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三十二 快乐的境界
(2014-11-02 14:41:59)
标签:
佛学色界欲界境界十六触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未来禅,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就是马上要到禅定了,可还没有到。它是欲界和色界之间的一种状态,也是必须要有的一种状态,因为离开欲界,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进入色界和无色界,也是一件从前没有过的事。
可以这么跟你说吧,如果说从欲界定到达未来禅,要经过空间缩短的明境,时间变慢的暗境,那么色界和无色界,就有点象是高维空间。想像一下你进入了高维空间,能用一种更高的维度看以前那些低维生物,你能从外到内都看得一清二楚,而别人看到的你,不过是你的一个投影,世界变得丰富无比,你会不会非常欣喜。是的,色界和无色界的种种境界就是如此,你每进一层,就有一层的欣喜,美妙异常。但是记住,你千万不要停下来,时间和空间只是一种幻相,是我们先验的分别识,高维空间也是一样。我们的目标是涅槃寂静的无忧无喜,而不是色界和无色界的某个境界,如果搞错了目标,就象弓打开了,箭却没有放出去,就象放不下欲界的荣华富贵,枉修行一场了。
好的,回到未来禅,这个时候就好比开悟了,空白期过了之后,继续打坐下去,原来消失的身体,又能观察到一些气息的流动。这种气息的流动,给人一些极为细微的感觉,有冷,暖,动,痒,涩,滑,轻,重,这叫八触。有的说法还要加上掉,猗,冷,热,浮,沉,坚,软,成十六触。这个其实就是意识在对身体内部进行细微调节,而造成的细微感受,反正就是气息流动充满全身,让整个身心非常愉悦。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已正式来到色界,进入初禅。欲界的五欲,财,色,名,饮食,睡眠,已与我们无关,五种盖住智慧的烦恼,贪,嗔,睡眠,掉悔和疑,也已经放下。
初禅呢,有五种特点,叫做五支。哪五支?觉,观,喜,乐,一心。
觉是对于观察的境界非常专注,不是散乱的思维。
观是对于境界有极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八触或十六触的任何一触起来,我们都能观察得到,因为这种触不是六根与外界接触的结果,而是意识对自身的调节。
喜是内心有欢喜的感觉。欲界的烦恼已经放下,来到色界,必然欢喜。气息流动,充满全身,也让身心愉悦。
乐是全身快乐,好比夏天冲过凉一般,有一种宁静,舒服的乐受,所以又叫“离生喜乐”。
一心是心在定境中保持不动,心境合一。
初禅的境界很美妙,却有一个色身,有一个“我”,离涅槃还很远,并不算解脱,所以要继续放下一些东西。
放下什么呢?你继续修行下去,会发现觉和观的心念还是很粗,不够寂静,于是舍弃掉。寻伺也是很累的,观察到的快乐,也是很粗重的,因为这种快乐是用心造出来的,你想要更细更微更自然的快乐。放下觉与观之后,就进入“无觉无观”,也叫“无寻无伺”的境界 ,再过了一个空白期之后,就进入了二禅。
二禅的时候,心如止水,平静清明,不去想,不去分别所看到的境界,不起语言分别,所以也叫“圣默然定”。
二禅也有四支。哪四支?内净,喜,乐,一心。内净是因为无觉无观,也没有语言的存在,所以内心非常清静。后三者呢,是初禅没有舍弃的,继续存在,而又有所不同。有哪些不同?喜与初禅不同,初禅的喜,是心所造之喜,是十六触带来的,需要观察,而二禅的喜愉悦无量,做什么都欢喜。乐与初禅不同,二禅的乐,“恬澹悦怡,绵绵美快”,内心非常恬淡、轻快,一无所得,也一无所求,连快乐的念头都没有,却沉浸在淡淡的无边的快乐中。
在二禅的状态继续修行,会发现就连喜都是比较躁动的,喜与乐的区别就是喜在外,乐在内,喜比较粗浅,乐比较细,比较深。喜的感受自己知道是喜,而乐的感受自己甚至忘记了这是快乐。于是把喜舍去,再经过一个空白期,就进入三禅。
如果从欲界算起来,三禅算是三界九地的第四地,欲界是五趣杂居地,色界的初禅是离生喜乐地,二禅是定生喜乐地,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如果从快乐的程度来算,三禅是最后一个能感受快乐的境界,初禅是“离生喜乐”,二禅是“定生喜乐”,三禅是“离喜妙乐”。
从“妙乐”这两个字就能看出,三禅的快乐是一种美妙无比的快乐,即所谓世间最乐是三禅。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也很危险的地方。谁不喜欢快乐呢?可如果就此离不开这快乐,这个修行之道,就算是半途而废,再也无法离开轮回,证得涅槃解脱了。
三禅有五支。哪五支?舍,念,智,乐,一心。
舍是舍掉喜心。念是念念分明,就是说心念非常清楚。智是正知,就是正念在时,能用智慧来选择下一个心念。这三者实际上是三禅生起之前,追求三禅,守护三禅所用,所以并不重要。比较重要的,是乐和一心。三禅的快乐,就象泉水流出来,在石块上溢得满满的,那种快乐,渗透周流到全身,让每一个毛孔都沉浸在无边的快乐之中。
在三禅的时候,还能感受到色界的第七,八,九三重天的境界。这三重天的境界,也是三禅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到得遍净天时,身心只有快乐,再无其他的感受。
但是且慢,哪怕是人间最乐的三禅,这个乐也只是一种幻相。就象雨过天青的天空,它也只是一种无常的存在,也许过不了多久,它又会布满阴霾,我们不能因为贪图这雨过天青的片刻,而看不到不消多久,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云彩已不是那片云彩。
放下吧,放下这快乐,不论是粗的觉和观,细一点的喜动,更细一点的乐动,它都是动。动就是无常,无常就是苦,苦受是苦,乐受的失去,仍是苦,是坏苦,舍受还是苦,是行苦。把它们都舍弃,只留下一心,我们不要理睬这片云或那片云,不要管是阴霾密布,还是雨过天青,我们只看那后面的天空。我们专注一心,继续修行,把该舍的都舍掉,直到我们不再喜悦,不再快乐,连呼吸也完全停顿,你知道,你快要进入四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