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四十二  差一点就成了教主

(2014-12-07 10:00:37)
标签:

佛学

于吉

教主

张角

《太平经》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就象所有那些著名的宗教一样,在其创建之初,差一点就成了教主都不止一个人,有好几个人最终都阴差阳错或功亏一篑,最终成就了那唯一的一个。

 

最早差一点就成了教主的,不是一个人,是三个人,那三个人是兄弟,分别叫茅盈、茅固和茅衷。

 

他们本是陕西咸阳人,反正就是堪破红尘了吧,一起结伴寻山访道。一日,来到黄海之滨的一处高山,非常喜欢,就住在这里,每天采药,炼丹,行医,济世,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修道。因为他们救的人很多,当地人就称此人为三茅山。

 

但是事情不止于此,其时江南句容一带感染了瘟疫,大家听说他们道法和医术都很高明,就去邀请他们前来。他们当然也很愿意,就又住到了江南句曲山上,为当地人治病驱邪。这里人感念他们,又称此山为茅山。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据说他们去世后,两地人都建了庙观祭祀,又据说他们都修道成功,位列仙班。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终究没有成为真正的教主,他们没有开宗立派。他们也许收了些弟子吧,可也并没有发扬光大。

 

或许也是因为他们的年代太早了吧,那年月还是西汉景帝年间,连儒生都没有方士化,黄老之学也没有那么神神叨叨。那年月,整个社会还保留了先秦哲学的遗意,大家还在传承先秦哲学,以及试图建立大一统的新哲学。

 

不管怎么说,尽管很多年后,有一个道教的教派以他们为祖师爷,并被称为茅山道,但至少他们三个,是称不上教主的。

 

第二个差点成了教主的,是于吉。

 

于吉据说是后世那本有名的《太平青领书》——就是《太平经》啦——的作者,如果这么算起来,他应该是活了很久的,差不多一百岁吧。

 

不过于吉是不会承认自己是那本有名的《太平青领书》的作者的。神马?还有人不愿意当作者,要归功于别人?当然不是,因为他自称那本书是神书,是他捡的。

 

不管是不是,到此为止,于吉基本上符合成为教主的潜在条件了。有宗教经典,有大量的神迹,要知道,于吉当时据说颇通法术,能用符水给人治病的。而且更重要的,粉丝众多。

 

不过这最后一点,却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那是有一次孙策在楼上大宴宾客,反正是请了非常多的将领和宾客吧,结果于吉来了,楼上的宾客倒有三分之二都争着下楼迎接,连掌宾拦都拦不住。孙策的脸一下就拉下来了,马上叫人把于吉抓起来。结果你猜怎么着?孙策的妈妈求情,手下的将领求情,过来的宾客求情,求情就罢了,还搞签名请愿,孙策想啊,要是我哪一天犯了事,不知你们有几个会这样求情呢。这下于吉真的是非死不可了。

 

想想也真够可怜的,于吉要是真有反心,有那么多的粉丝,何至于活到快一百岁,还是独来独往呢。不过事情就是这样,宋人无罪,怀璧其罪,于吉的璧就是人心,他让天下的人心都归了自己,而不是当权者。

 

如果于吉还有其他的璧的话,估计就是《太平经》,这本书有理论有实践,可以说是包罗万有。有种种修炼法门,神马辟谷啦服药啦炼气啦房中啦针灸啦占卜啦,有种种祈福仪式,神马斋戒啦首过啦祈禳啦叩拜啦诵经啦,有种种治国之术,神马清静啦无为啦阴阳啦五行啦,反正就是按我说的作,下可以延年益寿,上可以得道成仙,中也可以天下太平。这样的书,拿在一种百应的人手里,你说谁能放得下心?

 

第三个差一点就成了教主的是张角。

 

张角算是于吉的弟子吧,至少也是得到了《太平经》的传承。他和当年的茅家一样,也是三兄弟,而且他比茅家三兄弟和于吉都走的更远,他也替人治病,但在治病的同时也发展教徒。

 

他的确是创教了,有组织有纲领有经典有计划。他的组织是军政合一的“方”,据说有三十六方,一方多则万人,少则数千,各方首领叫“渠帅”,他自己呢,则是“道师”或“大贤良师”,就是先知的意思吧。他的纲领是澄清天下,砸碎万恶的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那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他的经典就是《太平经》,反正张角从理论到实践,差不多都是按这本书做的。计划么,就是在甲子年起事,三十六方一起动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是的,这就是有名的黄金,啊不,黄巾大起义。

 

起义失败的原因就不多说的,成功的起义总是相似的,失败都却各有各的失败之处。总之,张角差不多是离教主最近的一个了。也可以说,已经成了教主,但却是个夭折的教主,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教主。

 

张角创建的道教叫太平道,他兄弟几人死了之后,这个宗教也就烟销云散了。

 

第四个差一点就成了教主的,是张修。

 

张修也做了张角类似的事情,不过方式有别。一是他除了叩头思过,符水治病之外,增加了静室思过的方法。二是他用的经典是五千字的《道德经》,而不是一百七十卷的《太平经》。三是他还用了个治病驱邪的方法,就是病人把自己的悔罪思过在纸上写三份,一份送到高山,一份埋在地下,一份扔到水里,叫三官手书。四是过来治病的,很多人都自愿地背上五斗米过来。因为这最后一点,他又被称为“五斗米道”。

 

他当然也和张角一样起事,他完全没有象张角一样闹得天下震动,而是在本地就被解决了。这可能是粉丝还是不够多吧,发展三十余年,影响主要在巴郡和汉中,力量不强,结果被刘焉招安。也可能是革命警惕性不够高吧,被招安也就罢了,居然被人算计了。

 

算计他的那个人,叫张鲁。因为这两个人的纠葛,让道教这个教派在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一大公案,那就是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教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