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筑梦王朝》十二 用钱解决问题
(2015-08-29 22:54:39)
标签:
佛学赵匡胤赵普佛像禅师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那天赵匡胤去山上求见一个正准备闭关修炼的仙风道骨的道长。
他对道长说,我为这个国家可算是操碎了心哪,可为什么新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呢,北边的契丹人虎视眈眈,我的那些将领又经常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我真担心他们哪天就又搞一出黄袍加身,我死不足惜,可又要苦了这天下的百姓哪,还有啊,我开科举也有好几年了,可为什么总找不到合适的读书人做官员呢。道长带他到红尘中的一处市井,那里有好些人在围观蹴鞠表演,赵匡胤说,我懂了,你是说人生就象这踢球一样,只要做过了就好,开心就好,不要在乎结果?道长说,你懂个屁啊,我是说,你所说的那些国家大事关我球事,你想当皇帝就当,不想当就不当,别耽误老子飞升。
于是赵匡胤又去一个香火鼎盛的庙里,求见了一个笑容可掬,忙个不停的禅师。
他又对禅师说了他的担心,禅师听了之后,二话不说,就带他到后殿,指指里面的两尊佛像。其中一尊佛像塑了金身,金碧辉煌,煞是光彩照人,另一尊没有塑金身,还是泥胎。塑了金身的佛像下面,很多善男信女烧香磕头,还有人在后面候着,而泥胎的佛像呢,几乎无人问津。赵匡胤恍然大悟,说,我懂了,你是说,即使是佛像,上了金粉,看上去象是有钱的菩萨,烧香的都多,所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禅师笑了笑,心里想,你懂个屁啊,我是说,你该给我们庙里捐点钱,让我们把佛像都塑金身啦。不过禅师到底是有修养的,就没有直说,而是含混不清地说了句,善哉善哉。
结果赵匡胤就记住了这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然后呢,他的朝代成了古代最有钱的朝代,他的朝廷也成了古代最会挣钱的朝廷,同时也是最会花钱的朝廷。那些挣钱不少花钱也不少的年轻人都知道,钱总是不够花的,以前一两千块钱一个月也能过,现在一两万一个月还是寅吃卯粮。宋朝也是这样,按平均人口计,拥有古代最高的,为前后其他朝代好几倍的财政收入,却落得个“积贫积弱”的称呼。
但这并不妨害赵匡胤用钱来解决问题。
他把每年的财政赢余都收起来,不给动,建了个“封椿库”,里面收的全是金帛——就是当时的钱,说要等钱攒够了,把幽云十六州从契丹手里买回来。有人问,要是契丹不肯怎么办?他说,没关系,重赏之下有勇夫,有钱就能买打手,用钱来招勇士,去契丹手里抢回来。
没有象样的读书人做官怎么办?读书人做官要是为害百姓了怎么办?他说,那好办,多给他们钱就好了,高薪养廉嘛。所以宋朝的官员薪水,是历代最高的,就是那个后世流传的青天大老爷包拯,他的年薪按购买力,据说有上千万。
士兵总爱屠城抢劫怎么办?撒钱呗,出征之前,发一笔钱,准备开战了,发一笔钱,打胜一仗,发一笔钱,胜利还朝了,再发一笔钱。这么多的钱发下去,谁还会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去屠城抢劫?
天灾人祸不可避免,所以经常有流离失所的难民,聚到一起会造反,怎么办?没关系,把那个身强力壮的难民,招进军队养起来,再修修河,修修路,给其他没招进来的难民一点活干,发个工资,其他的再救济救济,管保没事。有力气的养起来了,没力气的也饿不死,还能有谁造反?
总而言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而他的子孙后代则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更远。
他的子孙后代甚至开始发行纸币,在世界上最早全面长时间使用信用货币,他的子孙后代甚至还建立了古代称得上最全面的福利制度,覆盖从生养到殡葬的各个领域,而他的侄子当皇帝时,甚至还认了个财神爷做了便宜祖宗。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用钱购买的三百年和平。那些被后世爱国青年认为是耻辱的协议,在当时,却都是划得来的买卖。送一笔小钱出去,购买和平,再用贸易挣更多的钱回来,再在每年挣的钱里,拿出一小部分来购买和平,这实在是世上最划算的买卖了。比打仗好啊,打仗要死人,还要花更多的钱,而且仗打起来,生意也没得做了,还要少挣多少钱哪,划不来划不来。
这些都很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只是,哎,我说,赵大,你还真是走错了时代哎,用钱来买争议性的领土,用钱来买勇士,用钱来养廉,用钱来约束士兵,用钱来养难民,这些个思路还真的是太太太太超前啦。要是在一千年后,福布斯排行榜上哪能少了你的位置,只是在这个年代,的确有点那个啥。不过幸好,你的敌人,至少现在的敌人只是契丹,一个还算遵守规矩也不太爱惹事的民族。
啊对了,其实你也不算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个吴越国主,那个以“钱”为姓的家伙,也算是你的好基友啦。他为了保全自己,送了很多金子给你的谋士赵普,结果你笑着说,这个老钱,还以为朝廷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能做得了主的吧。他舍得给臣民花钱,而臣民也舍不得这个国主,花钱建了个保俶塔来诉求菩萨保养国王安全。难怪当日你对那个姓钱的家伙说,尽我一世,尽你一世啦。
那么这个总是打算用钱解决问题的赵大,又该如何面对身边那帮出生入死,在军中威望颇高的军头们呢?答案只能是,还是用钱。
那个故事是这样的。
那天,赵大把几个老兄弟,象石守信他们喊到宫里喝酒。大家谈论着刚刚跟着郭威参军时的事情,谈着当初当小兵当小校时的那些趣事,经过这么多年的征战,大家终于能放松的开怀大笑啦。然后笑着笑着,赵大的笑声戛然而止。
几个兄弟忙问为什么,赵大说,和平真的不容易啊,朕只担心有一天会失去。几个兄弟连忙说,不会的不会的,现在你是皇帝,想和平还不是你一句话。赵大说,哎,朕这个皇帝,你们也知道,就是被大伙逼出来的,朕在想,如果有一天,也有人逼上你们一逼,把黄袍子披到你们身上,我们还能象现在这样喝酒吗?几个兄弟慌了神了,赶紧问怎么办。赵大说,还能怎么办?人生在世,无非是过得开心罢了。放心吧,朕不会亏待老兄弟的,良田美宅,美女娇娃,想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不想要我也会给的,毕竟你们的子孙用得着,朕会让你们世代享受荣华富贵的,朕不是忘本的人。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第二天,石守信那帮人在朝堂上,一个个地都把头盔取下来,说,现在天下太平了,臣也老啦,想回家抱孙子啦。
这个故事还有前奏,就是赵普那个谋士劝赵大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否则的话,就那般那般。赵大说,不会吧,他们都是朕的好兄弟。赵普冷笑一声,周世宗就不是你的好兄弟了么?赵大说,可朕对他们很好啊。赵普又是一声冷笑,周世宗对你不好?之前你是什么身份,之后你是什么身份,让你挑选禁军,“点检做天子”的牌子捡了之后,还让你做了都点检。赵大吓得一身冷汗,想起那天表情尴尬地接过玉玺的样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事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赵普有没有这么劝过也不知道,坊间消息,真假都有可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总而言之,赵大用钱解决了多少代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一杯酒,加上一些钱,就让军头们回家抱孙子啦。
可骄兵悍将,真的只是靠钱就能解决的吗?在制度上,还得有些保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