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卷《筑梦王朝》五十一 吕惠卿和王雱

(2016-01-13 08:31:48)
标签:

变法

王安石

宋朝

吕惠卿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跟王安石不太一样,王安石虽然也外放了一些言官,但总体上,对反对派还是比较容忍的,遇到激烈的反对,他无非是在皇帝面前耍耍小性子罢了。可吕惠卿不一样。

 

吕惠卿在皇帝面前是不敢耍小性子的,对于皇帝,他还没那么重要。而且他的性格也跟王安石不一样,王安石是彪悍的人生无须解释,而他呢,是冷酷到底。这么跟你说吧,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说得好听点,他是个有仇必复的人。

 

他对新党人物曾布和吕嘉问尚且铁腕贬谪,旧党人物就可想而知了,比如一个叫李师中的反对新法反对得很厉害的,就被他拿了个罪名外贬了。一时倒也弄得朝野肃然,谁也拿他没办法。

 

他还有个跟王安石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王安石变法,还比较注重民生,而他不是,他只注重结果,只要能提高财政收入,过程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变法过程中,有的地方官为了政绩,多少了钱,只要这个钱是上交国库,不是自己吞了,那都没事。比如他弟弟吕和卿就给他出了个类似于刘野猪时代算缗和告缗的主意,就是让百姓自己申报财产,上交两成的财产税,如果漏报就犯法,如果举报他人为实,能得到被举报人财产的三分之一。很多人都晓得的,让汉朝元气大伤,让中产人家几乎都破产的,还不是盐铁专营,而是这个算缗和告缗。可这种天怨人怒的主意,吕惠卿居然也用了。

 

吕惠卿对他弟弟的偏信还不止这一件,他另一个弟弟吕升卿不学无术,可吕惠卿居然让他当了皇帝的老师,给皇帝上课。他哪会讲什么课啊,就只好讲些怎么赚钱怎么理财的事情,一谈到五经,就只好暗示别人代他回答。

 

于是你应该也能想到,这让那些正义感爆棚的旧党如何忍受得了。很快的,那个叫郑侠的爱画画的年轻人又出手了。他又画了两幅图,一幅是“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图”,另一副是“邪曲小人容悦之臣图”,讽刺吕惠卿是李林甫,卢杞。吕惠卿可不是王安石,哪里能容忍他没事拿他画画儿当消遣玩,就干脆把他贬到福建江西交界的大山里面做个小地方官,那里山清水秀,去那画画吧亲。

 

这事还没完,吕惠卿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打击政敌的机会,他又借郑侠之事,把另外两个人拉下了水。

 

哪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旧党里的温吞水冯京,就是说他虽然反对新法,却一直温吞水一样反对,脾气好得没话说,让人没办法,可吕惠卿有办法,就说他和郑侠勾结就好啦。另一个人就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

 

为什么吕惠卿要打王安石弟弟的主意呢,因为王安石这个弟弟是个死不改悔的旧党,曾经侮辱过吕惠卿,在吕惠卿和王安石交谈时当面劝他哥哥要远离奸佞,还说他之所以拼命反对新法,是怕有一天他哥哥会害得家破人亡,他要提前想好退路。吕惠卿是个有仇必复的人,以前也许看在王安石的面子上还留了一手,现在王安石走了,自然也不会放过王安国。可巧王安国跟郑侠还满谈得来,哪怕郑侠没事就攻击王安石是奸臣,王安国也能和他聊得来。

 

但虽然王安国是个连哥哥都骂的死不改悔的旧党,他毕竟是王安石的亲弟弟啊。这件事在王安石眼里会怎么想不知道,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肯定是对吕惠卿有些想法了。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是个天才,在少年时代就留下了通常属于天才的那些颖悟的故事,而且还在王安石拜相之前就中了进士,少年成名,十八岁前就著书立说,可以这么说吧,如果生在魏晋,说不定就是王弼一流人物。可惜在这时,他却卷入了一场奇怪的变法,他成了父亲的狂热信徒,他鼓吹商鞅,还认为既然要变法,就要象商鞅那样做。他当然容忍不了吕惠卿取代父亲的位置还没有让出来的意思,而且还对叔叔下手。

