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卷 《哲学家们》 十九  善恶与命运

(2016-07-18 11:22:41)
标签:

王安石

道德

善恶

命运

人性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我们在一生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与命运有关的难题。

 

我们的本心是善的,还是恶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善事,而不是恶事?为什么有时候,善未必有善报,而恶也未必有恶报?如果善恶并非有注定的结果,我们的坚持和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对这个问题,孟子和荀子的看法恰好相反。

 

孟子说,要相信自己的内心,哪怕“寡人好色”,“寡人好货”,你的内心本质上也是纯良的,你只要推已及人,就能迁善改过。我们为什么要做善事?因为很简单,善才是我们的本质,善是人性,恶是兽性,人性让我们温暖,简单,快乐,我们要倾听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那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只有那样,我们才是我们自己,我们瞧得起自己,我们欣赏自己,我们将会成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人。恶则恰恰相反,恶会让我们远离自己,让我们灵魂扭曲,心灵不安,让我们再也无法过那种简单,快乐而温暖的生活。一个君子,他并不是努力成为君子,而他生来本该就是个君子,他有恻隐之心,他有羞恶之心,他有辞让之心,他有是非之心,君子只是能好好守护这些人最初的东西罢了。

 

荀子的看法恰恰相反,他根本不相信什么内心的纯良,他说“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他要用礼乐来由外及内改造人。在荀子看来,作为自然人的人性是恶的,是自私的,而人是社会性的,人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礼乐能够约束人,能让人迁善去恶。我们什么要向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们不是一个人生活在丛林里,我们要遵循社会的法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遵循社会的法则,我们才会过得更好。

 

王安石当然不能完全相信孟子说的,在他看来,孟子的话说得很好,但是还不够还不够,光靠顺应本心,是难以迁善去恶的,还得有礼乐教化。礼乐教化是荀子提倡的,但王安石也不相信荀子所说,他不相信“其善者伪也”。如果人的本质是坏的,那么礼又有什么用?坏的本质又如何能产生善根?如果礼是违逆人的本性的东西,那么礼又能作用得了几时?一个违背人性的东西,又岂得长久?

 

所以在王安石看来,礼不是用来改变人性的,恰恰相反,它是顺应人性,成全人性的,它能帮助人自我实现。是的,人要成圣成贤,要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个人,当然要顺应本性,当然要不负初心,但是,坚持,约束,容忍,克制,都是有不可少的,或者说,礼乐,也将是成全你自己的不二途径。用礼乐教化以成全本心,这是王安石的重要观点。

 

但是,既然人之所以向善,是为了成全自己,找到自己,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作恶呢?

 

难道,就象董仲舒所说,性有三品,有上智和下愚,还有为环境所左右的?有些人似乎生来就是君子,有的人似乎生来就冥顽不化?这个,其实也可以有更好的解释。上智者,未必是生来上智,然后选择了善,也许,恰恰是选择了善,所以成了上智。就是说,上智和下愚与其说是善恶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善恶的结果。有的人选择了善,他成了上智,有的人选择了恶,他成了下愚,终于积重难返,有的人左右摇摆,他成了中间的那一种。圣贤和奸恶都并非天生,而是人自我选择,自然煅炼,自我培养的结果。

 

是和,人之善恶,并不是什么本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选择的结果,人是能选择善恶的,只是不管你选择的是善是恶,都有它的回报和代价,你的选择能给你回报,也会让你付出相应的代价,只是看你想要的是哪一个罢了。正如有的人为了速成,选择了魔道,他真的速成了,他得到了很多,但他也付出极大的代价,他会被心魔所制,他会被心魔反噬,他会失去他所得到的,他再也无法得到简单而平静的快乐,他再也无法拥有心灵的自由,他放弃的,他失去的,比他得到的更多。你说他是因为本性为魔么?错了,他的本性无所谓佛,无所谓魔,只是见识所限,经历所限,他以为魔道是更好的选择,于是选择了魔道,然后越走越远,终于无法回头罢了。

 

王安石是相信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人的本性总是相似的,而善恶,只是“习”的结果。虽然,五行的生克乘侮,极为复杂,善恶会如白天黑夜一般,永远相随,再好的礼,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恶,但是,我们总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善多一些,恶少一些,让白天更为美好,让夜晚总有灯光。

 

你也不要告诉我,为什么善良者,未必能得善报,而作恶者,也未必得到惩罚,那些并不是你所需要太在意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为善,但并没有过得好,难道为恶,他就一定会过得好了么,真的不一定。有的坏人非常聪明,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你怎么知道如果他做一个好人,就一定会过得不好呢?

 

要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命运,它并不会特别眷顾善或眷顾恶,善恶对命运的改变,不过在毫厘之间,但是这毫厘之间,拉到一辈子的长度,却千差万别。

 

不要以为,只有人力无法改变的,才叫命运,人力能改变的,又何尝不是命运。好人没有好报,是因为命不好,可好人有好报,也未尝不是一种命,只不过,后者是人自己所能主宰的命运罢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人可以打伞,这是可以改变的,还是有很多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人力有时而尽是不假,一命二运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但命薄就要多积德,人丑就要多读书,也未尝没有人定胜天的时候。人力不能主宰的,是正命,比如说人之生死,而人力能主宰的,是兼命,比如说积阴功和读书。

 

所以王安石他既信命,也不信命,正如他既敬畏天变,也不敬畏天变。他不相信天变与人事无关,如荀子所说,“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也不相信天变就与人事息息相关,如董仲舒所说的什么天人感应,件件事情都得拿来说事,老天还累死了呢。人只要顺应天道,做好自己的事情,天变神马的,保持一份尊重敬惕之心,就可以了。

 

道德性命如此,那么内圣外王之道,又当如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