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八十五 禅净合一
(2015-07-12 13:20:25)
标签:
佛学禅宗净土宗和尚文字禅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这个禅净合一,其实也是有些原因的。
原来禅宗发展到五宗七家,再到临济曹洞对立之后,后来又有些发展,变成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和念佛禅。
禅宗本来是不立文字的,可是后来天天跟那些文人墨客的交往,那些人就是喜欢文字中的禅意才跟你交往的,不搞文字怎么使得?所以文字禅就出现了,反正就是诗歌,偈语什么的,但都不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去悟,悟得了,大家会心一笑,悟不得,只能怪自己笨。反正那些读书人喜欢这个,自命风流的皇帝多半也喜欢这个。因为总是要拐弯抹角,所以也叫绕路禅,路要绕着走嘛。还叫葛藤禅,还有什么比葛藤还绕的么?
而且跟那些读书人一样,文字禅有的时候还会用些典故,一般叫做“公案”。这个据说是从一个叫临济宗的叫做善昭的和尚开始的,毕竟哪有那么多有禅意的诗啊,又哪有那么多新鲜的高妙的偈语啊,所以就用典故。
打个比方吧,有一首诗,“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明白了没有?不明白?真笨,这里其实有两个典故啦。其中一个是“俱胝一指”的典故,据说那个叫俱胝的唐代和尚没事就伸一个指头——哪根指头不知道,叫弟子们猜,猜中了,你就悟了。还有一个是“盲龟浮木”,说的是《四阿含经》的典故,就是一个瞎了眼的乌龟,在大海里遇到木头了,总之就是苦海无边,抓着木头就赶紧上来吧的意思。
这个实际上就是公案禅了。因为文字禅是直接引用“公案”,公案里一般都有问话,但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有的情况下,把回答说出来,就叫“别话”,没有情况下呢,自己回答,叫“代语”。加起来,叫“代别”,因为是用典,所以也叫“颂古”。可你用典,也得别人懂典哪,所以越搞越复杂。
看话禅呢,就跟这些个越搞越复杂的公案禅有关了。所以临济宗的另一个和尚宗杲,就在基础上搞了个看话禅。这个呢,不纠结于公案本身的问答,而是找个话头,开始打破沙锅问到底,要发挥你全部的怀疑精神,把那些所谓的常识,成见,知识全部抛掉,问一问自己,绳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着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学佛,等到问无可问,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就是你开悟的时候啦。就是这样啦,而比较有名的,就是“狗子无佛性”的话头啦,多问问,多想想,自然明白。
爱踹窝心脚的临济宗发展到了话头禅的时候,爱打哑谜的曹洞宗呢,也出现了默照禅。这个是曹洞宗的正觉和尚开创的,据他说,什么话头,真麻烦,不如坐一坐,冥想一冥想,自然就明白了。所以这个默照禅,其实就是打坐啦。当然宗杲是不服默照禅的,他说,不是说不打坐,和尚都要打坐,可光打坐就够啦?别的方法一概不用啦?
就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个叫念佛禅的禅法又出现了,这个却是法眼宗的延寿和尚开创的。听名字就知道,是向净土宗靠拢了,可巧名字又叫延寿,净土宗也老是说“无量寿”什么的。但他之所以这么玩,倒不是为了向净土宗靠拢,而是想融合诸宗。
这个延寿和尚算是五代到宋初的人,他的理想是整合诸宗——不是禅宗的诸宗,而是佛教诸宗。他甚至还召集了天台宗,华严宗,还是唯识宗的和尚一起切磋,写了本《宗镜录》。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禅宗和净土宗地位上来了,天台宗向净土宗靠拢,华严宗向禅宗靠拢,而最后,禅宗实际上向净土宗靠拢啦。
后来云门宗的和尚义怀也支持禅净双修,说什么念佛不碍参禅,参禅不碍念佛,上智人可以兼修,下智人可以修其中一种。话虽不假,可禅宗和净土宗还真的是不一样的啊,一个是见性成佛,一个是往生极乐的啊。
所以上智人有没有兼修我不知道,下智人,他们既然是下智,参禅就有点麻烦啦。默照禅对于他们就是莫名其妙,天天呆坐着有啥用呢。话头禅对他们就是无厘头,都说得什么话呀,不明白。最后,还是念阿弥陀佛比较容易懂,多念佛,能往生极乐,这个我懂,就是它了。当然,也有好处,就是基本盘扩大了,有更多的人进来啦。
再后来,临济的,曹洞的,也有很多人主张禅净双修,差不多成了风气,而最终,当然又少不了雍正皇帝的功劳。
话说雍正皇帝是非常喜欢佛教的,而最受他关注的,一是密宗,这是政治需要,二是禅宗,这是因为他的心性所至,三是净土,这个大概就是他的主张了。而他又是个大皇帝,所以他就要把他认为正确的东西告诉大家,还要把那些他认为不正确的东西都打倒。
他认为正确的东西是什么呢?第一,禅宗的五宗七家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谓的区别都是些空洞的说辞。第二,禅宗和净土宗是应该合并的,因为禅宗太空洞,而净土宗比较脚踏实地。第三么,就是三教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而他认为不正确的东西是什么呢?第一,禅宗里那些呵佛骂祖的所谓高僧。第二,和尚玩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跟官员文人交流,混名声。
所以他的做法么,第一就是主张“禅净合一”,这个主张直接地让一个出现过无数高僧无数名寺无数传说曾经风头无俩的禅宗,与一个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僧什么名寺也没有什么传说的净土宗合并了,虽然名头听上去还是禅宗,其实已经跟净土宗差不了多少了。第二就是写了什么《拣魔辩异录》,把那些他看着不爽的禅宗流派说成“魔”,说他们“肆其臆诞,狂世惑人,此真外魔知见”,都成了魔了,你想还能有什么好结果。第三么就是告诉那些和尚,不要再写诗啦,写诗你能写得过朕的翰林吗,你们是和尚,知道吗,和尚就要做和尚该做的事,念你的经,打你的坐,就够了,不要沽名钓誉啦。
看见没有,现在想搞什么文字禅也不可能了,那是沽名钓誉,搞什么话头禅也不可能了,那是外魔知见,还是老老实实念佛吧。
到这个程度,佛教还能不衰落么。那么,佛道衰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