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五十四  四大翻译

(2015-01-17 21:43:07)
标签:

佛学

鸠摩罗什

苻坚

释道安

龟兹国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鸠摩罗什是个悲催的人物,总是给别人带来不幸。

 

他父亲是天竺人,娶了龟兹国的王妹生下的他,算起来是龟兹王外甥了。可等到他在西域甚至汉地声名大振,被三果罗汉说他如果在三十六岁时还没有破戒,就会成为第二个佛陀之后,又被那个抢高僧抢上了瘾的苻坚看上了,派吕光带七万大兵去龟兹国请他。龟兹国是个多大的国家啊,哪禁得起七万大兵,结果就灭国了。可怜的龟兹国王,要是知道有这样的事体,大约真不会让妹妹嫁给一个天竺的修道者,更不会让在外甥七岁时就跟妹妹出家吧。

 

不过事情还没有完,第二个中招的是苻坚。苻坚还没有把他请到长安,自己就被姚苌杀了。吕光当然索性就自立了,同时把鸠摩罗什留在了凉州。

 

事情还没有完,吕光十余年后病死,而后凉发生了一系列的王室自相残杀,最后被姚兴灭掉。这下恶运终于到头,鸠摩罗什被姚兴请到长安,专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译场,一个专业的翻译团队来帮助他译经。鸠摩罗什弟子三千人,不少都参与了翻译,所以成果是惊人的,共译了三百余卷。

 

鸠摩罗什是四大翻译家的第一个。为什么会称为他为四大翻译家之一,而不是别人呢?

 

首先你看看他译的东西都是些什么?而之前译的又是些什么。第一阶段的小品就不说了,就连释道安,虽然译的不少,可我们熟悉的经典还真得不多。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他只是个中国人,是译场的主持者,而实际主译的,主要还是昙摩难提、僧伽提婆和僧伽跋澄这些外国人,结果倒是小乘经典译得比较多一些。但我们知道的,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主要还是大乘。

 

而鸠摩罗什就不一样了,译的多半是大乘经典,而且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以这么说吧,大乘佛教的那些著名的典籍,什么《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楞严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他都译了,那句有名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也出于他之手。

 

这么跟你说吧,中土各宗里,差不多有半数都受过他的影响。他译的《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这三论,是三论宗的依据,他译的《成实论》,是成实宗的依据,《金刚经》,《维摩诘经》发展出了禅宗,《法华经》发展出了天台宗。还有啊,《十诵律》跟律宗也有关系吧,《阿弥陀经》也是净土宗的三经之一吧。

 

其次你得看看翻译的水准。

 

看个简单的《大般若经》中的段落吧。

 

先看东汉末年支娄迦谶译的:“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成法,皆持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说法,法中所学,皆有证,皆随法展转相教,展转相成。法中终不共诤。何以故?时而说法莫不喜乐者,自恣善男子善女人而学。”

 

是不是有点不通?前面那个“敢”字尤其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就对了,别人也觉得莫名其妙,所以学的人不多啊。再看看道教名著《上清黄庭内景经》中的第一段,“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那时的佛教远远比不过道教了吧。

 

再看第二个,东吴时代的大博士支谦所译的:“敢佛弟子所作,皆乘如来大士之作。所以者何?从佛说法,故有法学。贤者子贤者女,得法意以为证。其为证者所说所诲所言,一切如法无诤。所以者何?如来说法,为斯乐者族姓子传相教,无所诤。”

 

唉,一个莫名其妙的“敢”字还没有弄掉,又多了一个奇奇怪怪的“贤者子贤者女”。这样的译本谁愿意看哪。

 

再看第三个,由释道安主持之下翻译的:“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成法,皆承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说法,法中所学,皆有证以知,便能有所成,展转能相成教。所以者何?怛萨阿竭所说无有异。若有仁善欲学是法,于中终不诤。”

 

释道安虽然主持翻译了三百多卷,而且苻坚也给他配了不少人手,可惜主译的还是些汉语说不利索的外国和尚,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啊。而且还有个奇怪的“怛萨阿竭”,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在看第四个,就是鸠摩罗什译的:“佛诸弟子,敢有所说,皆是佛力。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于中学者,能证诸法相。证已有所言说,皆与法相不相违背,以法相力故。”

 

这下终于通顺多了。碍眼的字终于不见了,而“佛威神”改成了“佛力”,也是一个比较顺眼的词。另一个新词“法相”也不难理解,放上去毫无违和感。

 

不过也能看出,鸠摩罗什是意译派,非直译派,译出来的内容,比别人都要简洁一些,意思到了就行。

 

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鸠摩罗什是四大翻译家之一,而其他人不是了吧。由此也可以知道为什么鸠摩罗什的书十有八九都流传了下来,而其他人的书多半只有个名字了吧。

 

当然,这段话后来还有一个译本不在鸠摩罗什之下,那就是唐朝玄奘的译本,算是意直兼顾派。

 

那个译本是这样的:“世尊弟子敢有宣说显了开示,皆承如来威神之力。何以故?舍利子:佛先为他宣说显了开示法要。彼依佛教,精勤修学,乃至证得诸法实性。后转为他有所宣说显了开示。若与法性能不相违,皆是如来威神加被,亦是法性等流。”

 

译得也很清楚,而且非常详尽。当然,那都是后话了。现在的问题是,鸠摩罗什与玄奘之间,又有些什么厉害的人物。这中间差不多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