内分别是黑,白,黑,这个也可以说是坎卦。而这个复杂的图式,代表阴阳动静,代表阴阳的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代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动和静,对于万物来说也许是互斥的,要么静,要么动,但对于阴阳,却是统一的,从来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无静,动而无动”的。

 

再接下来第三个,是五行,土居中,其他四行居于四方,各有线路相连,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千变万化又生生不息,没有开始,也没有尽头。

 

再接下来,第四个和第五个又是普通的圆,第四个代表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第五个代表化生万物。

 

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了,这个《太极图》就是周大叔,啊不对,周茂叔的宇宙论。由太极而阴阳,而五行,而万物。

 

天道如此,人道又当何以自处呢?周大叔,啊不对,周茂叔说啦,人是天地灵秀之气所形成的,所以人是有知觉能力的,有思维能力的,有理智的。但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变化,总会有区别的。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对立上,一个是刚柔的对立,一个善恶的对立。因为这两个对立,所以有四种人格类型。

 

哪四种类型?一是刚善,这是严毅之性,严毅之性刚正不阿。一是刚恶,这是强梁之性,强梁之性恃强凌弱。一是柔善,这是慈爱之性,慈爱之性悲天悯人。一是柔恶,这是懦弱之性,懦弱之性蝇营狗苟。所以在善恶之间,我们要向善去恶,而在刚柔之间,则要尽量中和,严毅和慈爱都要有,但都不必极端的。

 

人性如此,那么修养方法,又有哪些呢?周大叔,啊不对,周茂叔说啦,我想静静。静静?静静是谁?周大叔说,什么静静,我说的是“静”,就是静心的意思啦,我一修道的大叔,我能想谁?

 

原来是静心呀,早说嘛。那要怎么样才能静心呢?周大叔又说,要“诚”,让自己的内心真诚起来,要诚心诚意的观察自己的内心,克已复礼,迁善改过,慢慢的,你就静下来了。

 

除了“诚”,还要怎么做?周大叔说,要“无欲”。不要有妄念妄想,你要让你的内心“虚”起来,妄念一除,自然也就静下来了。

 

静下来之后该怎么办呢?好办,这时你就可以追求大道,思考人世间的道理了。

 

濂学看起来很有那么点意思,不过似乎还差了点火候,似乎少了那么点东西。这个东西很快就来了,那就是张载的“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