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二十七 修道的法门
(2014-10-15 19:37:35)
标签:
佛学六尘不净观五停心观五蕴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修道的法门有很多很多。有八万四千烦恼,也有八万四千法门。
对于道圣谛来说,主要有五停心观的初级教程,四念住的中级教程,和八正道的高级教程。
什么是五停心观?就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
不净观,是用来治贪爱之烦恼的。为什么会贪爱,还不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金贵?那就不要看得那么金贵。不过是具臭皮囊,哪里金贵了?看看,浑身上下,没有是干净的,皮肤里流出来的是汗,血管里流的是血,血里带着的是各种养料和废物,肉是臭的,血是腥的。整个吃喝拉撒的过程,没有一样是干净的,各种食物残渣,代谢终产物,各种寄生虫,各种微生物,简直就是垃圾桶,还真当自己是白莲花啦?再看贪欲里最严重的一种,淫欲,这个在七宗罪里也是一大罪过的东东,不过是些荷尔蒙在做怪,与人类的动物近亲没有根本的区别,谈何干净?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最终都是为了完成荷尔蒙给自己的任务,有何清净之处?
慈悲观,是用来治嗔怒之烦恼的。为什么会嗔怒,还是因为不够慈悲,心怀忿恨,就好比看见一只狗在对自己狂叫,你生气吗?你不会生气,因为你知道它只是一只狗,狗是不晓事的,本着情绪在做事。而一个人在骂你呢?你会生气吗?你会生气。可你要知道,他其实和那只狗没多大区别,也是一个可怜的,糊涂的,愚痴的,被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所控制的可怜虫。现在,你还会生气吗?你只会觉得他好可怜。
因缘观,是用来治愚痴之烦恼的。观察十二因缘的流转,观察十二因缘无作者,无受者,无我,观察生老病死,观察三世两重因果,然后终于彻悟,明白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糊涂。
界分别观,是用来治我慢之烦恼的。我慢,无非是因为老是存着一个我,所以要把这个“我”分开观察。分得多开呢?分成十八界。哪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这里面有哪一个中有一个我?有吗?没有啊。纯物质的器根不是我,迁流无定的识不是我,那些细微的尘更不是我。都没有我,有何可傲慢的呢?
数息观,是用来治散乱之烦恼的。心总是乱,坐不住,听到风声雨声就忍不住想睁开眼去看,坐在这里,总是想起那位美丽姑娘的脸庞,没关系,数自己的呼吸,呼气,吸气,呼气,吸气,一下两下三下四下,心就定下来了。
这五停心观,正如其名,是让我们的心安定平息下来,安定平息下来,才能继续修道。而不净观和数息观,尤为基础,算是入门中的入门,叫做二甘露门。
五停心观之后,是四念住。哪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身念住是观身不净,这个跟不净观有点象,而有所扩展,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正念于身念处而观身行。就是观察自己的言行啦,就是看自己每天是怎样穿衣走路,吃喝拉撒。
二是观自身不净。对自己的言行熟悉了,就要看自己的身体,从头顶到脚跟,从皮毛到血肉到骨骼,看看到底有哪里是干净的,看看这些皮毛,这些血肉,和菜市场上见到的那些肉,到底有神马区别?看看自己的五脏六腑,一堆原生质嘛,到底是不是干净的,到底有没有必要自命清高自以为是。
三是观他身不净。看完自己,再看别人,特别要看别人死后,尸体变成骨灰的过程。看到尸体膨胀,变得红一块,青一块,慢慢生脓,慢慢腐烂,血流得到处都是,然后鸟也来吃,虫子也来吃,微生物也来分解,发出阵阵腐臭,最后被吃得不成人形,连血都没有了,只剩下骨头,再天长日久,连这骨头也不得见,化为尘土。这从头到尾,有何干净之处。
受念住是观受是苦,它有两部分。
一是正念于受念处而观诸受。就是观察自己的感受啦,观察是苦,是乐,还是舍,风吹来了会觉得凉,灯照过来会觉得刺眼,坐在那里,会觉得背上痒。
二是于诸受观有受皆苦。不要以为只有苦是苦,乐尽了也是苦,行苦由不得自己也是苦。开始你可能还不明白,只以为苦受是苦,后来,你坐在那里,听到狗叫,你恼它打扰你的清修,也成了苦,再后来,你知道一切受都是苦,因为这些受,风声雨声,冷的热的,好的坏的,根本不经过你的同意就来了,你作不了它们的主,你只能听任它的到来,还有比这更苦的吗?
心念住是观心无常,也有两部分。
一是正念于心念处而观有无烦恼心。这是观察自己的心念,观察烦恼心是怎样起的。当观察到自己对外境执著的时候,不要以为这只是心的转移,它也是贪嗔痴的烦恼所驱使。
二是于诸识观识心无常。你开始以为只是六根在动,后来发现原来是心念在动,而且这个心念不是永恒不变的,心念刹那之间就不知变了多少,从生下来也不知有多少心念生灭,你说为了这个刹那间就会变的无常的心念烦恼累不累啊。
法念住是观法无我,还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于内观法尘非我。什么是法尘?就是象尘埃一下的心念,我们数一,二,三,四,数了四下,心识生灭四次,这些乍生乍灭的心念就是法尘。这些心念有什么相干么?没有,前念和后念可能毫无关系,所谓“念念不相到”,难道这个是我们所谓的心吗?法尘而已吧。这些法尘中,比较重要的,有五盖,有五蕴。哪五盖?贪,嗔,睡眠,掉悔,疑,这些盖住了我们,要观察它们的生灭。哪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我们身心一切活动都在五蕴之中,也要观察它们的生灭。
一部分是于外观六尘非我。五蕴之后,还有六根,六尘。比如有人骂你,你生气了。可你应该知道,你之所以生气,第一是你能听到这个声音,第二是你能听懂这个语言,然后你烦恼了,如果你听不到声音,或听不懂这个语言,根本不可能烦恼。你现在明白了,让你烦恼的,根本还在于六根与六尘的接触。这个六根是我吗,六尘是我吗?都不是,所以更根本的,还在于你的心,在于你心中有一个我。反正可以这么说吧,就是看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里面都是没有一个我的,没有器身的我,也没有心念的我。
反正四念处呢,就是各种碎碎念吧,经常提醒自己,日子久了,自然就明白一些了。那么接下来的八正道呢?
八正道其实和三无漏学有相通之处。正语,正业,正命属戒,正勤,正念,正定属定,正见,正思维属慧。那么,再从无漏学开始新的解脱涅槃之路吧。