 

这事还没有完,后来没几天,皇帝要搞郊祀大典,按例要大赦天下的,然后吕惠卿建议皇帝让王安石当节度使。这个听上去很美,节度使是重臣才会有的荣誉性职务,但问题是现在是大赦天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复官,岂不说明王安石有罪么,被赦免的罪,那也是罪,以后还怎么复相哪。这个也许是吕惠卿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觉得顺风顺水,靠自己也能搞定变法,恋栈之心遂起,就不想王安石回来了吧。

 

王安石和他儿子王雱有什么想法不知道,同为变法派主力的韩绛有想法了,他偷偷劝皇帝让王安石回来。王安石回来后,倒也跟没事人一样,照样和吕惠卿和衷共济,情同师徒。但是他的儿子王雱却看不下去了,他无法容易一个叛徒出入自己家中。可巧,吕惠卿又在这时,做了件不太对得起王雱的事,那是什么事呢?

 

原来皇帝赵顼在王安石回来后,给几个人授那种中看不中用的官职时,也给了王雱一个龙图阁直学士。这虽然是个虚职,可也是美职,要不就不会包拯最后以这个为名了,王雱心下窃喜,按惯例推辞了下。然后吕惠卿下了个绊子,他对皇帝说,王雱年纪太轻,不必授这么好的职,不如顺手推舟同意了他的推辞吧,如果同意了,大家不会认为是因为王雱有才,还会认为是沾了他父亲的光呢,对王安石的声名也不利啊,皇帝就答应了,王安石也点点头表示同意。可王雱彻底怒了,凭什么呀?我爸爸对你那么好,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我不就是对你有点反感么,至于下绊子挡我的仕途么。

 

话说他想了个办法,他找了一个叫邓绾的人,开始收集吕惠卿的黑材料。邓绾就是新党里的打手,脸皮极厚,有名言“笑骂由汝,好官我自为之”,时任御史台长官,专门审官的官,帮过吕惠卿整对手,现在王安石回来了,正好再换门庭。而吕惠卿不管如何有才干,能变法能理财,甚至也能治军,但有他那几个弟弟,黑材料还是很好找的,当时有个叫蔡承禧的弹劾吕惠卿,说他弟弟吕升卿当主考官时,录了他的内弟万通,这事有点捕风捉影,所以要加把火,比如他们兄弟在华亭县强借五百万贯,又在秀州强买田地,这就够份量了。一个邓绾可能还不够,那就再加上个吕惠卿的对头吕嘉问,一起来办吕惠卿的案子。

 

这事是王雱做的,但吕惠卿岂能相信王安石不知道?又岂是一个能容得了这样事体的人?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上书弹劾王安石“矫诏违命,罔上欺君”,这个幸好是宋朝,要是在别的朝代,欺君可都是死罪啊。为了证明他说的对,他还拿出了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其中多有叫他不要跟皇帝说的话。你知道的,当日皇帝赵顼和王安石曾经赌咒发誓互不隐瞒的,皇帝这下有多伤心。皇帝伤心之余,倒也没有治王安石的欺君之罪,只是把弹劾吕惠卿的,还有吕惠卿弹劾他的,都拿给他看,意思就是你看看你这些人干的好事,你知道吗。王安石表示,我真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啊。皇帝说,那就回家细想。

 

不知道王安石是怎么想的,只知道“护法善神”吕惠卿被贬谪,从此无论新党旧党,都不喜欢他。而“传法沙门”韩绛心灰意冷,就此辞职。他的儿子王雱呢,看到闯下弥天大祸,急火攻心,就此英年早逝。王安石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失去了左膀右臂,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有人说他还有个儿子叫王旁,可想想就知道,王安石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念起来一样,这不是笑话么,无非是看到王安石无后,心下难安罢了——他还剩下什么?

 

王安石也走了,现在,只剩下皇帝赵顼自己了,他又将把变法带向何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