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哲学家们》 三 排佛和道统
(2016-05-22 08:45:45)
标签:
韩愈李翱柳宗元排佛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说到哲学,你不能不承认,无论本体论,价值论还是方法论,佛教思考之精深,是远远出乎中国传统哲学之上的。佛教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的生死爱欲的思考,对人生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不是中国传统哲学能企及的。如果按佛教的深度,也许先秦诸子里,只有道家能勉强算得上哲学,其他诸家,与其说是哲学,倒不如说是伦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到后来,汉代董仲舒吸收百家,让儒家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而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新道家,也在先秦道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佛教东来之后,这些统统都不太能看了。当然,比较起来,也只有道家加上道教,勉强有些抗衡的意思,以章句为主的经学,几乎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所以,对于新儒家——如果汉学算是旧儒家的话——来说,接下来的问题,对于思考如此精深的佛教,该融合呢,还是该排斥呢。
换句话说,就是以前孔子不太重视的那些问题,什么“未知生,焉知死”,现在也得重视了。孔子也许是因为以人为本,要把最大的精力,为世间的幸福而努力,也许是因为生死爱欲问题,思考起来太花时间精力,得不偿失。但是,印度人在菩提树下,在深山里,在森林中思考了几千年的思想结晶,现在逼着中国的儒生们,也不得不跟着一起思考了。那么,是直接把他们思考的结果拿来用呢,还是自己另起炉灶呢?
为了这,韩愈和他的同道中人,明显分成了两大阵营。
韩愈和李翱,是排佛的一方。他们的观点就是,儒家好,佛教不好,不要信佛了,来学习儒家吧。
不过说起排佛的方法,韩愈和李翱又有些不同。韩愈是传统的排佛派,也就是直陈利害派,他排佛的主要依据,还是以前道教排佛那一套,无非是佛教是外国的玩意儿,不是华夏的东东,我华夏文化传承数千载,难道就要从此消亡了么?还有啊,佛教这东东搞得国将不国,佛教还召揽了太多的人,占了太多的土地和财富,搞得国库空虚,还不够严重么?而李翱则是修身养性派,他排佛的方法,是告诉大家,其实要解决人生的生死爱欲问题,不一定要信佛的,我们儒家自有法门。而且你信了佛教,你确定你要离开尘世,你确定你要抛妻弃子?还是信儒吧,儒家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的说,韩愈是功利派,而李翱是理论派。当然,效果也有些不同。功利派,立竿见影,但也往往止于功利,理论派,润物细无声,不过也源远流长。
事实上,韩愈的确是够立竿见影的,很快就起到了效果,为了排佛,他很快就得罪了当时的皇帝唐宪宗李纯,差点儿就没了命,最后在群臣劝谏之下,才外贬到潮州。唐宪宗毕竟不是唐武宗,如果是唐武宗,说不定会昌法难就因他而起。
不过即使韩愈真的引起了一场会昌法难,如当年的崔浩劝北魏太武帝灭佛,其实效果比较有限。也许真有统治者信了,然后排了佛,但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毕竟人都有生死爱欲问题,现在的时代,早已不是先秦两汉人心淳朴的年代,现在平民时代已经到了,而科举制度又产生了大量的读书人,这些人都不可能没有生死爱欲的问题的。如果儒家不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根本解决的话,人们是不得不去佛教那里寻找答案的。对于人生的根本问题,儒学,你还欠世人一个解释。
韩愈其实也知道这一点,他知道光排佛不行啊,佛教走了,道教可能就来了,他得让儒家雄起啊。他也知道传统的汉代章句之学是无法承担起重建儒家时代的重任的,儒家想要雄起,必须有能代替佛道二教的,能解决生死爱欲问题,那么对于儒家雄起,他又有哪些主张呢?简单来说,有四个。哪四个?
第一,他主张恢复道统。什么叫道统呢,就是儒家正统,从此之后,佛教的主要对手,不再是道教,而将会是华夏文明真正的代表,儒家。
第二,他开始尊孟。准确的说,把孟子从先秦诸子里抬出来,一直抬到孔子之后第二人的位置的,就是这个韩愈。
为什么他要抬孟子呢?孟子把儒家从“天下非归杨,则归墨”的时代里,拯救了出来,这和他排佛,是一样一样的。孟子比较讲修身养性,孟子讲“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由内养外,这跟荀子以降,主要靠外在的礼来约束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要想恢复道统,总得有个师承吧,汉儒那套师承是不能用了,那么,从孔子到子思到孟子,显然就是“教外别传”,就象“见性成佛”的禅宗,是佛教的教外别传是一样的。
第三,他开始重视《大学》,《大学》里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东西,足以代替佛教对身心的指导,《大学》里也有很多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也足以让佛教那套出世的观点相形见绌,毕竟,人是社会性的,总不能个个都出家吧。虽然,他并没有把大学里面格物致知那一套拿出来,但你得承认,重视《大学》是从他开始的。
第四,他开始大谈情性之学。哦,这个情性或性情,并不是后世所理解的性和所理解的情,倒有点象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虽然,理气心性这些东西,在他这里还没有深入的思考,而谈情性时,他也还是性三品论的旧调,但你得承认,自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儒家也开始谈这些玄妙的东西了。
排佛,尊孟,是为了恢复道统,重视《大学》,谈情性,是为了找到道统的那个“道”。所以不管怎么说,你应该明白,韩愈虽然自己不是个哲学家,但他的确是宋代那些哲学家们的先行者。他,一个活在宋朝之前,活在佛教全盛和儒家中衰的年代的人,却深深影响了宋人,以及宋学。
那么他的学生李翱,又是如何排佛,又是如何恢复道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