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六十七  三武一宗

(2015-03-04 21:57:07)
标签:

佛学

道教

佛教

道士

教理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其实玩辩论,道教是不太能与佛教抗衡的。

 

这个第一么,当然是佛理的确很精深。这并不是说道教的道理就不精深,老子五千言的确不错啊,宇宙人生的智慧方面,也不见得差了,但要玩辩论么,五千言哪里够?即使那五千言,句句都能用来反驳,一个时辰下来,人家一部佛经的十分之一还没说完,你的五千言已经说了三遍了,这还怎么玩?

 

第二呢,这世上有一种道理是用来人前辩论的,比如白马非马,还有一种道理,是用来在独处时思考的,比如老子,比如庄子。而佛教呢,很不巧,它既能用来思考,也能用来辩论。主要恐怕还是因为印度那地方,简直是一个宗教大卖场,外面有的宗教它有,外面没有的它那也有。在那里,佛教的对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个。所以佛教还在印度时期,就是出了名的“佛家擅利口”的,之所以佛经有那么多,很多道理要翻来覆去地说,在逻辑上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周全,恐怕还是与它的环境有关。所以想想就知道了,真的搞起辩论来,比起“佛家擅利口”来说,道教多半要落下风的。

 

结果就是佛教各种引经据典,各种概念循环论证,“耐烦唯识嘉祥空”,玩逻辑玩论证谁又能玩得过有因明学根基的唯识宗,玩色即是空那一套,又有谁能玩得三论宗,道教就有点招架不住了。就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佛教问道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问题来了,道能不能生恶呢?如果你说能生恶,那么一个能生恶的道,为什么要修呢,如果你说不能生恶,那么恶从何来呢。

 

这样的问题如果换成魏晋的玄学家,可能并不太难,毕竟他们的辩论水平很高,而且哲学根基很深,他们也许会说,善恶本就是相对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不过换成道士么,就未必能搞得定了,即使搞定了,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

 

还有第三个原因呢,早期的道教,要么是围着炉子的化学家,要么是绑着头巾的魔法师,也显得很业余啊,跟佛教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不过所幸陆修静整理了道教的组织和仪式,又解决了道教典籍问题,陶弘景还整理了道教的神仙谱系,比起张角孙恩卢循们来说,后期的道士算是有了教理之争的基础,引经据典,也不止那干巴巴的几本书了。而且也慢慢的学会了辩论的技巧,比如抓住佛教的“彼岸”来发问,你们说什么般若到彼岸,又说般若非彼非此,既然非彼非此,为什么要说到彼岸,为什么不是此岸之类。

 

但总得来说,玩起辩论,道教仍然输多赢少,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或者无疾而终。比如北魏孝明帝时期,清道观的道士姜斌与融觉寺的沙门昙无最,辩论老子与佛陀哪个先出生哪个后出生,姜斌失败,流放至马邑。比如北周武帝时期,佛道辩论哪个教居先哪个居后,最终被一齐禁毁。比如唐太宗时期,看着玄奘带了很多佛典回国翻译,又要把道德经翻译成梵文送给印度人,与道士蔡晃为“道”的翻译问题争论,结果不太清楚,但似乎也不太好。比如唐高宗时期,道士李荣,和尚静泰多次辩论,辩论《老子化胡经》之类的问题,没有结果。

 

不过在利害之争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佛教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比如唐初傅奕崇道排佛,用的就不是什么教理之争,而是列了十一条罪过,什么几十万僧尼都在王化之外等等。既然是利害之争,那么要反对他,就该说佛教无害有益了吧,结果和尚法琳还以为是教理之争呢,直接说道教虚妄,唐朝的祖先也不是什么李耳,唐朝的祖先是胡人。结果可想而知,法琳被流放而死。

 

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三武一宗灭佛。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周世宗。

 

了解过谥法的大概都知道,“武”这个谥号,多半都跟战争有关,汉武大帝啦,魏武挥鞭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灭佛的四个皇帝,有三个都谥为“武”,这可不是巧合,而且周世宗虽然没有谥为武,可那是因为他死得早,如果晚死二十年,说不定也是个“武宗”了,毕竟在当时算是出了名的能征善战,从辽人手里抢了周南之地,并且立志十年平天下,十年治天下,先难后易,先把辽人拿下,“吴蜀不足平”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谥为“武”的皇帝,偏偏都跟佛教过不去呢?因为人家劝他不要杀戳?可这也用不着灭佛啊。其实很简单,玩过游戏的都知道,打仗么,是最烧钱的,一仗打下来,科技树也升不了了,钱库也空了,恨不得哪里能发一笔横财。汉武帝为了打仗,硬是搞得十室九空,魏武帝为了打仗,专门设个“摸金校尉”,专业盗墓。所以这些谥为“武”的皇帝,跟佛教过不去,最大的原因么,就是钱哪。

 

据历史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上古时代,动不动就用金子买东西,什么百金千金啥的,但到唐宋之后就很少了,一个最大的原因么,就是这些金子都被涂到佛像身上去了,然后佛像毁了,金子散了,再涂,再毁,金子就先变成金粉,再变成沙子了。

 

而且还不止这些啊,泥塑的佛像会镀金,但小的铜像也不少啊,还有各种法器,也不知有多少铜钱也进了寺庙,搞得天下货币短缺。而货币短缺会导致什么呢?通货紧缩啊。钱越来越值钱,结果越来越不舍得花钱,结果钱越来越值钱,这么玩下来,工商业还能正常进行么?

 

农业也好不到哪里去。天下几十万上百万的僧尼,都是要吃饭的。饭从哪里来,香火里来,田地里来。也不知有多少流民,多少作奸犯科者,都投靠到寺庙里寄身,也不知道有多少田地变成了寺产,而这些人,这些地,都是不用交税的。这么玩下来,税赋还能保证么?兵源还能保证么?兵饷还有着落么?

 

还有啊,那些犯了法的,国法难容,可佛法能容啊。把头一剃,出了家,换个法号,就什么事都没有了。甚至庙里不光藏污纳垢,和尚自己做坏事的,也自不少。这么玩下来,王法还有用么?

 

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灭佛了吧?也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这些谥为“武”的皇帝灭佛了吧。

 

不过虽然同为灭佛,三武一宗的灭佛,无论规模还是影响,还是有些区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