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四十三 张天师的传说
(2014-12-10 22:29:01)
标签:
育儿张陵太上老君县令老子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当年汉兴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诛灭亡秦之后,国仇家恨已了,就不打算在政治漩涡里沉浮了,无聊,无趣,斗得死出活来,到头来也不过是一掊黄土,有什么可留恋的呢。于是他功成身退了,修道辟谷,从赤松子游了。可他自己走了,两个儿子怎么办?安排好后路呗。小儿子继承爵位,低调做人,二世祖不好当,可也逃不掉啊。当然,这个小儿子后来还真的陷入政治漩涡,甚至犯了谋反之罪,差点儿就灭了门。当然,这是后话。那么大儿子呢?大儿子几乎在历史书上消失了。当然,只是几乎,还是有人能人肉出蛛丝马迹的。据后人记载,是去了蜀地。而很多年以后,这个大儿子有一个后代,叫张陵。
这个张陵倒很有象远祖的意思,从小就是个修道的材料。他自幼好学,饱读诗书,尤其精通黄老之学,七岁时就把道德经和河图洛书阴阳术数玩得溜熟,这一点恐怕能让多少数惭愧死。后来呢?你问后来?后来入太学读书,二十来岁就举贤良做了县令,眼看着前途美好,就要成为一代名臣,然后,然后他的生命忽然转了一个弯,跟所有的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当时的皇帝。
这么跟你说吧。他辞官了,而且既不是因为丁忧要守孝,也不是官场黑暗——还没有桓灵时代呢,要回家卖红薯啥的。这么跟你说吧,他上了洛阳附近的北邙山,带着两个弟子开始修道。
为什么要修道?他说啦,慢说我现在做到了县令,就是做太守,做三公又怎么样,将来总不免一死,功名富贵,到底总不免化成云烟,什么也不会剩下,古来将相又能哪里呢,荒冢一堆罢了。即使我能让我的文章留下,让我们功业留下,刻在碑上,但是我所有的记忆,连同我所有的感受都不会有一个人知道了。甚至那些文章,那些碑文有一天也会烂掉,毁掉,甚至这个能认识那文章那碑文的文明,也有一天要灰飞烟灭吧。
若干年后,世上再也不会有我这么一个人了,哪怕世上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那都不会是我了。几世几劫之后,我眼前的城池宫阙,眼前的烟柳繁华,温柔富贵也终将永远消失,哪所后来还有其他的文明,那也不是现在的这些了。那么我,花上几十年的光阴苦苦奋斗,苦苦追求,做县令,做太守,做三公,到底是为什么呢?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我不做县令,我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如果人终究会死去,那么又究竟为什么要生呢?如果生命之所以变得无意义,是因为人终究是死的,是终究要消失的,是因为哪怕活到百年,于天地也不过一瞬,白驹过隙一般,那么人又为什么一定要死呢?对于天地造化而言,让人类有这样了不起的思想,有这样了不起的文明,最终却要将它亲手毁灭,又是为什么?一定不是这样的,一定有一种办法,与天地同寿,与造化同存的。不行,我要修道,谁也不要拦着我,我是为了人类去修道。
很多年后一只石猴因为看见别的猴子去世,顿生幻灭之感,遂生修道之念。张陵也是一样,生命的幻灭感本是一切宗教的根源。
不过他可能还真是有些历史使命的。他与神仙真有些缘份,没过几年,就在神仙的提示之下找到了一本奇书《黄帝九鼎丹书》,然后按这本书上的配方炼成了仙丹,吃了之后就学会了分形隐身的魔法,而且还不象别的魔法药水,没有时效限制。
他修道成仙的事情很快惊动了朝廷,先后又是征辟做博士,又是封侯,又是做太傅,他当然都不肯去,如果能做神仙,谁愿意天天被一个皇帝缠着?没说的,走为上计。
他们来到了长江之南,到了一个叫云锦山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住了好些时日。三年之后,他们在那里炼成了龙虎大丹,吃了之后返老还童。很多年后,那里就叫做龙虎山。
返老还童之后,他们就要下山云游啦。他们听说蜀地百姓淳朴,就又去了蜀地,住在成都附近的鹤鸣山。也就是在那里,来了一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人物,那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给了他们两把仙剑,一本仙书,然后又是印又是冠又是衣服的给了一堆,另外还给了许多仙符。
这可都是宝贝啊。不过太上老君也不是滥大方,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在一千天之内,平定蜀中的六大魔王,为生民除害。
而张陵也不辱使命,他用强大的魔法把六大魔王连同成千上万的鬼卒杀得七零八落。但就在张陵以为这下能位列仙班的时候,太上老君却派人来说,你杀鬼杀得太多,他们虽然是鬼,也不能随便杀呀,让你上天庭,大家会有意见的,这样吧,你再修炼三千六百天吧。
张陵呢就只好继续修炼,既然杀鬼太多,那就救人吧。他与群鬼结盟,剩下的鬼卒都表示,再也不敢害人了,以后白天是属于人的,我们不会出来,只有深夜才会出来活动。他又立了二十四治,开始大规模传道,形成组织,用符水给人治病,治好的,给五斗米就好啦,五斗米道正式形成。
除此之外,他还以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并且还写了本书,叫《老子想尔注》,阐发自己对太上老君的刻骨相思。老子,你在哪里,老子想你啦,老子,你快来吧,快来帮老子上天吧。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老子想尔嘛。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被太上老君放了两回鸽子,张陵还是在二十年后白日飞升了,其时一百二十三岁。一起飞升的还是两个弟子,妻子,女儿,留下了儿子张衡继续传教,并且还扔下了一句话,咱们这个教,只能传给我的子孙后代。
这就是张天师的传说。
不过故事还有别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