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六十六  东方式宗教战争

(2015-03-07 16:21:59)
标签:

佛教

道教

宗教

佛道

权力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西方古代的宗教战争,往往是两个宗教或两个教派,各以已为是,以人为非,自己的神是真神,对方的神是伪神,自己是神的守护者,对方是假传神意,于是打来打去。

 

而中国的宗教之争呢,则往往是有人对皇帝说,另一个宗教是不好的,对国家是不利的,你看看,现在老百姓都听教主的,不听你的,老百姓都把钱交给寺庙,不交给你,会影响国家安全的。皇帝听了之后说,啊?是嘛?有道理,我说呢,现在收的钱比以前少了很多,连户口都少了,原来是那些宗教在搞鬼啊,于是把那个宗教给灭了。

 

西方宗教之争的结果,往往是一个宗教代替另一个宗教,本来信一个教的民众,现在改另一个教,本来信一个教宗的,现在改宗了。而中国的宗教之争,则往往是权力决定宗教的去留,一个皇帝喜欢这个教,灭了那个教,皇帝死了,那个皇帝喜欢那个教,又灭了这个教,或者干脆,大家都滚吧,朕不信教,朕是无神论者,以权力代替了宗教。

 

也可以这么说吧,西方宗教之争就是宗教之间的争夺,政权的变更只是皮相,自罗马帝国灭亡,至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前,大抵如此。而中国的宗教之争,其实是宗教和权力之争,宗教的变更才是皮相。

 

所以你不要以为佛教遇到“法难”了,就一定以为道教赢了,其实赢的不是道教,只是权力罢了。而且之所以佛教会有“法难”,恰恰是因为佛教的发展已经对权力构成了威胁,如果发展得更好的不是佛教,而是道教,那么“法难”也会发生在道教身上。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从汉末到魏晋,一直是道教力量大盛,而那时的政权,也都是盯着道教死掐,直到南北朝隋唐,佛教力量强大起来了,权力的主要打击目标,也就变成了佛教。等到佛道双双衰落,就谁也不必打击,谁也不必承受“法难”了。

 

相同的情况还发生在吐蕃。

 

大概在中国“会昌法难”稍后的时间,一个叫朗达玛的末代赞普灭佛,造成西藏佛教中断百年。而且朗达玛也不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灭佛,他只是西藏佛教与王权两百年争斗的高潮,他的灭佛,也只是这众多争斗中,对佛教一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也最有效的打击罢了。当然在西藏,王权力量到底要弱得多,多年以后,宗教最终还是赢了权力,从此成了吐蕃真正的统治者,也最终成全了西藏千年的佛国。而在中央集权的汉地,权力始终是这块大陆上最强大的存在,无论资本,还是宗教,最终都必然要败在它的脚下的。

 

明此理者,大概就能知道所谓佛道之争的真相了。

 

佛道之争其实有很多次,但就表现形式而言,大抵有三种。哪三种?一种是夷夏之争,一种是教理之争,一种是利害之争。

 

夷夏之争么?无非就是说佛教是外国的宗教,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中国的好,外国的坏。佛教对中国文化有破坏作用。

 

想想看啊,中国人束发,峨冠博带,宽袍大袖,多漂亮,多潇洒,信了佛教之后呢,穿紧身的衣服,头发剃光,男人也就罢了,连女人都把头发剃光,穿一身灰不拉叽的衣服,简直难看爆了。还有啊,佛教主张火葬,而我们中国人是土葬的,土葬的话,有阴宅,能保子孙平安,有墓地,能时时祭拜,还有丧礼,能让灵魂安息,这样祖先虽然离开了我们,却也能入土为安,而佛教呢,往火里一扔,烧成灰了,啥也没有了,把自己的祖先就这么烧成灰了,于心何忍,于心何忍哪。说到祖先,就不得不说一下,佛教让人出家,不给父母养老送终,不结婚传宗接代,连家都不要了,连起码的人伦都不要了,这样的宗教,要它何益?

 

夷夏之争的代表人物是刘宋时代的道士顾欢,著有《夏夷论》,除了佛教代表外国的文化,和中国文化不相容之外,他还说佛教和道教的道理是一样的,表述方式不同,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本来一样的道理,引进一个不同的文化,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破坏中国传统的生活习惯。

 

顾欢抛出《夏夷论》之后,惹来了佛道儒玄好几家都来争论这个夷夏之别,有什么明僧绍的《正二教论》,什么慧通的《驳顾道士夷夏论》,什么张融的《门律》,连宰相袁粲托名“通公”,过来凑热闹。

 

明僧绍,慧通,还有袁粲算是反方。他们有的人说,夷夏又怎么啦,夷人夏人都是人,谁能说哪个就好哪个就不好啦,人家喜欢用哪种生活习惯,关你毛线事啊。有的人又说,谁告诉你佛道的道理是一样的啦,目的都不一样好不好,道教是为了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佛教是求解脱的好不好,再说啦,谁真的见过羽化登仙的?都是假的好不好?还有人说,道教的道理跟佛教差得太远,佛教能包容道教,道教没办法包容佛教,道教除了老子五千言之外,没什么内容。又有人说,什么啊,老子五千言那是道家,可不是道教的长生术哦。

 

张融算是正方。他也是主张道佛一致,但他又说,相对来说道教的道理简洁深刻,不象佛教罗里八嗦,说个没完,就优劣而言,显然道教更优,道教是本,佛教只是迹。

 

反正就是一通乱掐,不过影响却不是特别大,可能那个时代多数人对于纯嘴炮的夷夏之争并不是很感兴趣吧。真要讲夷夏之争,五胡乱华那才是真的夷夏之争,杀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城,各种恶心事做了多少,对华夏文化破坏可要大得多吧,真想搞夷夏之争,先别想着排佛,先驱除鞑虏再说吧。更何况,自从信了佛教之后,胡人反而坏事干得少了些了。

 

夷夏之争没有结果,接下来就是第二种,教理之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